國寶被誤認為「贗品」,專家大膽買下,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不管在什麼時候總有人為「利益」鋌而走險,盜墓賊便是其中之一,許多國寶文物都是通過他們之手傳到了國外。1992年8月,晉侯墓地8號墓遭到盜掘,大量隨葬品被盜往外地,其中有14枚編鐘流落到香港古玩市場中,但古玩商家們認為它們是「贗品」,因為當時編鐘尚有土銹,銘文又是刻上去的。
在我國出土的幾萬件青銅器中,沒有出現過這種刻上去的銘文,青銅器上的花紋文字全部都是事先刻在陶范上,再澆鑄的同時,花紋和文字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青銅器上,這似乎已經成為辨別青銅器真假的常識。這些編鐘用「內行」的眼光看實在是假的不能再假了,所以就一直被放在古玩店中無人問津。
馬承源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張光裕教授看到這組編鐘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馬先生看過後認為這些編鐘極有可能是真品,因為他是學習古文字,並且知道金文的風格來自於西周,但是造假的人卻沒必要用金文去寫上完整有意義的句子。
其次造假者若真的想要造假,為什麼不去做一些更像的作品?因為這種將銘文刻在青銅器上的做法只要稍微懂的都會認為是贗品,造假者並沒有用澆築銘文的方法,這顯然說不通。
通過這兩點的判斷,馬先生認為這些編鐘應該是真品。
後經請示上海市領導,馬承源決定以博物館的名義買回這批編鐘。為了進一步驗證,馬先生要求賣家將編鐘寄到上海,經仔細鑒定,確定這是真品。
由於當時香港還未回歸祖國,要辦理去香港的手續需要幾個月時間,為避免節外生枝,馬承源便委託張光裕與賣家進行談判。由於賣家不了解編鐘的真實價值,又急於出手,僅以一百萬港幣的低價成交。據行家分析,如果對方知道銘文的內容,這個價格連最小的一件編鐘也買不到。
銘文拓片
最終的結果證明,馬承源的眼光並沒有錯,當他將這些編鐘帶回去,除掉上面的銹跡時,不得了!他看到了令人激動的三個字「晉侯蘇」,隨後他又將整個銘文拓下,真相才大白於天下,原來這是西周周厲王時期的一套編鐘,甚至比曾侯乙編鐘還早了幾百年,說是國寶一點也不為過。
上海博物館藏14枚晉侯蘇鍾
現如今晉侯蘇編鐘已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們今天能夠瞻仰到這精美的文物,馬承源先生功不可沒。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大爺70萬買「滿蟲眼木料」 旁人說虧大,一刀後啞口無言
※為避地震,農民18元賣掉祖傳瓷瓶,現為無價之寶!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