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272個城市,溫度高低都增加死亡風險,22.8℃最健康!
我國272個城市調查數據表明:
過冷、過熱增加心肺疾病死亡率
22.8℃時死亡風險最低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在剛剛過去的一兩周,我國北方朔風呼嘯,南方凍雨連綿,多地氣象部門陸續發布了寒潮預警,一時間「冷冷冷」成了熱詞。
前不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復旦大學的專家共同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發表論文指出,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與心肺疾病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這一研究涉及我國272個城市。
寒冷的危害大於炎熱
論文提到,隨著溫度的升高,死亡風險逐漸降低,但過了一定溫度又會升高。溫度和死亡率始終表現出反J字形關聯,其低谷也就是最低死亡率、最適宜人們的溫度為22.8℃。而反J字形也表明,極冷天氣對死亡風險的影響比極熱天氣要大。
以22.8℃為基準,研究人員把溫度分為4檔:極端低溫為-6.4℃~-1.4℃,中度低溫為-1.4℃ ~22.8℃ ,中度炎熱為 22.8℃ ~29.0℃ ,極端炎熱為 29.0℃ ~31.6℃。
有14.33%的非意外死亡與不適宜的氣溫有關。其中中度低溫和中度炎熱與非意外死亡的 相關程度最高,分別為10.49%和2.08%。低溫對死亡風險的影響有延遲效應,且長達15天左右;而高溫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則是立竿見影,且僅持續2~3天。
由此可見,寒冷的危害大於炎熱。有評論對這一研究調侃道:「流點汗總比打哆嗦強。」
低溫對心血管病的影響大於呼吸道疾病
研究指出,低溫對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影響大於對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的影響。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與氣溫變化有關的死亡比例為17.48%,而呼吸 系統疾病的這一比例為10.57%。這是由於低溫影響了自主神經系統、血壓、產熱、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變化,所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增加。而低溫對呼吸系統疾病的影響更多是呼吸道感染。
集中供暖或使低溫有關的死亡風險降低
眾所周知,我國分布著5種氣候類型。研究發現,與南方(大致為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相比,在北方(大致為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溫帶季風氣候區,極端溫度對死亡的影響更大,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下。這可能是由於生活在溫帶季風氣候區的人們的熱適應能力較弱。
研究還發現,在冬季集中供暖時間較長的地區,與溫度相關的死亡率明顯低於供暖時間較短的地區。論文寫到,人均 GDP(國內生產總值)和城市化程度可以改變溫度——城市化所帶來的較長的中央供暖持續時間,降低了與寒冷天氣有關的死亡風險和疾病負擔。因此,一些人士建議在南方地區實行集中供暖。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烹煮土豆最好別削皮
※孩子拍X光片會不會影響健康?美國兒科學會已經發聲明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