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下一站,到西部矽谷去

下一站,到西部矽谷去

2010年初冬,於君澤拎著一隻箱子走出成都火車北站。

坐了兩站地鐵,他來到位於市中心的文殊院附近一棟老房子,開始了第一次「創業」。那時,成都第一條地鐵才開通一個多月,南邊的終點站叫世紀城。

那年,支付寶杭州總部的五個「老人」,連同在成都本地招攬的十幾個新人,20來人擠在客服中心騰出的一個小房間,一張桌子得容納兩個人的兩台電腦——在此之前,支付寶在成都只有簡單的客服業務。因為空間太小,大家連上廁所都要圍著桌子繞一圈才能出去。

2012年,天府軟體園,支付寶國際事業群成都技術團隊初創時期 受訪者供圖

作為成都公司第一代研發人員,他們做著團隊收款、公益捐贈兩項創新業務,每天的交易量僅1000筆左右,可以說少得可憐。但在今天,已經放到支付寶錢包的公益類產品中,比如月捐、螞蟻森林已經深入人心。

「肯定是有壓力的,」於君澤說。搞了1年的社區支付業務砍掉了,為了活下去,團隊只能到處找活兒干。「在一段時間,我們幫好幾條產品線交付了無數的重點項目。」

幾個月後,於君澤和同事從市中心搬到了天府軟體園,這裡從地鐵終點站出來還要步行一兩公里。「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兩年。」當時,他和一個北京來蓉的同事說。

如今8年過去,於君澤已是支付寶平台數據技術事業群金融核心平台部的資深技術專家,負責最核心的支付決策系統。成都的研發團隊發展到500餘人,已經是支付寶全球研發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了杭州本部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之一。

與此同時,成都市高新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天府軟體園已入駐了IBM、飛利浦、西門子、愛立信、Dell、普華永道、Garmin等600餘家世界知名企業。根據成都市科技局數據,2017年成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473家,新增科技型企業數量2萬家。

「初創時,是想把探索型的創新業務放在這裡,但支付寶的技術架構和業務體系並沒有深入沉澱在成都。」支付寶事業群資深總監管仲告訴紅星新聞,但隨著成都核心人員參與到主體業務的建設,這撥人逐漸承擔起一條線上領頭人的任務。

「成都是值得託付的。」當時的管仲這樣覺得,此後成都團隊越發壯大,越來越多的業務開始往成都輸出。

但他當時可能沒有想到,並不僅如此而已。

除了支付寶,各類跨國公司及BAT其他巨頭也紛紛選擇將研發中心建在成都,就像美國高科技事業雲集在矽谷。

成都高新區 攝影 張直

大潮

2018年,在成都科學城的大樓里,潘思銘正在奔忙。這裡離於君澤當年所在的地鐵終點,還要往南坐十幾個站。

兩年前潘思銘還在矽谷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當時他的「無線電能傳輸與電磁技術」已經到了後研發階段,正處於實現產品化的關鍵期。這是一種無線充電技術,可將晶元植入到手機、平板電腦、電動牙刷、剃鬚刀等電子產品和充電設備當中,充電設備可以是手機殼、甚至是辦公桌。舉例來說,只要在手機和桌子雙方植入晶元,你手機放在桌上就可以充電了。

當時,身在美國的潘思銘偶然刷著朋友圈,發現國內的西部城市竟有一個類似矽谷的地方——一個聚集各類高精尖技術和產業的科學城,即將在屬於國家級新區的天府新區建成。而頭一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正式出現在全國兩會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

潘思銘決定回國創業。這種感覺有一點像早年的「下海」,只不過這次是把公司開到西部去。

潘思銘 受訪者供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至少有兩次洶湧澎湃的「下海潮」,一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不久,一次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的九十年代。到中國的南方去、到廣東去,成了那個時代的熱血呼號。到本世紀初,這股潮流擴展到北上廣深等沿海一線城市。

但這樣的大潮似乎在逐漸轉向。據成都市人才辦對外披露,這幾年成都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人口凈流入量,作為一個身在勞務輸出大省的城市,成都人口總量甚至即將邁入超大城市行列。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中,成都在「人才吸引力」一項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

2016年,潘思銘站在興隆湖邊,指著科學城中間幾棟剛蓋起的樓宇說:「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整個團隊就要搬進這裡了。」當時他創立的易沖無線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入駐。就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旁,天涯社區、啟明星辰、諾基亞等知名企業的辦公樓也基本竣工。還將有電信雲計算中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成都分院、斯坦福天府研究院等一大批項目陸續入駐。

剛到成都這年的年底,潘思銘的團隊就做出了首個無線充電器。短短兩年時間,已完成從入駐研發,到對接市場,再到產業化市場化的跨越。公司目前估值十多億,計劃再有兩年上市。

如今像潘思銘這樣的團隊,研究院已陸續引進27個。約300人中,超過三分之一有著清華或海歸背景,碩博率超八成,不乏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矽谷創新團隊。

這並非難以理解。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新的經濟形態對地理位置依賴度日益減少,打破了傳統產業只能聚集在沿海地區的定律,這為人才的遷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

今年8月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在京發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成都僅次於北京、上海,列全國第三。而海歸目前所在的城市中,成都緊跟在北、上、深、廣之後——在新的大潮中,為數不少的海歸也游向了這座位於西部的城市。

安居

八年前,於君澤完全沒想過自己會在成都定下來。

他是重慶人,在西安上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在當地一家軟體公司,當時已做到技術經理,並在西安結婚成家,有一個女兒。待了八年的他覺得在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已經很明顯,但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要去就去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當時他心裡這樣想。

2009年,於君澤到北京參加了全球企業軟體開發大會,現任螞蟻金服CTO程立正好是當時大會分享人之一,其關於如何在支付寶實施SOA系統的內容,一下觸動了他那根躍躍欲試的神經。

不過,轉換跑道的於君澤在杭州總部只待了8個月,就作為先鋒部隊來到了成都紮營。

於君澤 受訪者供圖

工作上來說,當時公司負責人想把異地研發中心做起來,他負責的生活助手轉賬正好屬於可轉移的低風險業務。但對於君澤自己還有更為現實的原因:一家三口租住在簡陋的小房子,幾個月下來一分錢存不上;妻子是西安人,對杭州的天氣和飲食完全不習慣,更是心心念念想回老家。

因為成都和西安、重慶比鄰,於君澤以「從這兒回兩人的老家都方便」,希望得到妻子對新工作的支持。彼時,掀起收視狂潮的電視劇《蝸居》正在各大衛視反覆重播。

於君澤可能沒有意識到,被互聯網深深改造的中國,已經開啟了一個新經濟時代,人才格局正在經歷著重構。他可能更沒有料到,當初出於個人的一個現實選擇竟會像一種風向標:

短短几年後,「逃離北上廣」的聲音將此起彼伏,具有更大可塑空間、更宜居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新一線城市開始成為人才競爭的主戰場。

四川人孫波在加入支付寶成都公司前,已經在華為的成都公司待了七年。在深圳工作過一年的他,也有機會到杭州總部,卻果斷留在了成都。

「還是喜歡和適應這裡的生活和文化。」那是2014年,孫波的孩子剛剛出生,家人都在這裡。他說相比沿海城市,成都收入差不多,但生活成本更低。

迴流

更重要的是,孫波發現,在成都也可以加入全球化的互聯網公司,做最前沿的業務,同樣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孫波現在是支付寶安全數據技術部的高級技術專家,在每天海量交易的規模上,用大數據、AI的方式做智能風控。孫波所在團隊研發出的風控離線模擬系統,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

2005年,孫波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當初,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有不少都去了北上廣深。「既然在家鄉就能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價值,為什麼非要去北上廣深呢?」孫波反問。

孫波受訪者供圖

曾赴哈佛大學做研究學者的王仕銳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博士,四年前他毅然選擇在成都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創辦了醫聯APP。

如今醫聯已聚集了中國50萬名醫生,與5000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成為國內最大的實名醫生平台之一。而在創辦之初,王仕銳就獲得了來自政府的不斷支持,包括人才供給、房租補貼、企業品牌扶持等等。

「成都有潛力,也完全有能力構築醫療大健康產業的制高地。」在王仕銳看來,一個好的平台,加上成都的政策環境、市場潛力以及人才儲備,為新經濟的發展培育了沃土。今年7月31日,醫聯宣布獲得10億元D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

「對我來說,剛畢業時可能會更願意去北上廣,但現在對我來說地點已經不重要了,我更在意能在一個領域做成什麼樣的事。」35歲的汪凡是支付寶國際事業部全球支付技術部的高級技術專家,在他的團隊中有很多川籍同事,除了四川本地招來的,還有相當部分人是從北上廣深迴流而來。「他們或是原本生活在四川,或在這裡過讀大學,對成都認同感高,所以這部分人的穩定性也比較好。」

2018年,螞蟻C空間大樓,國際事業群技術部成都團隊 受訪者供圖

在汪凡看來,西部矽谷的名號,成都當之無愧,這裡互聯網產業的環境越來越好,對高端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他說,「我希望更多高端人才加入到回蓉大軍中來,我想告訴他們,這裡也可以創造出屬於你的一片天地,就怕你不敢想。」

生根

在很多其他省市人的印象中,成都有包容性,年輕有活力,當然最大的標籤是安逸、休閑。

於君澤還記得,成都研發中心成立的第二年,邀請了杭州技術同學過來做分享,就有交流回去的同事認為,成都是不是太安逸了,「中午午休還要關燈」。

「關鍵要看工作的結果,而不只是忙碌的過程。」於君澤說,「為了被認可,事實上你必須付出120%的努力!」

2015年以前,於君澤和家人一直兩地分居。妻子原本以為會像在杭州那次,最多待個一年半載就會挪窩。三年前,妻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從西安來到成都,這時他們已經是一家四口,但還是租房度日。「那時,她一直沒放棄我們一起回老家的念頭。」於君澤說。

現在雖然平時還是經常加班,但至少晚上下班後,終於能和家人在一起了。每到周末,於君澤都會下廚給妻兒做飯。這個對廚藝一竅不通的理工男,為了讓家人多換換口味,一邊拿著手機查菜譜,一邊揮舞著鍋鏟自學。「回鍋肉、土豆燒排骨、魔芋燒鴨……」他掰著指頭,一口氣背了五六個自己拿手的川菜。周末不加班的話,夫妻倆就帶著孩子去近郊休閑。

於君澤一家受訪者供圖

工作的時候也能有生活,成都帶給於君澤一種幸福感。去年,他終於得到老婆大人恩准,在成都買了房,真正在這座城市生根。這時,四川同事孫波已經換了第二套房。

去年,包括於君澤在內的支付寶成都團隊搬到了自己獨立的新辦公大樓,這裡位於地鐵世紀城的下一站。

2018年,螞蟻C空間大樓 受訪者供圖

現在,成都地鐵一號線在南邊新的終點站在科學城,而其他已經開通和在建的地鐵線路還有14條。

於君澤忽然在想,下一個終點站會是哪裡呢?

紅星新聞記者丨藍婧

編輯丨平靜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楊振寧得意門生患抑鬱症離世 「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