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太平軍湖口九江之戰,石達開的絕地反擊
一,西征失利,湘軍反擊
公元1853年3月,已在天京建立基業的太平天國政權為擴大戰果,5月便同時北伐西征,北伐軍的目標直指北京;而西征軍目標則是打下安慶、九江、武昌等長江重要要塞城市,以扼守長江水道,進而為奪取皖贛創造條件。
然而,由於孤軍深入,北伐軍最終失敗;但西征軍初期卻取得了極大戰果:長江沿岸重要江防據點如安慶、九江、田家鎮和武昌都被太平軍攻克,贛鄂皖等大片地區成為天京的糧米根據地。
可在挺進湖南後,太平軍卻遇到了兇狠的湘軍,雖然太平軍佔領了重鎮岳州(岳陽),並在靖港之戰中擊敗湘軍水師,但1854年5月1日,太平軍林紹章部在湘潭慘敗,損失船隻千餘艘,戰局迅速逆轉,湘軍開始反擊。
1854年8月11日,湘軍收復岳州,64歲的太平軍老將曾天養戰死,兩湖太平軍"為之茹齋六日",太平軍盡失湖南。
1854年10月14日,湘軍攻破湖北省城武昌,太平軍損失船隻4000餘艘,再度退守湖北、江西交界處的田家鎮,準備阻遏湘軍東下。
二,慘敗田家鎮,十萬火急
田家鎮(現屬湖北武穴),位於長江中游,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號稱「兩江門戶,金陵咽喉」,它與半壁山共同扼守長江航路,擁有長江中游最堅固的堡壘,敗退的太平軍彙集此地,嚴陣以待。
太平天國對此地極為重視,洪秀全、楊秀清火速命正率軍援鄂的燕王秦日綱趕到此地設防,太平軍在此地加固工事,囤積糧草,雲集近十萬大軍,太平軍布置了一條自田家鎮沿長江北岸,直到蘄州的近四十里的防線,可以說固若金湯。
然湘軍的兇悍還是超過了太平軍的想像,在湘軍的全線攻擊下,太平軍經營了一個多月的田家鎮防線土崩瓦解,12月3日,太平軍自焚營壘再度後撤,12月8日,彭玉麟帶領湘軍水師前鋒抵達江西九江江面。
三,翼王出動
湘軍從湖南反擊,橫掃湖北之後已經進犯到江西九江,整個長江中下游幾乎都籠罩在湘軍的陰影之下,九江一旦再失守,湘軍水師便可順江東下,一路攻破天京,戰局如此惡化,太平軍已退無可退,必須與湘軍決一死戰。
為力挽狂瀾,坐鎮安慶的太平天國西征軍總指揮——翼王石達開做好一系列布置後,星夜趕到和九江隔湖相望的湖口縣城坐鎮指揮。
此時的石達開心情極為沉重,自湘潭以來,太平軍半年來連戰連敗,軍心大亂,甚至發生過湖口西營太平軍準備叛變這種前所未有之事,而太平軍在九江、湖口一帶的力量遠少于田家鎮,且布置極為倉促,到底該如何抵擋湘軍呢?
石達開在安慶之時已經發現湘軍最大的優勢在於水師,其戰船高大,火力猛,戰士訓練有素;而太平軍的「水營」則大多只是由兩湖一帶的漁民,縴夫構成,船隻多是些漁船,民船,完全不是湘軍對手,石達開早已在安慶就開始布置製造新式戰船。
但是,需要時間,不僅僅製造戰船需要時間,布置防線也需要時間,所以,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拖延湘軍總攻的時間,給己方做好防禦準備創造條件。
石達開開始行動,其首先命令秦日綱、陳玉成等堅守在九江北面的湖北薪州、廣濟、黃梅一線,擊敗來犯的清軍北路軍後威脅武昌,迫使湘軍陸軍回援;果然,湘軍悍將塔齊布,羅澤南被迫帶兵回援,與太平軍糾纏了一個月才打下這些地方,這段時間由於缺乏陸軍支持,湘軍水軍無法深入,石達開便從容布置防線。
此外石達開還想出了一招「奪船」險棋,之前清廷為圍剿太平軍令全國督造戰艦。江西戰艦造成後,由總兵趙如勝統率停泊於鄱陽湖內的姑塘。12月17日,太平軍擊敗趙如勝軍,趙率船退到吳城鎮。12月24日,太平軍奇襲吳城鎮俘奪戰艦百餘號,大小炮七百餘尊,太平水師實力大增。
接下來積蓄力量,石達開命善於打防禦戰的林啟榮率陸師主力堅守九江, 又布置悍將黃文金在湖口帶領水師,加強防禦;此外豫王胡以晃,悍將羅大綱也被其派往前線,雲集九江湖口等地的太平軍人數已達2萬,已能和進犯湘軍抗衡。
四,絕地反擊,力挽狂瀾!
然而湘軍的攻勢仍然相當迅猛,令人難以招架
1855年1月1日,太平軍悍將羅大綱受湘軍擠壓,被迫放棄江北小池口。
1月2日,湘軍水師進犯九江與太平軍水軍交戰,太平軍戰敗退守湖口,次日,湘軍水師橫行鄱陽湖追擊至湖口。
不過所幸九江守將林啟容守法得當,1月4日到1月18日,湘軍連攻九江,均被林啟容打得頭破血流。
九江屬於堅城要塞,湘軍屢屢碰壁,曾國藩便把主意打到了湖口身上,打下湖口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打通鄱陽湖水道,連接南昌;二是能堵住太平軍後撤道路,並阻斷九江外援,這樣,率領水師的曾國藩和鎮守湖口的石達開便親自對壘!
石達開非常清楚,之前的田家鎮之敗很大原因就在於太平軍「被動挨打」的保守策略,但主動出擊似乎也不合適,畢竟湘軍戰鬥力比己方要強,於是石達開一面繼續「堅守營壘,死不決戰」;一方面則讓羅大綱採取「疲敵」策略,連續大半個月頻繁用「火攻」騷擾湘軍,搞得湘軍疲憊不堪,迫切希望決戰。
石達開希望用這種方式引誘湘軍犯錯,以求破敵良機,果然湘軍不堪其擾,1855年1月21日,胡林翼,羅澤南等出擊梅家洲,被太平軍守將羅大綱痛打;次日湘軍再次水陸齊出,進犯湖口水卡,與太平軍血戰,付出400餘人的傷亡後終於擊敗太平軍。不過此戰雖敗,石達開卻想到了破敵的高招。
石達開令湖口軍民連夜用大船載以沙石,鑿沉堵塞航道,僅在靠西岸處留一隘口,攔以篾纜,之後接著騷擾湘軍,太平軍這邊騷擾得不亦樂乎;然而湘軍在這寒冬時節則是叫苦不迭,迫切希望決戰。
1月27日,湘軍水師再次大舉進犯梅家洲,取得一定戰果,開始驕傲起來,而石達開也知道決戰時機到了,開始準備決戰。
湘軍水師由四種戰艦組成:第一種是曾國藩駕船;此外有快蟹、長龍兩種大型戰艦,用以載輔重、糧食、床位等,備以重炮,適合居中指揮,但船體笨重,轉彎不靈;另一種是輕巧靈變的舶板,便於衝擊戰鬥,但不便食宿紮營,三種戰艦必須相互結合才有戰鬥力。
石達開怎可能讓湘軍水師相互配合,他想出了「肢解」湘軍水師的陰招。
1月29日,石達開突然放棄湖口防禦,湘軍不知是計,再度來襲,屢勝而驕的湘軍竟得意忘形,水師都司蕭捷三等軍官率「長龍九號」和120餘只舶板,精銳士兵2000多人,乘陸師攻梅家洲之際,竟然沖入鄱陽湖湖內,直達大姑塘。
既然自己找死,那石達開自然不會客氣,立刻再度封鎖湖口:在湖口和梅家洲之間修起兩座浮橋,橋面填了泥土,堅固異常,斷了蕭捷三等部的歸路。
這下子湘軍水師等於被分成了兩部分,輕便但缺乏火力的舢板被堵在了鄱陽湖;快蟹、長龍等笨重的大型戰船則停在長江,雙方無法配合,戰力大減,石達開開始反擊。
首先長江的湘軍水軍大營由於缺乏舢板無法近戰,石達開連夜帶數十艘小船奇襲,湘軍快蟹九號,長龍七號,各色雜船三十餘號被焚,士卒完全潰敗,不聽號令,紛紛掛帆而逃,湘軍水軍統領彭玉麟拚死阻止也無濟於事,次日,此部水師全部逃到九江水域。
接下來太平軍開始反擊,陸軍擊退清軍胡林翼和羅澤南部,2月2日,羅大綱收復小池口,並於2月8日將曾國藩派來重奪小池口的副將周鳳山殺得大敗。
2月11日,太平軍反擊進入高潮,九江和小池口的太平軍水軍輕舟百餘同時出擊,直指曾國藩坐艦,用噴筒火箭猛擊湘軍戰船,湘軍一敗塗地,曾國藩驚嚇得投水自盡,然而卻被隨從救起。
至此,此戰以太平軍全勝告終,九江江面湘軍勢力被全部肅清,而太平軍也終於一掃頹勢,重新開始西征!
四,未竟全功
此戰太平軍的勝利與石達開傑出的軍事才能是分不開的,但此戰的勝利更多的是靠「巧勝」,遺憾的是,勝利之後的太平軍卻沒有總結經驗教訓,反而連出昏招,這為之後的失敗蒙下陰影。
之前湘軍蕭捷三的內湖水師已被堵在鄱陽湖,然而太平軍卻沒有趁機一鼓作氣消滅它,太平軍當然不是不想殲滅這支部隊,而是實力不夠,這背後所反映的則是太平軍一個致命戰略錯誤:對水師估計不足。
太平天國主要控制區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靠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連接,水師重要性不言而喻,曾國藩對此認識非常清醒,說道:水師「長江航運之樞,高屋建瓴,關鍵之局也」 ,故曾國藩始終將大量資源投入水師建設。
而太平天國呢?雖然羅大綱早在定都天京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大力發展水營」的建議,卻沒得到正確的重視,太平天國水營質量本就不好,在田家鎮之戰中又幾乎全軍覆沒,但卻仍不重視水軍,這給其之後的戰事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曾國藩顯然更勝一籌,湖口慘敗後僅僅一個月,其立刻開始投入水軍的恢復工作,首先是重振內湖水師,此時蕭捷三部已通過鄱陽湖到達南昌,曾國藩傾盡江西財力,將內湖水師再次打造成一支勁旅,使得太平天國後來在長江中游受到嚴重威脅。
湖口九江之戰,雖石達開憑巧大勝,但卻只是一場戰術性勝利,只為太平天國多緩了幾年;而湘軍雖慘敗,但由於曾國藩在大戰略上始終判斷正確,所以最終笑到了最後。
所謂成敗有數,令人深思。
作者:雲帆
※古代皇帝明知吃丹藥會死人,為什麼還是趨之若鶩?
※張作霖最信任的將領,卻起兵反叛釀成奉系內亂,死後被暴屍三日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