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找不到外星人的原因,是我們生活在外星人的肚子里
大部分人們只知道休伊什發現脈衝星獲得了諾貝爾獎,卻不知道脈衝星其實也有一個很厲害的身份,那就是科學界最有趣的「預言先於發現」的身份。在1939年,年奧本海默和沃爾科夫利用數學,建立了一個叫做「簡併中子氣模型」的東西,就是這個數學模型成功預言了脈衝星(中子星)的存在。這個模型還同時指出,質量在10個太陽以上的天體,才有可能在死亡時變成中子星——這和現在的勘測結果非常接近了。而在發現脈衝星的那個著名的1967年,天文學家休伊什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些前人的理論基礎,才能快速意識到當時的研究對象是一顆中子星,否則他就算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麼究極的天體。
沃爾科夫和愛因斯坦在一起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問,這和「外星人」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沃爾科夫建立這個中子模型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預言什麼「中子星」這種如同漫畫一樣的奇葩存在,後來的發現只能說是歪打正著了。他真正的意圖是闡明自己的一個思想,即:中子星人。沃爾科夫的理論是,在一個完全由中子,以及中子以下層級粒子構成的星球上,進化出的智慧生命:中子星人。由於它們的構成粒子所在的物理層次,距離地球的物質結構差距非常大,所以這種中子星人在各方面都是完全超出地球人的常識的。也就是說這個智慧文明並不具備當時普遍認為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位:原子。所以當時科學界認為這種星球不可能存在,然而現在已經證明其存在了。
想像的中子星人
沃爾科夫認為,中子星人超出了當時世人對「外星人」的一切想像。比如它們一輩子的時間只有地球人幾秒鐘那麼長,而在這幾秒鐘里,它們能夠做的事、會產生的思想、會製造出的科技產物,也許遠遠超過地球上幾代人的成果。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子層面,物質的頻率與效率,和原子、分子所在層面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沃爾科夫當時力圖宣傳的這個學說,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力,原因也是科學界里非常典型的:無法被觀測或實驗所證實。反而是他為了闡明該學說進行的一個小小的鋪墊,為「中子星人」們構建的生活家園:中子星的模型,成功被觀測所證實,還讓這個模型成為1974年諾貝爾獎的奠基理論,科學有時候就是來得這麼無厘頭!
因發現中子星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休伊什
「中子星人」雖然沒有給沃爾科夫帶來諾貝爾獎(也許幾百年後人類聯繫到了中子星人,會還給他一個諾貝爾獎吧!),但是卻在「探索地外文明」的圈子中生存了下來。原因是它開啟了一個非常先進的思想圖景,那就是:此前我們總是幻想在不同的星球生活著不同造型的外星人,這種想法未免有點太「幼稚」了,因為那僅僅是借用地球上不同動物的形象去思考而已。用《三體》作者劉慈欣的概念解讀,是沒能跳出「碳基生命」這個層次;用沃爾科夫的話說,是沒能跳出「原子」這個層次。
碳基生命的產生環境
而「中子星人」帶給我們的真正的價值,並不是說它預測了「中子星」上生存著「中子星人」這件事,也許這種生物根本就不存在。它真正的意思是,我們尋找外星生命,應該跳出基礎物理學上的框架,它們的存在形式很有可能是完全超乎人類想像的。而這件事的延伸意義就更為恐怖了,因為根據目前的物理學知識而言,人類還非常的原始,這種原始的一個後果就是,我們甚至連「自己需要跳出什麼樣的物理框架」這件事本身都沒有完整的概念,因為我們對於「更小」和「更大」的空間層理里,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規律,是一無所知的!所以目前只能在已知的這一小部分狹隘的知識里,星星點點地搜索外星人。目前為止徒勞無獲,也是必然結果了。
跳出地球的狹隘層次
比如2006年研究者在真空量子場中發現的「具有意識」的能量流動體系,以及2016年德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具有「自主意識」的一個名為Paranego』s Discontinuity的星系區域。這些現象說明,也許你的一個頭髮絲就比外星人的整個世界還大,又也許我們的整個宇宙僅僅是外星人的一個大腦而已。而在弦理論預言的11個維度的空間中,以及由此而來的至少存在的「10050個以上的平行宇宙」中,我們目前的整個宇宙,或許只是外星人眼裡無限小的一個粒子而已。
星系也許只是外星人的一個器官
這些也才是沃爾科夫當年借用「中子星人」真正想要告訴世人的概念:與類似地球生物的外星生命相比,其他物理層次的生命形式才是更大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也是讓人類感到最無力的一點!
※科學發現一些星系擁有強烈的自主意識,莫非宇宙真是某種生命體?
※5到10公里地底發現神秘生物,規模遠超人類,地心人將被實錘?
TAG:尖端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