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1936年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

會師是喜悅的,也有心酸和淚水。

其中,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是第二次會師了。

一年零四個月前,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第一次會師,當時,四方面軍剛剛開始長征不久,兵強馬壯,總兵力達八萬多人。

第二次會師時,四方面軍已嚴重減員,總兵力下降了一半。並且背上了錯誤路線的包袱。

這一切,都是張國燾的機會主義路線造成的。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01

長征途中,最驚心動魄並且命運攸關的爭論,發生在在一、四方面軍會師之後,毛澤東和張國燾關於北上還是南下的爭論。

毛主席後來把這段時間稱為他一生最黑暗的日子。

毛澤東和張國燾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但張國燾比毛澤東小四歲,1916年考上北大,當時毛澤東是北大圖書館的管理員和旁聽生。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時,張國燾是擬任總書記陳獨秀的代表。

面對毛澤東,張國燾的心理優越感是明顯的。但後來的歷史證明,毛澤東是珠穆朗瑪峰,而張國燾不過是珠峰腳下的一顆沙粒。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資料照片)。

02

1935年6月26日,在兩軍會師後召開的兩河口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和張國燾,在紅軍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這一問題上,上出現了重大分歧——

一是南下川北,這是張國燾提出的方案;

二是北上陝甘,這是毛澤東提出的方案。

還有一個就是張國燾作為妥協而提出的西進新疆的方案(這埋下了西路軍悲劇的伏筆)。

紅軍是應該往川康走,往陝北走,還是往新疆走?

當時張國燾自恃槍多勢眾,企圖挾黨中央南下,毛澤東和黨中央不得不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單獨北上,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

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北上抗日的路線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南下路線遭遇了慘重失敗。

03

單從軍事的角度看,似乎很難解釋北上的成功和南下的失敗。

作為北上目的地的陝甘地區不僅貧窮,敵人的實力還非常強大,張學良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合計約有五十萬大軍,這些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

而作為南下目的地的四川,不僅號稱天府之國,盛產大米,而且敵人的實力也較弱,四川軍閥總共只有二十多萬的兵力,這些川軍訓練很差、武器破舊,很多還是吸食鴉片的「雙槍將」。

毛主席北上路線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事關中華民族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做出了正確選擇。

1935年,日本已經吞下了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正在把華北做為下一個侵略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紅軍北上抗日,迎擊日寇,不僅符合全國人民的願望,也贏得了楊虎城將軍和與日本有殺父之仇的張學良將軍的同情。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很快就和他們結成了統一戰線。

張學良、楊虎城不僅不肯全力「剿共」,反而讓出地盤,對紅軍接濟錢糧和武器,使得中共中央順利在西北建立了抗日大本營,為全面抗戰爆發後八路軍能夠迅速深入華北、山東,開闢敵後戰場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整編後準備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的八路軍(資料照片)。

04

張國燾南下路線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張國燾機會主義,或者說投機主義路線的失敗,用行動來迴避對大是大非問題的表態,僅僅考慮個人和紅四方面軍的生存問題。

與紅一方面軍的前進方向相反,張國燾率領四方面軍南下時,由於與日寇兵鋒所向的區域越走越遠,實際上是背向日寇,所以無法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幟,而只能以「赤化全四川」相號召。

這不僅不能獲得四川地方軍閥劉湘、鄧錫侯、楊森等的同情,反而引起他們的殊死抵抗,他們傾盡全力,與紅四方面軍在百丈關展開大戰並大敗紅四方面軍,迫使紅四方面軍退出四川。

在紅軍內部,張國燾也無法以「驅逐日寇,救國救民」相號召,而只能提「跟著張主席,打到成都吃大米」這樣非常物質化的口號,其在政治上的失敗已成定局。

對一個紅軍指揮員或戰士來說,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是:難道出生入死參加革命,僅僅是為了吃到大米嗎?

退一萬步說,張國燾的南下路線即便取得暫時成功,在四川搞到了一塊根據地,又能如何呢?

一年多之後全面抗戰爆發,紅軍在四川遠離抗戰前線,政治上的處境將是何等被動?

還會出現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投奔延安那樣局面嗎?

還能夠順利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並迅速成長壯大嗎?

這些答案都將是否定的。

如果中共採取南下路線,而不是像毛主席所主張的那樣堅決北上,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新一輪整合中,中共由於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錯誤,很可能會被邊緣化,成為政治舞台上一支無足輕重的力量,這樣的話,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也都將會被改寫。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05

在1935年到1936年,還有一個人對當時中國的大是大非問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個人就是蔣介石。

當抗日成為中國最大的政治正確的時候,蔣介石仍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幻想能夠通過最後一擊消滅紅軍,但在陝北,蔣介石面對毛澤東在「聯合抗日」旗幟下建立的統一戰線無可奈何。

楊虎城、張學良不願意把中國有限的國防力量消耗在內戰中,蔣介石的一切軟硬兼施都無法讓他們繼續進攻紅軍。

情急之下,蔣介石決定來霸王硬上弓,命令西北軍、東北軍讓出戰場,讓中央軍入陝「剿共」,結果引爆「西安事變」。

最後的結果是蔣介石被迫接受了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南京下飛機。

06

西安事變,本質上是軍事上處於極度弱勢的毛澤東,把自己的政治意志強加給了軍事上佔盡優勢的蔣介石。

毛澤東能夠這樣做,根本原因仍然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

抗日,是當年任何中國人都不能反對的堂堂之陣,正正之旗。

長征的勝利,毛主席的勝利,留給中國最主要的經驗,就是無論是政治人物也好,政治力量也罷,在歷史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果在機會主義思維的支配下,自以為聰明,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迴避大是大非問題,則無論擁有怎樣的優勢,無論短時間內怎樣得逞,最終都必然會出局。

紀念長征勝利82年:毛澤東為什麼對?張國燾為什麼錯?


油畫表現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走過長征的萬水千山。

來源:獨立評論員郭松民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