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孩子不舒服,究竟要不要去醫院?這是許多父母糾結的問題。如果孩子病情較輕,去醫院不僅耽誤時間,還會增加交叉感染的幾率。如果不帶孩子去,又怕耽誤病情。知名兒科專家崔玉濤在《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里給出的建議是:要不要去醫院,只需留意一個信號。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是兒科醫生崔玉濤在《父母必讀》雜誌寫作專欄《崔大夫診室》10年的集大成之作。書中的內容分為寶寶的營養與飲食、常見病和日常護理三大部分。通過一個個真實案例講述養育要點,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養育觀。作者崔玉濤是國內知名兒科專家,有著20餘年兒科臨床工作經驗。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一、容易被忽視的疾病信號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同樣是發燒38℃,一個孩子依舊生龍活虎,另一個孩子則大哭大鬧,吃不下睡不著。哪個孩子的病情更重一些?顯然是後者。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提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特別觀察孩子的起居習慣和精神狀態,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如果日常飲食的時間和量,以及睡眠習慣都發生明顯變化,往往提示著孩子存在較嚴重的不適,這就是疾病信號。而這,恰是許多父母經常忽視的。

崔玉濤強調,父母千萬不要以自己主觀想法來判斷孩子的病情 。比如39℃還能忍,40℃就嚴重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怎麼知道孩子病得嚴不嚴重?要看他是否難受。什麼叫難受?孩子的自然生活規律發生了變化,就是難受。」孩子生病了,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問他是否難受,小一些的寶貝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但是如果他玩得好,作息時間也沒大改變,就說明他並不難受。而那些生病後「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不愛動也不哭鬧,其實說明他很難受。


二、如此描述病情事半功倍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孩子生病了,父母光著急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冷靜下來。帶孩子去醫院看病,詳細有效地向醫生描述孩子病情,有助於醫生做出更準確的病情判斷。那麼,該向醫生描述哪些情況呢?

1、病史變化。比如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的,體溫有沒有上升,來醫院之前有沒有進行過治療,治療後病情有沒有變化。這一點還包括現在病史和過往病史有沒有關係,比如「孩子很少生病,今天發燒了」或者「這是孩子這一個月來第二次發燒」。

2、用藥情況。向醫生說明來醫院之前孩子吃過哪些葯。醫生在了解病情後,可能會讓孩子接著吃同一種葯。如果沒有說明用藥情況,醫生不知情的話,會新開一種葯。吃新葯從開始吃到見效需要3天左右時間,這樣無形中延長了病程。

3、精神狀況。吃喝拉撒睡代表孩子的整體狀況。孩子生病,吃飯睡覺完全受影響,說明他不舒服。以往活潑的孩子,越是不哭不鬧越表示他很難受。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向醫生描述病情時,不要使用過於籠統的詞,比如「孩子老是發燒」、「孩子一直咳嗽」、「已經咳嗽好久」。這樣的詞對醫生判斷病情並沒有作用。這樣說會更好,如「孩子已經發燒3天」、「孩子是從前天開始咳嗽的」。


三、寶寶生病必須就醫的幾種情形

孩子生病要不要去醫院,留意這一個信號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列舉了一些必須到醫院就診的情況,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幫助。

對於出生至3個月齡的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應送醫就診:

1、嬰兒顏面及口周皮膚出現蒼白或發青等顏色改變。

2、體溫高於38℃。

3、出現突發性全身鬆軟或強直。

4、單眼或雙眼發紅並有白色或黃色分泌物,有時分泌物可將上下眼臉粘連。

5、水樣大便每日超過6-8次,而且出現排尿次數減少。

6、出生2周後的新生兒皮膚仍然發黃。

7、全身出現小米粒樣的膿包。

8、新生兒肚臍周圍紅腫,並有黃色或血性分泌物。

9、口腔內出現乳白色,如同奶皮樣不易剝離的附著物。

10、鼻塞已經影響了吃奶的正常呼吸。

11、比較難受的嘔吐,而不是簡單的溢奶。

12、反覆嘔吐已持續6小時。

13、嘔吐並伴有發熱和/或腹瀉。

14、飲食習慣發生較大變化。

15、長時間不明原因、不易哄勸的哭鬧。

16、大便帶血。

對於3個月齡至1歲的嬰兒,出現以下情況應送醫就診:

1、3—6個月嬰兒體溫超過38.5℃,6—12個月嬰兒體溫高於39℃。

2、拒絕奶水等食物或飲食量明顯減少。

3、與往常大相徑庭的暴躁脾氣,對一般干擾反應強烈,睡眠習慣明顯改變。

4、陣發性哭鬧,拒絕任何人撫摸肚子。

5、大便帶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