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時刻保持快樂?心理學家:請面帶微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是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可是,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有的時候,我們會陷入低谷,處於抑鬱、悶悶不樂的情緒狀態中。那麼,如何讓自己長期保持快樂呢?
從心理學角度看,首先,我們要經常面帶微笑。有的人會感到奇怪,並沒有感到快樂,又如何產生快樂的情緒和表現呢?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心理學研究發現,行為表現也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萊恩曾進行過一個心理學實驗,他讓參與者填寫一份情緒量表,測定他們的基線情緒水平。然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要求他們臉上擠出微笑,而另一組則要求他們做出痛苦的表情。
在完成這些動作後,再次讓參與者填寫情緒量表。結果發現,做出微笑表情的被試人員,報告了更多快樂的情緒,而另一組則出現了更多消極感受。
由此可見,當我們臉上常常掛著微笑時,這種動作的確能夠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使我們感受到更多愉悅感。相反,如果你每天都愁眉苦臉,這種表現也會影響到你的心情,這樣一來,你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心情苦悶、很喪很喪的人。
同時,身體和心靈是互相影響的,當你身體不健康、感到過度勞累時,也會影響到你的心情。例如,當我們睡眠不足時,我們很難打起精神,情緒也更容易產生波動,當我們牙疼時,我們會變得更加焦躁不安等等。因此,想要經常處於快樂積極的情緒狀態中,就要學會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疲勞效應」,指的是參與者由於參加實驗過長時間,變得越來越疲勞,會影響到實驗任務的完成情況,造成結果的不準確。這個概念也可以推演到我們生活中。
當我們身心疲勞時,會影響我們做事情的狀態,導致不好的心情。在心理學實驗中,研究者克服這種「疲勞效應」的辦法,是讓參與者完成一部分實驗之後,休息一段時間,等待他們狀態恢復如初時,再進行之後的實驗,從而避免產生疲勞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想要避免「疲勞效應」,可以及時提醒自己休息。當我們感到身體不舒服或是精神不飽滿時,不要強求自己繼續高強度的工作,應該適當休息一下,吃點水果、聊聊天,放鬆放鬆。只有當學會了勞逸結合,才能使我們整個人有良好的狀態去工作,處於能量充沛的狀態。
因此,當你常常面帶微笑,給自己大量積極暗示時,你的心情也會受到行為的影響,變得爽朗起來。當你學會勞逸結合,適當的進行放鬆時,你的身心才能保持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不會過度透支。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行為心理學引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婚姻中,這三個階段的男人蠢蠢欲動,女人攔不住
※為什麼人到中年,普遍「性」趣不足?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