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美麗的小型鯉魚——安哥拉鯽

美麗的小型鯉魚——安哥拉鯽



 【 標籤:安哥拉鯽】




圖 | 來自尚比亞的美麗小精靈



 




俗稱的安哥拉鯽(

Enteromius fasciolatus

(Günther, 1868))最早是由Ing. Welwitsch博士在安哥拉的庫內內河(Cunene River)中所採集到的。第二個近似種,

E. bariloides

 (Boulenger, 1914)描述於索魯韋齊河(Solwezi River),屬於尚比亞的卡福埃河流域(Kafue River basin)。一開始,兩種物種都被認為是可以區分出來的,主要是由於縱向鱗片的數量不同。直到1963年,Jubb博士認為兩個「物種」都平均具有26片縱向鱗片,從那時起,

E. barilioides 

便成為

E. fasciolatus

(安哥拉鯽)的同物異名。


 





圖 | 安哥拉鯽的水族品系




 



描述


 

分析:背鰭iii / 8,其中最後一條未分岔的鰭條是最長的。臀鰭iii / 5。鱗片呈放射狀條紋,縱向鱗24-28,尾柄為12。兩對發育良好的觸鬚,其中前者約與眼直徑一樣長,而後者約為眼直徑的1.5倍。大多數尚比亞的鯉科魚都有兩對須,是的,這個特徵幾乎是非洲小型鯉科魚的特徵。然而,也有例外,例如來自剛果的夢幻小丑燈(

E. hulstaerti

)。


 


安哥拉鯽是尚比亞最美麗的小型鯉魚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一種較小的溪流魚種,其側面有垂直條紋圖案。第三和第四條紋通常會融合在一起,形成菱形斑點。身體的基本顏色是橄欖色到鮮紅色。身體中間的色彩通常是最濃烈的,腹部是最明亮的。體色的鮮艷度取決於營養狀況和生殖情緒。順便提一下,其身上的條紋數量是很多變的:可以有10-16條紋路。體側最後的條紋通常會縮小到尾柄上的一點。魚鰭基部的顏色通常比外緣來得淺淡,顏色也從外圍強烈的紅色到粉紅色再到白色。




 



圖 | 來自尚比亞的野生安哥拉鯽(

Enteromius fasciolatus

)雄魚;不幸的是,我們只有這些野生魚的舊照片






 

圖 | 來自尚比亞的安哥拉鯽野生雌魚




 



自然棲息地


 


這種小型鯉科是生活在高含氧支流,以及被稱為「dambos」的被洪水淹沒山谷的魚類(註:Dambo指的是位於非洲中、南部和東部的一種因雨季而產生的複雜淺水濕地,特別是在尚比亞和辛巴威)。然而,它不會出現在湖泊和主流中。這種魚不會出現在水草叢中,通常被發現在沙質或岩石底床上。安哥拉鯽在雨季時是一種洄遊魚類,在1月至4月在可以發現它們的地方几乎不可能採集到它們。它們會從支流的源頭進入被水淹沒的草原。它們會在那裡產卵,在這裡,在豐富的植被保護下,很適合魚卵和幼魚發育。它們的分布區域已知在贊比西河上游、卡福埃和剛果尚比亞地區。因此,這種魚相當普遍,幾乎無處不在。




 



個人觀察


 


作者於1970年4月首次在洪水淹沒的「dambo」中發現該物種,該地區是用於實驗水稻種植,並且非常靠近卡福埃採集區中的一條小河。在這裡,它們與非洲點紋鯽(

Enteromius lineomaculatus 

)共棲,兩種物種常一起出現。其他種類的鯉科魚還有非洲橘帆鯽(

E. eutaenia

)和非洲銅線鯽(

E. multilineatus

),但這些在數量上比較少。後者更喜歡棲息在植披豐富的近岸區域棲息。除了鯉科外,在Dambo還發現了條紋燈鱂(

Aplocheilichthys katangae

)、非洲攀鱸(

Ctenopoma multispinis

)、翡翠王子鯛(

Pseudocrenilabrus philander

)和一隻身份不明的羅非魚(

Tilapie

)。我可以獲得的所有文獻都顯示這個魚種對於運輸較為敏感。此外,儘管已經充分供氧的容器和平坦良好的道路,但我在運輸過程中的失敗率仍高達50%。


 



圖 | 水族品系的年輕個體



 


該物種在自然棲息地中的水質非常軟(硬度44ppm),pH值為6.8至7.4。魚可以適應尚比亞的硬水,在銅帶省(Copperbelt)的東南部很容易飼養。然而,該物種的要求仍然很高。混濁、污染的水很快導致它們死亡。安哥拉鯽通常是尚比亞小型鯉科魚混養缸中第一個表現出不適應的種類。它們最常見的疾病是它們體表會出現一塊塊像棉花或蘑菇狀的突出物,會覆蓋整個身體(編按:可能是一種皰疹病毒)。到目前為止,每次嘗試治療都失敗了。對患病個體的檢查顯示了柱狀感染的驚人發現,這種疾病通常出現在卵胎生鱂魚身上。每周部分換水以維持良好水質被證明是預防這種疾病的最佳方法。另一種疾病,偶爾發生在其他小型鯉科魚中,我們稱之為「Dschinschwinden病」,這顯然與魚的營養不足有關。特別是餵養蚊子幼蟲,還有其他活餌,可以阻止這種疾病的蔓延。安哥拉鯽也能承受相對較低的水溫,甚至低於10°C,因為這可能發生在6月至9月的尚比亞冬季。


 



圖 | 雌性成魚



 



圖 | 雄性成魚



 


這種美麗小魚雖然已經被人工繁殖,但似乎還不是很常見於市面上。如果幸運地在水族館看見它們,一定要把它們養在你的水草缸中!







參考文獻:




Bell-Cross, G. (1965): Additions and amendments to the checklist of the fishes of Zambia. The Puku, Occ. Papers. Dept.Game and Fisheries, Zambia, No.3 29-43.


 


Bell Cross, G. (1976): The Fishes of Rhodesia. Trustees of theNational Museums and Monuments of Rhodesia.


 


Jackson, P.B.N. (1961): The Fishes of Northern Rhodesia. A checklist of Indigenous species. Government Printer, Lusaka, Zambia.








  • 翻譯@混水摸魚



  • 編輯@雅琴



  • 審校@大黑 &混水摸魚



  • 來源:

    https://www.aqualog.de/








- 推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fish水族觀賞魚 的精彩文章:

原生缸 | 《隱現的秘境》

TAG:ifish水族觀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