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再追求無我的事業
「夫唯大雅,卓爾不群」,這是班固特別創造的兩句話。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獨自站起來,不跟著社會風氣走,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我小的時候,父親告訴我,「仗劍需交天下士,黃金多買百城書。」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識、有學問、有道德的朋友;有錢了,要多買書,多讀讀。
你們現在工商業做得好,很發財,或者官做得很大,這不是事業,這個是職業。中國文化,什麼叫做事業呢?出在孔子著的《易經系傳》的一句話,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譬如大禹治水,他為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功在萬代,這叫事業,真正事業的精神在這裡。
古代的教育有個目標,四個字——敬業樂群。「敬業」就是好好學習學問,好好學習做一個人,學習人文,養成人格,再學習謀生技術,對學習、對行為、對工作要有誠懇敬重之心,不可以馬馬虎虎混得像現在這樣。「樂群」就是培養在社會共同生活中的道德、倫理、禮節、秩序、能力,禮節就有秩序的作用,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環境的健康。
現在大家動不動稱事業,其實都是職業。事業是要對全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不是口說為社會,實際是為飯碗考慮的職業。新聞出版業,如果要當事業考慮,必須從整個社會大文化大教育著眼。否則,就等而下之,免談了。
我們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作一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財富力量以外,還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人心的中流砥柱。
不像現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專門為了職業,為了賺錢,基本人格養成教育都沒有。人如果做不好,你講什麼民主、科學、自由、法治、人治、德治、集權,乃至信用、環保、團結、和諧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沒辦法做到,因為事情是人做的。
這是一個好像最講民主平等自由的時代,其實現在全世界的皇帝姓「錢」,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變成聽「錢」指揮,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為就業忙,為錢忙,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天塌下來一樣。全世界的政府,每天都為就業頭痛。
譬如孟子的話「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告訴我們一個讀書人、知識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照管好就行了,不管外面的事。至於職業做什麼都可以,職業跟學問根本是分開的。學問是一生的事,學問不是知識,做人做事都是學問。「達則兼善天下」,如果有機會叫你出來做事呢,那就不是為個人,而是把自己貢獻出去,為整個社會國家做貢獻。這是孟子的教育。這與一切向錢看的教育因果差別有多大,值得深思。
像這些,我們都是小時候背來的。再譬如老子的話:「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有道德才能的人,時節機會來了,環境逼得你去做官,「則駕」,開汽車一樣,你就發奮去做事了。「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時機不對,則隨遇而安,樂得自在,剛好讀書提高修養,做點什麼謀生都可以。
這些是孟子、老子的教育。不像現在,讀個書,就想到學哪一科最好,做什麼待遇比較高,有前途。這完全是商業行為,不是教育行為。
——《南懷瑾講演錄》
《地藏經》隨喜助印,培福消業
你要重視自己心靈的感受
看見真相,只需要真誠無造作
看起來是個好人,其實是個混蛋
你正做著最蠢、最沒用的事情
真正的慈悲是在粉碎你的虛偽
念地藏菩薩名,度一切苦厄
念地藏菩薩名,諸不如意事漸消除
點擊↓閱讀原文↓
在這裡許願吧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