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倭國兵力是唐軍的四倍,又熟悉海戰,為什麼卻被唐軍打得大敗

倭國兵力是唐軍的四倍,又熟悉海戰,為什麼卻被唐軍打得大敗

隋末唐初時期,半島正處於分裂之時。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足而立。這三個國家中,尤以高句麗的勢力最為強大,也最不老實,對中原王朝虛與委蛇,兩面三刀。

隋煬帝期間,高句麗與隋朝關係惡化,由友好走向戰爭。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卻造成國力銳減,百姓負擔加劇。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民心盡失。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直接導致隋朝的滅亡。

倭國兵力是唐軍的四倍,又熟悉海戰,為什麼卻被唐軍打得大敗

(隋煬帝劇照)

歷史進入唐朝,半島上的三個國家,分別倒向了唐朝和倭國,最終形成了唐朝和新羅聯盟,高句麗、百濟和倭國結盟的政治格局。

雄才大略的李唐王朝風頭正盛,所向披靡,先後橫掃突厥、吐谷渾等國,其後便騰出手來,向高句麗和百濟發起了進攻。

公元655年,百濟在高句麗的支持下,大舉進犯新羅,連克新羅30餘城。唐高宗聞言震怒,立即派出大將軍蘇定方征討百濟。唐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百濟軍隊聞風喪膽。在唐朝的強大攻勢下,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只得倉皇出逃,百濟由此被唐高宗剿滅。

百濟滅亡後,唐朝留下了郎將劉仁願駐守,手下只有一千唐兵。

此時,扶余義慈的堂弟扶余福信見唐朝大軍撤去,似乎看到了復國的希望。於是,扶余福信一邊勾結一個名叫道琛的和尚,糾集百濟國舊民造反,將百濟守將劉仁願圍困在了周留城內;一邊向倭國求援,希望得到倭國的幫助。

倭國兵力是唐軍的四倍,又熟悉海戰,為什麼卻被唐軍打得大敗

(齊明天皇劇照)

當時的倭國正值齊明天皇時期,這個60多歲的老太太滿口答應幫助百濟,並煞有介事地御駕親征,可是這個行將就木的老婦人走到半路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倭人似乎天生好戰,在齊明天皇歸天時,仍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其兒子中大兄接過了軍隊的指揮權,繼續向百濟增兵。

唐高宗這邊也在積極備戰,派出了劉仁軌帶兵增援劉仁願,而後又命令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7千精銳唐軍火速馳援。

此時的半島上,戰雲密布,劍拔弩張,中國和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惡戰,一觸即發。

唐朝在此戰中共投入了軍隊13000餘人,戰船170餘艘。而倭國方面則舉全國之力,傾巢出動,加上百濟的舊部,兵力達到了4萬多人,戰船400餘艘。

這是一場實力極為懸殊的戰爭,唐軍明顯處於劣勢,理論上勝算很小。

雙方的決戰在663年8月27日打響,到8月28日結束。戰爭的結局大大出人意料,唐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痛殲倭寇,取得了戰爭的完勝。

決戰的地點發生在白江口。劉仁軌率大唐水軍先於倭軍趕到白江口,倭軍的大部隊隨後趕到,「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

倭國兵力是唐軍的四倍,又熟悉海戰,為什麼卻被唐軍打得大敗

(劉仁軌劇照)

面對倭軍的強大陣勢,劉仁軌沉著泠靜,以靜制動,指揮水師排好陣型,靜觀其變。

倭軍首先耐不住性子,率先發動了攻擊,開動戰船蜂擁沖向了唐軍。劉仁軌見戰機已到,隨即令旗一揮,唐軍的170多條戰船快速地變換了陣型,分成左右兩隊,將倭軍戰船夾在中間。

霎時間,倭軍的戰船就像下餃子一樣,被唐軍高大堅固的戰船團團圍住,進退不得,互相碰撞。

隨後,劉仁軌下令唐軍發動火攻。瞬間,火箭如雨,倭軍的戰船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須臾,倭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甚眾,舮舳不得迴旋」。

中日兩國之間的第一場對決就這樣以一邊倒的局面迅速結束了,日軍戰船幾乎喪失殆盡,被燒死或溺死的士兵上千人。

唐軍給我們展示了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經過此役後,倭國徹底退出了對半島的滲透,蟄伏了近千年,東北亞新的政治格局就此形成。

同時,倭國也充分認識到了和唐朝的差距,不斷地向唐朝派出遣唐使,開始了幾百年間全面學習唐朝的過程,中日之間也因此呈現了數百年的和平友好景象。

(參考資料:《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兒子,年紀也不小,為何還要傳位兄弟趙光義
封禪是帝王誇耀其文治武功,為何明清的朱元璋康熙帝卻不封禪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