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加入裁員大軍,今年互聯網的冬天格外冷
「如何看待 XX 公司大規模裁員?」這樣的問題今年在知乎上比比皆是,但當知乎自己也成了裁員主角時,問題看起來就像一個段子了,這反而讓善於抖機靈的知友們無從發揮,甚至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雖然我們在知乎上不會看到「如何看待知乎大規模裁員?」的提問,但這不並妨礙知乎因此成了熱點。這兩天,陸續有認證為知乎員工的用戶在脈脈和知乎等平台爆料突然被辭退,「實習期未結束就讓走人」、「上午還在改 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等說法都揭示了此次裁員之突然,網傳知乎本次裁員多達 300 人。
知乎回應說是每年的例行「人員調整和結構優化」,但熟悉互聯網行業套路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裁員」換了種說法而已,一知乎員工亦向愛范兒透露,公司的大群原來超過 1500 人,現在已不到 1400 人。裁員的人數或許沒有網傳的那麼誇張,但受影響的顯然不是個別人。
不過,覺得這個冬天格外冷的不止是知乎員工。事實上,從 6 月份起,這波裁員大潮便伴隨著 P2P 的「雷潮」滾滾而至,互金領域的人失業後,輪到財報表現不佳的美圖公司和 CEO 離職的拉勾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當時不少人還認為這是由於企業經營不善,內部出問題所致。
至於 ofo 和鎚子兩家,更是長年與裁員、倒閉、收購等消息捆綁在一起,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直到網易、京東、微軟和聯想都出現在裁員傳聞中,百度和阿里也被傳縮招,人們終於意識到情況不對勁。當然,上述大部分企業都不會正面承認裁員存在,「優化」、「重組」在新的語境下成了裁員的代名詞。
於是有人調侃:
2018 年,中國民營企業的員工終於享受到了國企員工當年的待遇——下崗。由於新名詞的發明和各方面的否認,也便沒有失業。
裁員的公司多了,工作就更不好找了,智聯招聘平台大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三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減少 51%。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今年新興互聯網公司扎堆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熱鬧景象,普遍被拿來與 2000 年左右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的狂熱相比較,大批企業不惜估值「打折」也要「流血上市」,被業界解讀為趕在資本寒冬前「上岸」。然而,在去槓桿的在背景下,市場上的熱錢變少,獨角獸們被一線市場推高的估值,二級市場難以買賬,也不想買賬,當股價破發已成常態時,表明泡沫已經開始破裂。
這與前幾年的光景大不相同。過去一提到互聯網公司,總是離不開「燒錢」二字,即使是新興企業,拿到融資後首先做的便是大手筆花錢搶佔市場,從 O2O 到網約車,再到共享單車,燒錢換規模、以規模換融資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
但進入 2018 年,貨幣環境趨緊,金融監管日益嚴格,加上貿易戰的影響,「錢荒」出現,資本開始變得謹慎,習慣了燒錢經營的互聯網公司,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學著自力更生。原以為互聯網是個贏者通吃的地方,但 ofo 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即使熬成了行業頭部還是賺不了錢。即便是被認為有著大批高端用戶,下半年剛完成 2.7 億美元融資的知乎,也仍在苦苦尋找變現的門路。
知乎的創始人周源剛剛在宣布架構調整的內部信中說新的一年要「乘風破浪,向著北極星繼續前進」。相比之下,困頓之中的戴威的話就直白多了:「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
總之,不管是接連不斷的 IPO,還是年末的裁員潮,今年大多數企業的目標只有一個:活著。
※這款能寫字的電子屏,可能就是你未來筆記本的樣子
※三星 Galaxy S10 Plus 測試機曝光,新機或用上屏下攝像頭設計?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