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軍真的是戰五渣,怎能維持江山近三百年不倒?
我們經常會在關於清朝的書籍、文章或影視劇中看到「兵」和「勇」二字,特別是在電影中整裝待發的清兵隊伍中,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勇」的戰鬥力是否要比「兵」更強一些?事實上是這樣嗎?
決定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指標,包括軍事理論、戰略指導、兵員素質、武器裝備、戰術技術、後勤補給等等,很複雜很體系化,不是一個或兩個指標就能決定的。
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等時期,很多部族軍隊一夜之間崛起,可能是兵員素質或戰術技術突然達到了本時代的最高峰。但因為其他因素沒有同步提高,沒過多久就垮了。
以八旗軍和綠營兵為主體的清軍,很主動地吸收了前代軍事經驗,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均衡地保持各項戰鬥力指標。清朝開國以來幾乎無年不戰,如果清軍真的是戰五渣,怎能維持江山近三百年不倒。
不惜血本的軍事打擊策略
首先,清軍的戰略指導水平不差。就以經營西北而言,漢唐宋明諸朝對西北的控制,都經歷了前強後弱的過程,唐朝一度出現過隴山成邊關的尷尬局面,唯獨清軍對西北的經營和控制始終比較得力。
康雍乾三代持續對青海、新疆用兵,雖然康熙朝、雍正朝都遭受過較大的損失,但在戰略層面,沒有因為距離遙遠、補給困難而輕言放棄,而是不惜血本地堅持軍事打擊策略。
乾隆朝兩平伊犁,徹底拍扁準噶爾部,顯示出朝廷堅強的決心和清軍強大的戰力,有力地震懾了邊地分裂勢力。
即便到了後期國力衰微,甚至出現海防塞防之爭的形勢下,清廷仍能排除萬難,派左宗棠深入新疆擊敗阿古柏。近代以來新疆始終牢牢控制在我國手中,與清軍的艱苦奮戰是分不開的。
黑科技系列發明
其次,清軍武器裝備及時地跟上了時代。火器從入關前就開始運用,清軍中的火器營、健銳營都是根據實際作戰需要組建起來的熱兵器部隊。
清康熙年間就已經開始大批量鑄造鐵炮,乾隆二十一年《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中,居然開列了85種火炮名目。
清軍還根據實際作戰特點,發明過一些黑科技。1748年清軍進攻大金川,大金川地處川西山地,土司軍隊築起堅固的碉樓固守,清軍無法仰攻,笨重的紅衣大炮又拉不進來。
於是他們創造了一種「九節十成炮」,炮身可以分為九節,節與節之間用陰陽螺紋組裝,山地行進時拆開,到了陣地後再組裝使用,土司兵對之極其畏懼。
即便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西洋軍隊也並沒有在武器裝備上與清軍拉開太大的差距。而晚清軍隊之潰敗,實非武器不如人,而是國家腐敗無能到了骨子裡。政治糜爛,大局潰敗,再好的武器裝備也打不過敵人了。
優秀的戰略戰術能力
第三,清軍的戰術運用素稱精當。康熙年間沙俄勢力侵入黑龍江流域,清軍堅決地與之鬥爭,雙方接連爆發了兩次雅克薩之戰。第一次雅克薩戰鬥沒有打什麼惡仗,沙俄方面懾於清軍人多主動撤退。
第二次戰鬥爆發,清軍兵力也才2000餘人,沙俄軍1500餘人構築了棱堡堅守。清軍不顧十則圍之、倍則攻之的兵家法則,以等倍兵力圍困敵兵,開挖三道壕溝阻斷沙俄軍外出之路。
又以紅衣大炮連續不斷向棱堡內攻擊,最後迫使沙俄軍投降。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顯示了清軍極其優秀的戰術素養和堅決的貫徹執行力。
撇開清末滿洲貴族腐敗無能不說,單就國與國形勢而論,不管是強國還是弱國,誰敢拍胸脯說,能頂得住英、法、德、意、美、俄、日這些世界頂尖強國組團圍毆。
清朝之所以落後挨打,軍隊無能是一方面原因,但更多地還要從具體的歷史環境剖析。
探討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同樣應結合具體指標和大周期戰鬥表現作出評價,這既是對歷史的負責,更是知古明理、悟道鑒今的基本態度。
※現代人蔘不透的古代黑科技難道是穿越者發明的?
※明朝士大夫是怎樣變壞的?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