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萬物簡史」中國近代的落後是因為「軍事大分流」嗎?

「萬物簡史」中國近代的落後是因為「軍事大分流」嗎?

「萬物簡史」中國近代的落後是因為「軍事大分流」嗎?

關於中國近代為何落後於西方,也即中西為何產生「大分流」,人們提出了諸多理論。這其中,從軍事國家層面進行分析的有不少。這一派理論認為,中國軍事技術的落後是導致中西大分流的重要原因,而中國軍事技術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中國長期大一統,內部缺乏競爭,因此技藝不免荒疏。不像歐洲長期處於戰國時代,互相殺伐成為常態,所謂熟能生巧,競爭促進進步,因此西方愈戰愈強,直至兵臨中華老大帝國門下,用堅船利炮打破了閉關自守的迷夢。

但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在其《火藥時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軍事創新和西方的崛起》一書中對上述說法提出了質疑。在歐陽泰看來,姑且不論中國戰國時代的紛爭,即使在被稱為「晚期帝國年代」且被視為相對停滯的明清大一統時代,其實也不乏戰亂與紛爭的時段,尤其是朝代更迭時期。在這些時段,中國戰爭的技藝得到了很大提升,從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進逼時保持了軍事「均勢」,甚至有時還會技高一籌,比如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以及康熙在黑龍江流域擊敗俄羅斯殖民者。

與人們想當然的認為中華帝國厭戰、耽溺於和平因而導致停滯的印象相反,無論是元明迭代,還是明清易代,都經歷了漫長而血腥的戰爭周期。從 1350 年元末農民起義算起,到明成祖永樂皇帝於 1449 年停止對越南與蒙元的長期征伐,元明迭代引發的軍事競奪可謂經歷了一百年之久才算告一段落。在歐陽泰看來,這段時期中無論戰爭的規模、頻率和激烈程度,都遠超同時段的歐洲國家。

而明清易代時的長期大規模戰事也不遑多讓。明清之間的戰爭從 1610 年代建州女真反叛開始,到台灣島於 1683 年歸附清朝持續了數十年,如果再加上康熙在漠北和中亞展開的直至 18 世紀初期的鞏固疆土戰役,可謂也有百年之久。而如果從 1550 年庚戍之變算起,那就更為長久了,因此有學者認為從 1550 年到 1683 年間的一個半世紀可以算是東亞最為「好戰」的時段,戰火從中國大陸肆虐至東亞乃至東南亞,其中便包括 1592 年至 1598 年間的中日韓大戰。

有學者認為中國或許也曾戰事不斷,但從事的都是「類型錯誤」的、被動的戰爭,更多是平叛和防禦游牧民族入侵,因而被抽幹了精氣神,不像歐洲國家更多從事的是開疆裂土的征服性戰事,因此導致軍事活力四射。針對這種看法,歐陽泰反駁說,為了應對元明迭代期間的各種挑戰,中國軍隊進行了快速而深刻的軍事創新,比如陸軍越來越倚重於火器:明朝初期只有百分之十的士兵擁有槍炮,到 15 世紀最後三十年,這一比例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而歐洲軍隊要到 16 世紀中葉才達到這一水平,以至於有不少歷史學家將大明稱之為世界第一個「火藥帝國」。

從 1450 年開始,由於明朝開始「享受」國內外的和平,而同期歐洲的軍事創新由於大規模戰事的增加而提速,東西方第一次軍事分流或軍事小分流似乎在 1550 年代出現了。不過在歐陽泰看來,這次分流並未持久。隨著明清易代戰爭期的到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軍事創新又提速了。中日韓都掌握並改進了歐洲大炮和火槍的製造技術,並輔之以先進的戰術,其中類似火槍齊射這樣的著名戰法,很可能首先在中國而非歐洲或奧斯曼帝國戰場上出現。

在 1550 年至 1700 年間又一輪軍事快速革新的年代,東亞和歐洲國家保持了軍事均勢,這表現在每一次雙方軍隊對壘時,前者總能取得決定性勝利,而且並不是憑藉人多勢眾:雖然歐洲人在深水戰艦、堡壘建築等方面有優勢,但他們的亞洲對手們的優良槍炮、高效後勤、強有力的領導和更好的訓練及凝聚力保證了自己的勝利。

但「軍事均衡」的年代後來終於讓位於「軍事大分流」的年代。歷史似乎又重複了明中期的模式:從 1750 年代起開始享受國內外長期「大和平」的大清王朝,相對於捲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此一「雙輪革命」的歐美國家而言,又一次在軍事革新領域陷入落後的境地。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中華帝國這一次似乎徹底失去了應對軍事挑戰的能力,不僅在鴉片戰爭中被打敗,而且一敗再敗,最後居然在蕞爾小國日本手中遭遇奇恥大辱式敗績。

這似乎終於證明了中國文化的惰性以及中國官僚的保守性?歐陽泰再次提出反對意見:一如明朝的王守仁們勇於接受弗朗基炮和紅衣(夷)大炮,從 1850 年代開始清朝的儒家文人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們也銳意革新展開了新一輪軍事變革,引進洋槍洋炮和軍艦,建設新式軍隊,建造近代化兵工廠和配套的新式採礦企業。平心而論,這場作為洋務運動主要組成部分的軍事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儒家文化並沒有妨礙中國的官僚向西方學習引進和實踐先進的軍事技藝。問題主要不是出在軍事方面,而是出現在政治方面:和推翻幕府統治因此可以從上層發動和推行全方位新軍事變革的日本不同,一個苟延殘喘的滿清統治階層必須在支持增量改革和滿足舊軍事集團利益之間尋求所謂的平衡,而不能集中精力和資源於軍事變革。

此外,對中國在此時段軍事革新的績效考核,應該拉長時段,以歷史的眼光進行關照。考慮到元明迭代和明清易代的長時段,如果從朝代更迭的視角來看從清末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年的軍事變革,總體績效也還差強人意,因此不妨把這個一百年看做是自元明迭代以來的第三次東亞軍事革命:同樣因朝代更迭而觸發,同樣有著西力東漸的因素,同樣溢出中國大陸……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自己,而只會以更複雜的形式在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奏響熟悉的樂章。因一時的得失進退而得出的所謂分流的結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決定論,在長時段歷史視角的關照下,或多或少總是失之於傲慢與草率。

題圖為鴉片戰爭中的穿鼻海戰,來源:wikipedia

推薦閱讀:《火藥時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軍事創新和西方的崛起》

一個物品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商品,一個物品如何促進全球化,一個物品又是如何實現全球化製造?「萬物簡史」這個欄目將從「物品」出發,去看這些「物品」如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它關注的內容包括,集裝箱,香料,茶,迪士尼,氣候,折扣,T恤,航海圖,武夫,茶,香料,鴉片,咖啡,木材,舊衣服,貿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黃金,疾病,白銀,皮毛,石油,天然氣,西方文明,鐵路股票大戰,汽車,奢侈品,貧困,抗生素,瑞士旅遊業,通用電氣,有線電視,廣告,探索頻道,商人,車型,人民幣,傳教士,鳥糞,安利,冒險家,蒸汽機,癮,航線,棉花,茄子,湖廣填四川,尼加拉瓜運河,一汽大眾,洗浴,紐約,農業,聯盟,滙豐銀行,登山,港口,棉布,歐元,亞馬遜「優先配送」,除草,盜茶,廢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瑪竇的地圖,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鱈魚,人類基因,下南洋,紅衣大炮,經濟中的野蠻人,福利國家,西醫的草藥,機關槍,鐵皮坦克,天花,ISIS,冷戰,體育運動,海外華人,滑鐵盧戰役,朱可夫,民國政黨,東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創新,太平洋戰爭,鴉片戰爭,「西方震撼」,中餐,歐洲,普魯士,阿拉伯民族主義,中東戰爭,雷曼倒閉,金融危機,中國青年游日團,空氣污染,英特納雄耐爾,大眾,江青服,滿人,團隊運作,日本產業政策,綏靖政策,納粹,煤炭,一戰,蘇聯倒塌,官司營銷,「收藏中國」,選票,印度獨立,茶葉殺菌,薩利機長,民粹主義,葡萄牙探險隊,布熱津斯基,土耳其帝國,阿富汗戰爭,911,中日關係,法幣改革,紅色貨幣,超級版圖,國貨反擊戰,8·19 事件,街頭抗爭,清政府救市,日本底層社會,國共命運,「懲越」外交戰,太平天國,秦漢帝國,西藏問題,大英帝國,斯大林,忽必烈的「首都圈」,倭寇、戰爭中的民主,麥克阿瑟的遺產,白蘭地、朗姆酒與現代美洲,蘇聯電影,奧斯曼帝國,青年斯大林,洋海關,宋氏家族,1916,亞洲的素食主義,歐美分歧,晚清報人,阿富汗,清朝新疆財政,成吉思汗大交換,德國民族主義,大清帝國,皇家狩獵,美國 1927,電力之戰,鏽蝕、睡眠,越南戰爭,里根,廢墟,五卅運動、以巴分治、以色列、橋水基金,後工業城市、國富論、一戰、1950 年代的美國、美軍海戰、微軟、雲計算、民族主義、自動化、英國革命、伊斯坦布爾、一戰、種族清洗、袁世凱、黑奴、基督徒、張伯倫、槍文化、基辛格、毛皮貿易、廣州貿易、貿易預期、戰後日本、1940 體制、辦公室、足球、內戰、鐵路文化、蓋特納、宗教改革、希特勒、歐洲民主、俾斯麥、諾曼底、日本病症、沙特石油、敘利亞、淘金熱、普魯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你煩廣告,有可能你覺得它不過又在假大空地重複刻板印象
高通推出第三款 PC 晶元,它與英特爾已完全侵入對方市場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