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是如何形成的?蘇聯解體時他們為何戀戀不捨?

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是如何形成的?蘇聯解體時他們為何戀戀不捨?

現在的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這五個國家都比較年輕,都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成立的國家。但是在蘇聯以前,中亞地區還是另一番景象,那時並沒有如今的五個中亞國家。所以中亞五國形成的雛形就是在蘇聯時期,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中亞五國是如何形成的。

中亞地區位於亞歐大陸的核心地帶,被譽為世界的中心,由於地處溝通東亞、西亞、南亞、北亞的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管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以征服中亞地區作為對外擴張的重要通道。

而中亞地區由於遠離海洋,屬於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這裡多成為游牧民族的遷徙放牧之地,因此自古以來游牧民族遷徙頻繁,這裡也成為眾多民族雜居交匯的大熔爐。

在17世紀以前,中亞地區曾經建立過強大的帖木爾帝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17世紀後期,隨著火器的大規模應用和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農耕民族取得對游牧民族的優勢。中亞地區也受到周邊波斯、沙俄(沙皇俄國)、大清等勢力的影響和控制。但是,沙俄勢力後來居上,將中亞大部分地區納入版圖。

後來沙俄發生十月革命,帝國政權被推翻,1917年11月7日建立起蘇俄政權(俄羅斯蘇維埃政權),於是中亞地區就成為蘇俄的領土。在1922年蘇聯成立後,蘇俄成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但是在蘇聯成立的時候,中亞五國並沒有建立各自的民族自治共和國,而是作為蘇俄的一部分加入蘇聯的。

當時對於蘇聯以何種方式組建新的國家,內部也存在爭議。斯大林主張各地區以自治共和國的名義加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但是遭到喬治亞等國的強烈反對。如果這一方案能夠實現,那麼蘇聯各成員國實際上都併入俄羅斯聯邦了,那麼在聯邦內的將會被俄羅斯主導,這才有多個成員的反對。後來在列寧的建議下,各地區以平等地位加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

蘇聯成立以後,為了加強對民族地區的管理,在列寧民族自決理論的指導下,蘇聯指導各民族地區紛紛建立民族自治共和國,中亞地區也在這一時期成立了民族自治共和國。

大家可能有個疑問,蘇聯為何不在蘇聯成立的時候就讓中亞地區以自治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蘇聯呢?

其實這裡邊有個小插曲,如果中亞地區能夠比較穩固地待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內,蘇聯也不至於費這麼多周折。由於中亞地區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這不同於蘇俄主體民族所信奉的東正教。而在當時中亞地區傳播「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這兩種理論的流行可能會使中亞地區催生出「大突厥斯坦國家」。蘇聯擔心,一旦中亞地區形成「大突厥斯坦國家」,將難以進行控制和管理。所以,蘇聯為了鞏固對中亞地區的管轄,蘇聯主導了中亞地區的民族劃分工作,將中亞地區的民族根據民族特性劃分為五個大的族群。

直到1936年蘇聯才全部完成對五個民族國家的劃界確立工作。所以中亞五個自治共和國加入蘇聯的時間不相同,這是根據中亞地區民族國家劃界確立工作進度來安排加入蘇聯時間。其中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完成的比較早,於1924年加入蘇聯,塔吉克是1929年加入蘇聯,最晚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坦於1936年加入蘇聯。

蘇聯當時的目的是通過將中亞地區劃為五個自治共和國,各個自治共和國確立主體民族和邊界,那麼由於各個自治共和國主體民族不同,發展目標和追求的利益也會不同,就很難再形成一股合力,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蘇聯除了通過這一方式鞏固對中亞地區的管轄以外,向中亞地區移民也是蘇聯加強對邊疆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蘇聯時期,由於中亞地區的發展條件比較惡劣,單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很好地發展,於是蘇聯除了將一些工業布局在中亞以外,每年還對中亞民族地區進行財政轉移支付,扶持中亞地區的發展。中亞地區也正是享受了蘇聯的恩惠,當蘇聯解體時顯得非常慌張,遲遲不願意獨立自己過。但是蘇聯時代已經過去,沒有了蘇聯的經濟援助,中亞五國就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單獨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廢除《烏俄友好條約》,那麼近期俄烏兩國有沒爆發戰爭的可能?
美國和北約為何不出兵援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出兵沒那麼簡單!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