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他是蔣介石的一頭「豬」,不會打仗,其實他比杜聿明還強得多

都說他是蔣介石的一頭「豬」,不會打仗,其實他比杜聿明還強得多

都說他是蔣介石的一頭「豬」,不會打仗,其實他比杜聿明還強得多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直接指揮救援黃兵團的是杜聿明。

濟南戰役之後,杜聿明便作為救火隊長,被老蔣派去指揮遼瀋戰役,然而為時已晚,沒救得了火不說,杜聿明自己也被燒得焦頭爛額,失魂落魄。

接到蔣介石宣召時,杜聿明正在華北,當他得知何基灃、張克俠起義,以及「徐蚌會戰」計劃中的主力尚未能集結於蚌埠時,頓時感到天旋地轉。

用兵之法,以謀為本,自己這一方棋子都沒布好,對方就已經拍馬殺了過來,請問下面還會有多少勝算?

杜聿明的恐懼心理直往上涌,徐州戰場對他來說,就好象是一個刑場,他到徐州,不是將被打死,就是將被俘虜。

這當然不是怕死那麼簡單,任何一個成名戰將,在走上戰場前的那一刻,都想要贏得勝利,誰會心甘情願地去指揮一場毫無準備,幾乎必敗的戰爭呢?

都說他是蔣介石的一頭「豬」,不會打仗,其實他比杜聿明還強得多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可是不去又不行,杜聿明先前已經應允老蔣,飛機都準備好了,不去的話,不但失信,還會被別人譏笑,這是一個職業軍人在公開場合絕對無法容忍的。

1948年11月11日,杜聿明趕到徐州,協助劉峙進行指揮。

這時中野及華野一部正對徐州進行牽制性攻擊,但是劉峙、杜聿明依據經驗都一眼看出,解放軍的真實企圖不是攻佔徐州,而是消滅黃伯韜,因此他們決定大膽抽調兵力,以解黃兵團之圍。

劉峙的想法是救兵如救火,不待徐州以西的邱清泉兵團集結完畢,就將其調到徐東戰場,來多少上多少,逐次轉用。

這種戰法的好處,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為援救黃兵團爭取到時間,按照該方案,邱、李兵團於11月12日即可向華野發起攻勢。

可是杜聿明不同意,他主張先集中完畢,再開始攻擊。

劉、杜一正一副,按道理是以劉為主,杜為輔,但實踐中卻完全相反。

都說他是蔣介石的一頭「豬」,不會打仗,其實他比杜聿明還強得多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在徐州指揮作戰,必須能夠差遣得動邱清泉等兵團司令。這些少壯派並不容易指揮,李彌、黃伯韜還好一些,邱清泉個性狂傲,目空一切,據說豫東戰役時連蔣介石的手令都拒不執行,劉峙更不被他放在眼裡。

杜聿明在少壯派將領中有一定威信,又是邱清泉的老上司,指揮調遣各兵團運動時要自如得多,這也是蔣介石執意要讓杜聿明前來徐州進行指揮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解圍行動以杜聿明的意見為準,白白延誤了一天。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