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空印案」告訴你,所謂「歷史共業」,其實就是「便宜行事」

大明「空印案」告訴你,所謂「歷史共業」,其實就是「便宜行事」

原標題:大明「空印案」告訴你,所謂「歷史共業」,其實就是「便宜行事」


大明「空印案」告訴你,所謂「歷史共業」,其實就是「便宜行事」

文/梁將軍


「歷史共業」這名詞,近幾年來常出現在媒體中。大概是說某人做了件被人質疑的事情,於是就拿「歷史共業」當盾牌擋。然後強調,這件事情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所以大家都這麼這麼做,因此你就不能質疑我會那樣那樣,因為「歷史共業」啊!



說穿了「歷史共業」原本就是一項「便宜行事」措施,不著手解決根本問題,治標不治本,到頭來就會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困境。不獨現代人喜歡操作「歷史共業」,古時候這種「歷史共業」的案例也多的不勝枚舉,但最出名的當屬明太祖時期的「空印案」。


當時的地方公務人員,必須向中央財政單位(戶部)核算地方財政支出。因為地方有時距離中央(南京)很遠,核對有錯除了要改正,還要地方首長用大印,古代交通不便,從地方來到中央,光是路程來回可能就需要好幾個月,說不定改正好以後又會發現其他問題。這樣來回折騰就是浪費時間,而且又涉及財會,有時主計人員問題不一次說完,每次核對每次都有問題,多退幾趟,來回奔波,過了一年也處理不完。所以,地方官吏都會帶著蓋上大印的空白公文書,中央稽核發現有錯立刻改正補上正確數字。而且這樣做法從元代就已經開始。



朱元璋原本不知道底下官員搞這一套便宜措施,也沒有人敢告訴他,但最後朱元璋還是知道了,所以發怒要嚴辦追究。道理很簡單,如果這裡沒有鬼,為什麼沒人告訴他?真的行得正就該坦蕩蕩,把皇帝蒙在鼓裡,然後被皇帝發現,他只會認定這裡有貪瀆舞弊問題,而不會承認有啥「歷史共業」。


制度真的設計不好可以從制度面改,不需要搞的神神秘祕,朱元璋在意的是,你們都知道我卻不知道,你們說便宜行事沒有舞弊,我卻認為有貪瀆運作空間。當時的言官沒人敢對朱元璋進言,但有一個叫做鄭士利的人,因為他的哥哥捲入空印案,因此上書大聲喊冤,但朱元璋根本不予採信。據說這案子造成上萬官員被捕與遭到殺害,成為明朝初年的大案。


「歷史共業」這說法,朱元璋並不相信,因為他相信的是人性的陰暗面,性惡面。即使當初只是便宜行事,卻難保被人操弄有利可圖,制度設計有問題,那就應該找出問題對症下藥,從根本改正,否則便宜行事的做法,塗抹上「歷史共業」其實也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宣講會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宣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