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關於孫中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上)
原標題:揭秘:關於孫中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上)
提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陸先後出版了多種版本的孫中山文集,為推動孫中山研究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些不同版本的孫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遺漏。最近,又有孫中山遺著24篇被發現,現予公布,以期對於推動孫中山研究的深入以及孫中山文集的完善和重新修訂工作均有所俾益。
孫中山
孫中山著作的編纂和出版工作已進行百餘年。1981年至198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三單位合作編纂,中華書局出版的《孫中山全集》11卷本(以下簡稱中華版《全集》)陸續面世,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在我國大陸編輯出版的全集性的孫中山著作。中華版《全集》所收孫中山先生的著述均按寫作時間先後編次,共收集其著作、詩文、函電、演說、談話、主持制訂的文件、簽署的公文等遺著8500餘篇,近500萬字,是為當時收錄孫中山遺著最多的孫中山文集。
進入21世紀20年代,孫中山著作的編纂和出版工作再譜新篇。2015年,由尚明軒擔綱主編的《孫中山全集》16卷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人民版《全集》)。此版《孫中山全集》採用一橫一縱兩條編排線索,即橫向按文獻類別分卷,縱向則同一類別文獻按時間順序編排,廣泛搜集了近三十年來國內外各界人士披露的新資料和輯佚考辨成果,共收錄孫中山著述11500餘篇,1000餘萬字,其中20多篇文獻是大陸從未發表過的。2017年,中山大學邱捷、李興國、李吉奎、張文苑、林家有、周興樑諸先生聯合編纂的《孫中山全集續編》(以下簡稱《續編》)又由中華書局推出。該《續編》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出版的相關文獻、檔案、電文、資料集等的內容,並廣泛搜集了當時發表在各種報刊上的孫中山言論,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的信件和題詞,約190萬字,是為中華版《全集》的補充。這些不同版本的孫中山著作的不斷面世,無疑為推動孫中山及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開展和深入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大陸編輯出版多個版本的孫中山著作,但筆者在研究辛亥革命史的過程中發現,仍有不少孫中山的重要著作佚散於各種已出版的孫中山著作之外,對於全面、深入、精準研究孫中山及相關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均有不便。有鑒於此,筆者不揣淺陋,特從近年來陸續發現的相關史料中整理出孫中山佚文24篇,予以刊發,以期對於推動孫中山研究的深入以及孫中山文集的完善和重新修訂工作有所俾益。
1.致南洋各埠華僑書(1911年11月8日)
南洋各埠華僑公鑒:
赤十字社徐君崇欽、楊君豹靈特到各埠籌集赤十字社捐款,十字社為用兵時代不可少之補助,力持人道主義,社會所同認,亦我華僑愛國君子所樂聞也。謹為介紹之書道達於公等,其如何組織辦法,徐、楊兩君相晤時當語其詳。專此。敬頌各埠同胞愛國者幸福!十一月初八日。孫文謹啟。
此書原題名為「大總統介紹赤十字社捐款員之來書」。孫中山習醫出身,又長期在國外,對於西方紅十字會有著深入的認識,對於紅十字會傳入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1896年,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經康德黎和萬臣老師拯救,免遭於難。之後,孫中山在康德黎家中住了三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參觀英國醫學校和醫院,結識了倫敦紅十字會總醫生柯士賓。柯士賓著有《紅十字救傷第一法》一書,孫中山讀後認為該書很不錯,即將其譯成中文,於1897年在倫敦出版。該書為孫中山畢生唯一的譯作。1906年冬,孫中山對此書作了文字修飾,改變了若干名詞的譯法,凡「紅十字會」均改譯為「赤十字會」,於1907年2月由民報社在日本東京再版發行,是為中國近代較早介紹西方醫學的譯述,足見孫中山對紅十字會事業的重視。1911年11月,當孫中山得知徐崇欽、楊豹靈將赴南洋各埠為紅十字會籌款,感到十分高興,即為之寫此信介紹。次年1月,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洋總匯新報》感念孫中山對南洋華僑的關愛,特刊登此信。民國初年,孫中山曾積極促成紅十字會在內務部立案,使之成為合法團體,為紅十字會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致陳楚楠張永福書(1911年12月20日)
楚楠、永福兩兄暨各位同志均鑒:
過叻承優款,感極,感極。惜船行匆匆,未克盡面各同志一一話別,頗以為憾,倘同志中有以不預告過叻為弟責者,請向他們道歉。須知弟之行蹤,所以不欲外揚,實別有故,非不願與各同志會集也。國內情形抵滬後當詳告一是。弟准明日過港。附此。即候大安。弟孫文謹啟。十二月廿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之時,孫中山正在美國北部科羅拉多州進行籌集革命經費等活動。12日中午,孫中山上街到飯店吃飯時,從報紙上得知「武昌為革命黨佔領」的消息,喜出望外,遂決定立即回國,「以快生平之志」。12月15日,孫中山乘船抵新加坡,住陳楚楠家,與陳楚楠、張永福、林義順等商議了革命進行方法和建設新國家等重大問題。因行程緊急,次日,孫中山又匆匆搭乘原船赴上海。由於行程匆匆,孫中山不及與新加坡的同志們一一道別,因此特致陳楚楠、張永福此信,表示歉意,並請他們代為解釋和道歉。
孫中山與陳楚楠(右)
3.致各省都督電(1912年1月3日)
各獨立省都督鑒:
中華民國改元,改用陽曆,前經頒布。惟念各商業向例於陰曆年終結帳,設驟改章,恐有妨礙,謹即知照各處商會,布告商市,仍以新紀元二月十七日,即舊曆除夕,即為結帳之期。總統孫文。江。印。
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對於改歷改元之事十分重視,於1911年12月31日派黃興和宋教仁赴南京向代理參議院會議提議,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對此,南京代理參議院會議經過辯論後予以通過,並公布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即為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但臨時政府改用陽曆的決定發布後,各地紛紛反映,改用陽曆與民間長期沿用的陰曆年終結帳習慣有礙。孫中山於是從實際出發,又發布此電,以示對民眾習慣的尊重。經查,人民社版與中華局版《全集》雖均收有此電,但均為根據1912年1月8日上海《民立報》對此電的摘錄而來,並以報載日期1912年1月8日為發電時間。經比較,《南洋總匯新報》刊登的此電不僅內容完整,電末還有署名、代日韻目「江」和「印」,應為原電。
4.復廣西都督府電(1912年1月5日)
桂林都督府鑒:
國內洋常關稅,俱有抵押洋款性質,現時一律不能移動,桂省各關亦應照此辦理。孫文。微。
民國成立後,各地以前所收關稅如何管理,孫中山此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對於加強民初關稅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5.致陳炯明電(1912年1月24日)
萬急。廣州陳都督競存鑒:
據各團體及各行政部長來電,皆謂粵局已危,如果都督一位,尚頻頻更易,則粵局更有非常之危險,咸請委公為實授都督。人心如此,公何可辭?現議和事件,將告成功,或可不用流血而鞏固民國之基礎,司其樞機者,即汪公精衛。其不能遽返粵者,亦即以此。粵為南方重地,必不能無人鎮守,以維大局。目下粵人因都督未定,人心皇皇,公又何忍棄置他去?尚望勉為其難,粵民幸甚。孫文。敬。(廿四)
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回國途經香港時,攜廣東都督胡漢民北上,籌組全國性的革命政權。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胡漢民又留南京任臨時政府秘書長。因此,時任廣東副都督的陳炯明被委為廣東代都督,全權署理廣東軍政事務。但陳炯明革命資歷不深,加之,當時廣東舊軍人的代表人物、時任廣東參督的黃士龍又不斷掀起風波,企圖奪占陳炯明的地位,因此廣東局勢十分危急。面對如此複雜的形勢,陳炯明自己也有打退堂鼓之念頭。但孫中山根據廣東各團體及各行政部長的反映,特致此電給陳炯明,要求他鎮守廣東,以維大局。
孫中山與陳炯明
6.致廣東軍團協會電(1912年2月3日)
軍團協會鑒:
東電悉。據最近確報,和議確有把握。張勳、倪嗣沖等皆已列名要求共和,段祺瑞亦即領兵北上,強逼退位。此後粵省可無庸用大將統兵。為粵局計,決非競存公不能鎮定一切。頃已特電挽留,貴會更宜力挽,以維大局。總統孫文。江。印。二月三日七點半鐘。
廣東軍團協會是廣東民軍領袖於1911年12月6日成立,用以約束民軍,直隸於廣東軍政府的組織,以陳炯明為會長。該會成立後,對互不相屬的各支民軍起到了一定的鉗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廣東的社會治安。1912年1月24日,孫中山致電陳炯明,要求其「勉為其難」,「以維大局」,並於次日致電廣東軍政府暨省議會云:「茲委任陳炯明為廣東都督,委任狀隨寄。」
2月3日,為支持陳炯明,穩定廣東局勢,孫中山特電廣東軍團協會,指出「為粵局計,決非競存公不能鎮定一切」,要求其努力挽留陳炯明,「以維大局」。
7.致各省都督電(1912年3月2日)
各省都督鑒:
刻接項城電云:昨夕三時,第三鎮駐城內兩營誤聽謠言嘩變,搶掠城內外街市,繼以放火。旋經彈壓,秩序業已回復,蔡專使所駐法政學堂,適在鬧市左近,亦被搶掠;蔡公及同行諸君均分途避出,幸各無恙,今晨移寓六國飯店。事出忽猝,又在夜間,防範不周,至為抱歉。除派員妥為照料,並嚴懲亂兵外,特先電聞,希轉知各省,勿聽謠傳,幸甚。袁世凱。東。等因。此布。總統孫文。冬。
1912年2月29日晚,駐北京的曹錕北洋軍第三鎮在東城、前門一帶發生「兵變」,次日又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3月1日,袁世凱和南京臨時政府迎袁南下就職專使團代表蔡元培分别致電孫中山,告知了京津保「兵變」詳情。此電為孫中山向各省都督轉發的袁世凱來電,藉以通報有關情況,穩定全國局勢。
8.關於京津兵變之談話(1912年3月初)
余聞京津變耗,深為憂慮。前日,余與袁總統約,本訂北方各省歸北京政府維持安寧,今既有此變故,南京政府自當不分畛域,共擔恢復之責。惟袁君之為人鎮定而善處變,雖遭此波折,余仍深信其必有安定大局之能力,且此次之舉,不過叛兵與遊民之暴動,而大多數之兵士及南北人民均仍效忠民國,故此次風潮不久必能平息雲。
1912年2月29日晚,駐北京的曹錕北洋軍第三鎮在北京東城、前門一帶發生「兵變」,亂兵持槍闖入各商店到處搶劫,縱火焚毀東安市場、東四牌樓等處,甚至持槍闖入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專使團的駐地,嚇得專使們紛紛倉皇出走,分頭躲避。第二天,「兵變」很快又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3月1日,袁世凱和迎袁南下就職專使團代表蔡元培分别致電孫中山,告知了京津保「兵變」詳情。孫中山聞訊即發表了此談話。經查,兩個版本的《全集》和《續編》均未收錄此談話。但人民版《全集》第八卷收有錄自上海《民立報》1912年3月6日所載《字林報載孫大總統對訪員宣言》一文,內容與此談話相似。此兩談話疑為同題異文。
9.復唐繼堯電(1912年3月上旬)
滇軍北伐司令兼理貴州都督唐繼堯君鑒:
電悉。聞貴州正都督楊藎臣[誠]以北伐督師在外,該省一切事務委任副都督趙德全代理,殊該副都督不識大體,廁身哥老,致匪勢猖獗,貴州大局,以致糜爛。披覽來電,憫慨殊深。貴司令不分畛域,力維大局,曷勝欣慰。至祈另簡賢能一節,本總統以貴司令既有功德於黔,正宜與該省正都督楊君共襄治理,豈宜遽行引退。現在南北統一,北伐事竣,楊君來寧,本總統已有委任,令其速回。貴司令暫時仔肩獨荷,當勉為其難。楊君到黔時尚望贊襄一是。方茲共和初造,正賴多才,望勿避嫌卸責也。臨時總統孫文。
1911年12月,武漢民軍失利,黎元洪急電已光復各省:「迅速調撥老練之兵,攜帶槍彈並機關槍、新式快炮,星夜來鄂援助,或另分兵他出,以牽敵勢。」以蔡鍔為首的雲南軍政府決定組織北伐軍,以軍政、參謀兩部次長唐繼堯為司令,取道瀘州,與援川滇軍合後,徑赴中原,支援武漢。雲南北伐軍整軍出發後,蔡鍔接到了貴州憲政預備會以耆老會名義發來的密電,訴說貴州獨立後公口(貴州、四川等地哥老會組織的名稱)林立,秩序漸亂,因向蔡鍔請求北伐軍改道赴黔平亂。3月3日,唐繼堯指揮北伐滇軍攻佔貴陽城,貴州代理都督趙德全逃走。4日,由貴州耆老會、憲政預備會、地方團練頭目郭重光、任可澄、華之鴻、劉顯世及戴戡、周沆等出面,改組軍政府,擁戴唐繼堯為貴州臨時都督。同日,唐繼堯致電孫中山報告了「黔中趙德全、張百麟、黃澤霖竊據高位,結黨專橫,身充龍頭大頁[頂],提倡公口,流毒無窮,縱內殃民」的情況和自己赴黔平亂的經過,並表示:「繼堯才疏學淺,懼不克勝,尤盼中央速遴文武幹濟之才履任黔都督。」孫中山接唐繼堯電後即復此電,肯定唐繼堯「有功德於黔」,並勉勵其「暫時仔肩獨荷,當勉為其難」。對於滇軍援黔,學界一直有爭議。孫中山此電的發現,對於正確評價滇軍援黔行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0.致黃芸蘇張靄蘊電(1912年3月)
廣州陳競存都督轉黃芸蘇、張靄蘊鑒:
前派返粵一行,宣慰任務已終,應即取消,不宜再有干涉政治之舉。此令行之。孫文。印。
黃芸蘇,廣東台山人,1908年赴美留學,曾參加同盟會員李是男等組織的少年學社,並擔任舊金山同盟會的機關報《少年中國晨報》主筆,鼓吹革命並抨擊保皇黨各種謬論。1911年春,孫中山委任黃芸蘇為同盟會美洲支部長兼籌餉局主要負責人。1912年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芸蘇聞訊歸國。張靄蘊,原籍廣東番禺,生於美國,1910年在舊金山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與黃芸蘇辦《少年中國晨報》,1912年初回國。如前所述,1911年12月,孫中山攜廣東都督胡漢民北上,籌組全國性的革命政權之後,委任時任廣東副都督的陳炯明為廣東代都督、都督。為了穩定廣東局勢,孫中山在分別電請廣東軍政府、廣東省議會和廣東軍團協會全力維護陳炯明都督地位的同時,還特派黃芸蘇、張靄蘊為廣東宣慰委員,赴廣東協助陳炯明工作。1912年3月,廣東局勢趨於穩定,孫中山即致電黃芸蘇、張靄蘊,及時取消其宣慰任務。
11.致孫道仁彭壽松電(1912年4月25日)
孫都督、彭政務院長暨軍警商學各界、各社團鑒:
文於今午後抵粵,在閩荷公等隆厚之待遇,情猶如昨,感不能忘,謹此電謝。並聞。孫文。廿五。
1912年5月2日。孫中山辭去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後,於1912年4月18日攜汪精衛、胡漢民等由滬赴粵。20日,孫中山一行經福建都督孫道仁所派代表在閩江口接至福州訪問,受到福建都督孫道仁、福建政務院長彭壽松及福建人民的熱烈歡迎。22日,孫中山一行離開福州赴廣州,25日抵穗。抵穗後,孫中山對於福建各界的熱忱歡迎,「情猶如昨,感不能忘」,故又特電孫道仁、彭壽松及福建各界,再次表示謝意。
12.致袁世凱蔡鍔等電(1912年5月26日)
急。北京袁大總統、唐總理、交通部、雲南蔡都督均鑒:
蔡都督冬電,從地理、國勢上說明滇桂鐵路之必要,真知灼見,殊深藎佩。滇桂一線關係西南邊陲,殊屬重要,此路果成,滇黔桂粵銜接加戎,不惟有利於軍事、實業、交通,尤資利益,事關國力伸宿[縮],鄙人深為贊成,應請從速核議建築。如中央未遑議及,即請應用滇、黔、桂三省都督令其籌款自辦。如何之處,希為卓裁。孫文。宥。印。
雲南都督蔡鍔高度重視西南鐵路的建設,於1912年5月2日致電袁世凱、國務院及廣東都督陳炯明、廣西都督陸榮廷、貴州都督唐繼堯,倡導建設由雲南曲靖經貴州興義、廣西百色達南寧的滇桂鐵路,並列舉修建此路于軍事、實業、交通、外交等方面的「六利」,獲得袁世凱及三省都督的贊同。當時正在澳門的孫中山聞訊後,「深為贊成」,即於5月26日致電袁世凱、唐紹儀、蔡鍔及交通部,建議「從速核議建築」。28日,袁世凱複電孫中山云:「滇桂鐵路關係軍事、實業、交通,自是確論,極以為佩。前據云南蔡都督電,先後交交通部核議,現尚未經議定項。已將尊電催令速核議復矣。」(未完待續)
雲南都督蔡鍔
※探秘:桂林疊彩山上的《和隨園詩》是誰寫的?
※章太炎100年前的兩首佚詩最近被發現
TAG:老鄧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