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翁同龢後人將家藏183件書畫文物捐贈波士頓,含沈周董其昌

翁同龢後人將家藏183件書畫文物捐贈波士頓,含沈周董其昌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當地時間12月13日對外公開宣布,接受了史上數量最多且意義最為非凡的一批中國書畫捐贈——翁氏六代家藏書畫文物。「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這批源於清代翁同龢及其子孫六代的捐贈文物共有183件,包括130幅繪畫、31幅書法、18件拓片及4件織綉,橫跨了十三個世紀五個朝代,其中包括七件董其昌作品,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收藏優勢。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同時表示,預計將在2019年秋季在其亞洲展廳舉辦翁氏家藏精選展。

今年一百歲的翁萬戈先生是翁同龢的五世孫,是美國知名華人收藏家與社會活動家,他說,「我從小就看中國畫,整個人生都和中國書畫聯繫在一起,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是我來美國後到訪的第一家館,這裡也是我很有歸屬感的一個地方。我很高興我的家藏最終和博物館館藏匯聚在了一起,猶如命運使然。」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翁萬戈先生於今年7月28日百歲誕辰當天宣布向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捐贈跟隨自己近一個世紀的翁同龢舊藏——長達16米的清代王翚的《長江萬里圖卷》,該館曾於今年7月至9月舉辦特展,展出王翚《長江萬里圖》。

翁氏家藏古代書畫,翁氏家藏涵蓋十三個世紀五個朝代

據波士頓藝術博物館12月13日在其官網公開宣布,該館已接受史上數量最多且意義最為非凡的一批中國書畫捐贈——翁萬戈家藏。這批捐贈文物共有183件,該家族收藏共傳承了六代人之多。此次,翁萬戈和家人共同進行了這次捐贈。翁萬戈本人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中國書畫收藏家、鑒賞家,翁氏家藏的核心部分由其先祖在19世紀蒐集奠定。翁氏家藏可謂是美國頂級的中國藝術品私人收藏,並以其作品質量上乘、大師序列恢弘、保藏狀態良好和流傳著錄清晰而見長。此次捐贈共有130幅繪畫、31幅書法、18件拓片及4件織綉,橫跨了十三個世紀五個朝代,並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收藏優勢。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中國藏品以早期宋元書畫為特色;此次捐贈大大填補了館藏的晚期書畫領域。

清代王翚《長江萬里圖》局部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此前報道,翁萬戈本人也是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長期資助人,在過去的十年間,他曾向博物館捐贈了21件重要的中國藝術作品 ——其中包括長逾16米的《長江萬里圖》(王翚,1699年)。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方面表示,有幸在翁先生百歲誕辰時獲得這件捐贈,並在2018年7月至9月舉辦特展,而新進的這一整批捐贈,將進一步提升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中國館藏,使之成為中國本土外的一大藝術品收藏重鎮。預計在2019年秋季,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亞洲展廳將會舉辦翁氏家藏精選展。

清代王翚《長江萬里圖》卷今年夏天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展出現場 張子寧 圖

「博物館在很少的機會下,會獲得能夠扭轉整個藏品面貌的捐贈,但現在就是這樣標誌性的時刻」,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館長馬修·泰特鮑姆當天說:「這批藏品涵蓋了多元的藝術主題,如筆墨生動的山水及花卉、中國文化史上的名人肖像或仙釋畫像,還有筆意遒勁飄逸的書法作品……這些大師名品,都可以很好地補充到博物館的佳作序列中成為館藏特色。我們感激翁先生孜孜不倦的研究工作及蔚為可觀的學術貢獻,我們也一定會將他的這批重要家藏分享給更多後代。」

翁氏家藏不僅因為它囊括了1300年的大師名作而重要;同樣,也因它長途跋涉入藏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以及它曾經在一個顯赫家族中彙集成形並代代相傳的歷史而倍加珍貴。奠定了大部分重要家藏的學者兼藏家——翁同龢(1830-1904)是一位19世紀的中國文化名人。他身居晚清朝廷高官之位,也曾是兩位皇帝的老師。翁氏家藏在家族中父子繼承,共流傳了六代之久。最近的一代即是翁萬戈(生於1918),他於1938年移居美國。

翁同龢像

翁同龢手抄康有為《上清帝第一書》 翁氏家族舊藏,現藏於上海圖書館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看中國畫,我的整個人生都和中國書畫聯繫在一起,」翁萬戈說,「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是我來美國後到訪的第一家館,這裡也是我很有歸屬感的一個地方。我很高興我的家藏最終和博物館館藏匯聚在了一起,猶如命運使然。」

翁萬戈與攝影師斯坦納在博物館(約1950年)

旅美華人收藏家翁萬戈先生1918年出生於上海,在天津接受小學及初中啟蒙教育。1938年,翁萬戈先生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1940年獲機電工程碩士學位。但他並沒有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隨即入威思康辛大學美術系,改學油畫。此後一直從事繪畫、攝影及電影工作。

據此前公開的報道,1948年秋天,為避戰火,翁萬戈和他的家人把家傳收藏打包,遠渡重洋。先從天津運到上海,再從上海運到紐約,在1949年初到了美國。其後數十年一直悉心呵護,潛心研究,著有多本專著。除了對家藏文化的研究,他也一直致力於中美文化交流。從上世紀40年代初起,他就開始參與拍攝,並獨立製作了數十部教育片和紀錄片,向西方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上世紀80年代初,他任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主席,力主發展和大陸的交流,促成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翁萬戈曾感慨地說:「我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為了我的人生。」一番話道盡了他對家藏畢生的守護,也是一個收藏世家的繼承人所背負的傳承使命。

翁氏家族的收藏。以明清文人書畫作品為主,包括沈周、文徵明、項元汴、董其昌、項聖謨、陳洪綬、朱耷、清代「四王」、惲壽平、華岩、金農等明清文人的書畫,翁同龢的墨寶、日記及少部分的文房四寶、玉印、古爵、如意等收藏品。其中年代比較久遠的藏品是南宋宮廷畫家梁楷以獨特筆法和風格繪成的工筆畫「道君像卷」。據翁萬戈介紹,他最愛的畫作之一便是清代畫家王翚的16米長卷名為「萬里長江」。畫中富有想像力地描繪了中國這條著名大江從入海口至源頭綿延數千公里的沿途景色,氣象宏闊。翁萬戈說,其先祖翁同龢1875年在居家附近文物市場尋獲此卷,愛不釋手,最後挪用原本存放購新宅的四百兩銀子購得此畫。

宋刻本《注東坡先生詩》 翁氏家族舊藏,現藏於上海圖書館

2000年,翁萬戈曾將其家族收藏的80種,542冊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書,通過拍賣方式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圖書館。

2010年,翁萬戈先生曾向北京大學捐贈明代吳彬繪《勺園祓禊圖》,《勺園祓禊圖》(又名《米氏勺園圖》),此圖是明代著名畫家吳彬應其好友、勺園主人米萬鍾所邀,為其勺園所繪製的圖卷。該圖卷由翁同龢在清光緒年間購得。

藏品選介

繪畫

清代王翚《長江萬里圖》局部

據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提供的資料,翁氏家藏以文人畫為主導,這也是宋代開始出現的一種繪畫類型——精英化並富含表現力。捐贈中包括了7件董其昌(1555-1636)作品,董其昌是明代的書畫理論家,奠定並宣揚了文人畫理論,並影響了隨後四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作為典型的中國文人畫家,董其昌倡導師法古人;而相比對景寫照的真實細節,他也更欣賞傳摩筆法的抽象價值——由此影響了後來的「正統畫派」。王翚(1632-1717)在董其昌眾多信奉者中較為突出,技巧水平也十分精熟。此次捐贈還囊括了11幅王翚作品。除了他最擅長的山水主題之外,還包括他與宮廷畫家焦秉貞(活躍於17到18世紀)合作的《安歧像》卷(1698)。畫面描繪了富甲一方的鹽商及藝術收藏家——安歧,以及凸顯他身份及修養的庭園別業。畫家王翚是清初六家之一,翁氏家藏中也包括了山水畫家吳歷(1632-1718)、王原祁(1642-1715)和花鳥畫家惲壽平(1633-1690)等其餘各家。記載稱惲壽平曾因為密友王翚技法高超,故不願為天下第二手而放棄山水繪畫;而此次捐贈中包括他的一套《東園墨戲圖》(1665),這件作品揭示出惲壽平在山水畫方面的突出能力。

另外一件重要藏品就是王原祁的《西山春靄圖》卷(1710),該作體現出畫家精湛的筆墨水平,以及兼善眾長又自抒機杼的綜合素養。這件作品與翁氏此前捐贈給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南山春靄圖》一起,都是畫家的精品之作。另外,藏品中還囊括「揚州八怪」之一華喦(1682-1756)的作品,他的《秋江泛月圖》卷(1748)描繪了一位泛舟的文人,觀賞著水中的滿月——這個場景也呼應了許多中國古代詩歌的描寫。畫卷之後拖曳著知名文人學者的題跋,題跋主要撰寫於一次18世紀雅集。

吳門畫家沈周(1427-1509)的《蘇台紀勝十六頁書畫冊》(1484-1504)是一幅綜合了詩、書、畫三絕的傑作。在這套冊頁中,藝術家描繪了他走訪家鄉蘇州的諸多名勝。這件作品很好地代表了沈周突出的筆墨能力以及詩意心境,這也是他500多年來廣為評論家們讚譽的特點。

「研究和一個家族緊密聯繫的成批藏品,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這些作品積澱的歷史,也遠超出了他們本身的時代,」中國藝術部資深策展人白鈴安談到,「我們非常興奮、也格外榮幸,能夠通過這些獨特又珍貴的大師傑作,在博物館的展廳中開啟新的敘事,並持續為中國藝術與文化的豐富歷史演進注入活力。」

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最高藝術形式,此次捐贈也包含許多書法作品。中國的書寫系統由漢字構成,而每個漢字又是由特定筆順的多個筆畫組成。因而,書法就成為通過揮毫運筆,來表達個人內在品格意識的行為活動。翁氏書法收藏的時間範疇從唐代到20世紀。其中,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1470-1559)的手卷《家書卷九通》(1523年後)展現出藝術家嫻熟雅緻的筆意以及自由俊逸的動勢。文徵明向妻兒寄送的這九封信,是他寓居北京求官時所寫,也流露出他別的正式作品中不常見的感性一面。清代藏品中還包括17世紀畫僧朱耷(1628-1705)的?《八大山人法書冊》(1702)。朱耷的筆墨往往突破傳統,極具表現力。這本冊頁也體現出他對古代各家法書的豐富解讀,盡顯其書法方面的突出造詣。這些捐贈讓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今後可以更好地在展覽中展現中國書法的豐富性與表現力。

在中國古代,珍貴的書法也常會鑿刻在石頭上以備不斷拓印。因而拓片就成為保護文化及傳播藝術的途徑,有點類似於現代印刷。《大觀帖》是12世紀早期,在徽宗皇帝的授意下彙集成冊的歷代法書名帖拓本。原帖書法被仔細勾摩、鑿刻上石,隨後拓印成冊。翁氏家藏保存了現存少數的宋拓本《大觀帖》——因為《大觀帖》中原帖作品的傳世已屈指可數,因此這也是一份研究早期名家書跡至關重要的材料。

《大觀帖》

家藏特色

通覽家藏,這批作品也反映出翁氏家族的收藏特色及偏好。捐贈中包含了明代著名畫家陳洪綬(1598-1652)的7幅作品。陳洪綬是翁同龢格外鍾愛的一個主題,翁萬戈也曾於1997年出版了陳洪綬的學術研究專著。同時,捐贈中還有一套陳洪綬設計繪製的《博古牌》(1651)。翁同龢格外珍視這組有豐富歷史人物故事、印製精良的酒令葉子,所以曾特地為該冊撰寫題籤、題跋和詩句。另外,這批藏品還包括翁同龢本人的書法作品,以及翁萬戈繪製的手卷《萊溪雅集圖》(1990)。後者是一幅特殊的當代水墨畫,記錄了翁家1985年一次極有紀念意義的雅集聚會。當時參訪的客人是六位享譽世界聲名的中國藝術史學者,其中有四位都來自中國大陸赴美訪問。對這些學者來說,此次聚會也是一個可貴的契機,他們首次目睹了傳說中的翁氏家藏。

《萊溪雅集圖》翁萬戈繪

萊溪雅集:謝稚柳(左二)、徐邦達(左四)、王季遷、楊仁愷、翁萬戈 等

「這批傑出藏品的捐贈,讓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在中國文人藝術及文化方面可以展現出更豐富也更飽滿的敘事,而文人藝術至今在中國社會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我們深深感謝翁先生給予博物館和亞洲部的信任和信心,也將會通過研究、修復、展覽和闡釋的展開,致力於公開化這批家藏。」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亞洲策展部主任喻瑜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三位台前幕後資深影人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要搶三星S10的風頭 華為全面屏新機下月發布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