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蒙古族姑娘留學美國的酸甜苦辣

蒙古族姑娘留學美國的酸甜苦辣

從1978年至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而留學潮也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風起雲湧,成為中國人才國際化的重要推手。美國格律文化傳媒集團旗下的《僑報》、《僑報網》、《美國中文電台》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之際,發起了「我的留學人生」徵文活動。今日刊發第五期,蒙古族姑娘留學美國的酸甜苦辣

愜意的周末午後,溫暖的冬日陽光,靜靜的圖書館,淡淡的咖啡香。許久沒有在如此休閑的午後坐在我最喜歡的圖書館,伴著我喜歡的音樂寫作了。我看著「我的留學人生」這6個字緩緩不能作聲,回想起從第一年出國留學至今已有6年時光。一路走來,當這所有的情緒涌在心頭,6年間的幸福與無奈讓我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何時說完。憶往昔,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我願用文字的方式講述我充滿了酸甜苦辣的留學人生。

留學前的心理掙扎

我的家鄉坐落於內蒙古通遼市,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科爾沁人。科爾沁蒙古語為「弓箭手」,是勇敢與樂觀的象徵。這裡是孝庄文皇后的家鄉,愛國將領憎格林沁親王的故里,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獻身的熱土。我生長在一個幸福和諧、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我的家人淳樸、善良、熱情。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與精心照料讓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里,也正是這份安閑自得的生活方式讓我幾乎沒有機會真正離開親人,獨自在外奔波闖蕩。再加上蒙古民族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也深深影響著我,我就在這樣的家庭里一直成長、生活到了大學臨近畢業。

2011 年,上大四的我有幸在內蒙古電視台少兒頻道實習。我抱著能成為一名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夢想在電視台實習了近半年時間,就在我按照我的人生計划走在事業道路上時,一次「陰差陽錯」的機會讓我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

2011年的一場家庭婚宴上,我偶遇一位遠房親戚,正是因為他的指點迷津和點撥啟發,促使我考慮留學深造,開始人生轉折。我在學習傳媒學時了解過美國的傳媒文化,它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傳播媒介系統,許多世界傳媒名校也都建校在美國。聽到這樣的建議,我既心動,又猶豫不決。一面是電視台良好的實習和就業平台,一面是美國難得的深造和發展前景。面對這樣難以抉擇的問題,起初家裡人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居多。學費,語言,文化,安全以及未來發展等各種因素都成為他們擔心和「不支持」我赴美留學的理由。我被身邊的親朋好友疑問,背井離鄉不如在國內尋求發展,留學結束後還要回國重新找工作,有必要出國嗎?甚至還有人 說,女孩早晚要嫁人,去國外讀那麼多書有用嗎?我雖然接受身邊人的勸導,也理解傳統教育的好處,但內心卻很想打破這一切「不成文的常規」。最後,父母和我考慮到赴美留學會對我未來發展傳媒事業起到極大的幫助,頂著各種未知的挑戰,還是下定決心出國留學「試一試」。

柏尕麗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踏上海外留學之路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工作,我陸續收到錄取通知書並順利通過簽證。隨後,我帶著家人的期許和祝福漂洋過海飛到了美國。

2012年3月26日,我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安全抵達美國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我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第一次擁有「兩個」3月26日。也正是從那天起,我的「留學人生」如期而至。我留學的城市叫做貝爾維尤(西雅圖的鄰邊城市之一),它環境怡人,常年被青山綠水環繞。我來貝爾維尤的季節是春季,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原因,整個春天幾乎都是在雨季中度過的。綿綿細雨的春季讓我想起一首歌《雨季的故事》,而現實生活中的這座小城也像歌詞中唱的一般浪漫,詩意。每當雨季來臨,我便習慣看向窗外,看著那些熟悉的十字路口和我以前上下學的必經之路,一切難忘的曾經都瞬間歷歷在 目。這座城隨著時間記錄了我稍縱即逝的匆匆歲月;它像一首老歌,意味深長;它更像一壺老酒,欲說還休。

當然,出國留學有的絕不是這些美景,而是枯燥無味並緊張的學習生活。我來美國的第三天便開始準備入學材料,當時我的英語基礎很差,就連簡單的入學手續都需要我美國的遠方家屬幫助填寫。第一學年我讀的是貝爾維尤學院的英語培訓課程,這是一門針對母語非英語的語言學習者開設的課程,在班級裡面我接觸到了很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英語學習者。由於英語水平低,我經常在日常交流中出現表達和理解錯誤的情況,就連教授留的作業內容也看不懂。我曾被叫到辦公室單獨輔導,也因考試不及格重讀過一些課程。我對自己失望,好幾次都想中途放棄學業。但是父母耐心教導我,「你在美國如果不能努力完成好學業,不能堅持克服遇到的困難,未來無論你在哪裡做什麼,今日放棄的一切都將沒有任何意義」。我深知父母的用心良苦,不斷出烏龍和長期依賴別人幫助是行不通的,現實逼著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語言提高到最佳水平。我課餘時間去老師辦公室問問題,找同語言的同學做翻譯強化理解,連周末也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我就這樣一點點學習,一點點進步,慢慢通過了所有的語言考試,一年之後轉入美國大學專業課。

柏尕麗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柏尕麗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從頭再來 選修「傳媒」

進入美國大學,攻讀哪個專業成為了我新的抉擇。很多人都勸我學理科,醫學,計算機,工程,或是搞金融,做資產,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幾率拿上美國工作簽證。雖然事實接近現實,但是我還是選擇「從頭再來」讀了我的「老本行」,傳媒學。

說「從頭再來」和「老本行」是因為我在國內已經完成了我的第一個學士學位,專業為播音主持與表演藝術。堅持學習傳媒學的理由是我認為全世界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需要通過傳媒傳播世界文化,推動社會發展,它無疑是改善民生信息的大眾媒介。它是我熟悉和擅長的領域,是我一直想執著鑽研的專業和事業。確定了目標之後, 我開始努力完成學業。作為國際生,要與美國本地人同步完成同等量的課業並非易事,我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趕上所有人的學習進度。我反覆溫習不懂的知識點,查詞典去翻譯不理解的辭彙,熟悉所有教授要求的考題範圍,隨後也爭取申請獎學金,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奮鬥在美國讓我時常充滿好奇和憧憬,但也有忐忑與壓力。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3月,我終於拿到了西華盛頓大學傳媒學(主修)與戲劇藝術學(輔修)學士學位。留學人生雖不像電視電影里演的那般逍遙自在,但相比萬千學子,我已是幸運兒。我從一個一句英語都說不順的留學生,如今也拿到了美國本科畢業證書,並且從中收穫成長,得到歷練,我感到很知足。

柏尕麗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柏尕麗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寄宿家庭如同親人

其實每一位國際生努力的背後都會有他們的心酸歷程,但背後一定也有給予幫助的人。我也不例外,能有今天的成績我最感謝的是我的家人,如果不是他們全力支持和鼓勵,我的留學生活不會如此順利。除了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和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我也特別感激我留學生涯中意義深重的兩位貴人:我的寄宿家庭父母。我的寄宿家庭是來自羅馬尼亞的一對夫婦,善良的他們膝下無子,我們寄宿家庭的幾個國際生便成為了他們的「孩子」。我們親切的稱呼他們「TaTa」 「MaMa」(羅馬尼亞意為「爸爸」、「媽媽」)。我來美國的第一天便住在他們家,直到2015年轉校到貝靈漢市西華盛頓大學。即便我轉學到了另一座城市,我們也經常保持聯繫。他們對我照顧有加,逢年過節也不忘關心我的飲食起居。每逢美國放3天以上的國假,他們還會開遠程車接送我到寄宿家庭一起過節。在美國的這些年,如果沒有他們相伴左右,我相信我的家人不會如此放心我在美國的一切,我也不會有信心和勇氣走完我的留學路。他們給予我的這段跨越血緣的愛成為我在這異國他鄉最大的恩賜。

赴美留學曾經像是一堵牆,而我就像牆外的人一直努力穿越這堵牆,想看看牆外的世界。如今身在牆身之內的我覺得留學的經歷很真實,它彰顯優秀,代表機遇,富有挑戰。雖然我依然在奮鬥的路上跌跌撞撞地走著,但是我不後悔這條路給我帶來的荊棘與坎坷。有了不同的經歷之後才使我變得更加獨立與堅強,更加珍惜家人與身邊的朋友。如果沒有這些成功與挫敗,喜悅與失落,我這一段留學之旅絕不會像今天這般豐富多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僑報網 的精彩文章:

來自火星的風聲!「洞察號」傳回史上首次來自外星的聲音
特朗普敦促墨西哥送大篷車移民回家 否則將永久性關閉美墨邊境

TAG:美國僑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