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創業者」開公司 程開甲、王大珩曾評價他
20世紀50年代,陳星旦曾大概每兩年時間就研製一個國家所需的儀器,堪稱奇蹟。
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光輻射威力測試中,創造性地提出測量方案及輻射感測、模擬、標定系統,在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獨立解決了原子彈爆炸的光衝量測量難題。
他說,科研的成功,「天分、努力和機遇,三者缺一不可」。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靜 通訊員高洪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專題統籌:劉文亮、羅樺琳、李天研
科研:確定是否是原子彈爆炸
1950年,在湖南大學畢業的陳星旦到東北科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陳星旦先是從事地磁研究後在著名光學家王大珩推薦下轉行研究儀器。
研究磁力探礦儀後,他獨立的科研能力開始展現,此後陸續進行溫度計量標準和輻射高溫計、紅外探測器和光譜儀、大氣光學等課題的研究工作。
對陳星旦來說,他最重要也最驕傲的科學貢獻在20世紀60年代完成:在我國第一次核爆光輻射威力測試中,創造性地提出測量方案及輻射感測、模擬、標定系統。研製的兩種光衝量計,在第一次及以後歷次大氣層核試驗中得到成功應用。
那是1963年,在參加一個緊急會議中他被告知國家要爆炸原子彈,其中重要的任務之一是要研究核爆炸光衝量的測量技術。他需要確定一件事:爆炸是否是原子彈爆炸。
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回到長春,他和同事不分晝夜在實驗室里擬方案、做試驗。出於保密的原因,在整體技術方案的設計上,陳星旦不能和周圍的同志公開討論,只能在技術方案確定後將課題分成若干小部分,請其他人完成其中一個一個的分課題。同時,陳星旦還要時常獨自到北京彙報再進行論證。
課題研究漸漸有了進展。然而,試驗時卻有很大的難題:原子彈爆炸後,會在瞬間產生巨大的光衝量,要想在實驗室對此進行測量性研究,必須找到相似的模擬光源,可是那麼亮的光源到哪裡去找?陳星旦以太陽為模擬光源,設計出了測量系統,其中的定天鏡能自動跟蹤太陽收集光通量並聚焦,調製盤的精確計算則剛好與原子彈的爆炸過程相吻合。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儀器是否成功地記錄了光衝量數據?他對自己的研究有信心但內心多少有些忐忑。好在事後有人告訴他「你的儀器管用」。但直到1999年9月18日,國家召開「兩彈一星」的表彰大會,陳星旦這重要的科研成果才得以公開。他也在當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那年他已72歲。
應用:86歲「創業」希望研究成果產業化
20世紀80年代,科學的春天來臨,陳星旦再次開啟科研上的新突破,他將研究方向投入到短波光譜、真空紫外軟X射線光學技術等鮮有人關注的研究。
1984年由他主持,成功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真空紫外光譜儀。後來,他又負責國家「同步輻射光束線光學預先研究」工作,並首次成功研製超高真空紫外單色器。進入20世紀90年代,陳星旦又和他的團隊研製出一系列新的光源和光學元件,為我國短波光學方面建立了技術基礎。
2013年,86歲高齡的陳星旦在廣州「創業」,成立院士工作站,後又成立公司。他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能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他笑言,自己可能是最年長的創業者。
近紅外線十分重要,但其應用技術無法產業化,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陳星旦受聘暨南大學,後來在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院士工作站。2013年3月,陳星旦院士團隊與廣州市光機電技術研究院合作設立光學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示範項目。由於有了這個平台,多位年輕的科研人才進入科研團隊,一切進入良性循環。
為了更好地市場化運作,星創眾譜公司隨即成立。而且,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星創眾譜對院士團隊的成果進行反覆驗證,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產品終於正式交付客戶。此時,陳星旦已是88歲高齡。
回憶:求學生涯學會獨立自主
1927年,陳星旦出生於湖南省湘鄉農村。不幸的是,父母很早去世,祖母將他撫養長大。陳星旦初中畢業時家庭經濟困難,無力供他讀高中。幸運的是,離家不遠的永豐鎮辦了一所專科學校,不收學費和食宿費。
他順利考取該校的電機科。該學校相當於中專水平,沒有教材但老師按照大學課程的深度來講,某種意義上陳星旦在中專就學了大學的課程。
1944年就在陳星旦即將從該專科學校畢業時,日軍侵佔湖南,陳星旦含淚告別了學校和家園,和成千上萬的同胞一起開始逃難。歷經艱難到了湘西。
畢業後,陳星旦在家鄉的小學教書,但對矢志要做工程師的他來說,絕非最佳選擇。於是,他在1946年進入國立師範學院(湖南師範大學前身)物理系讀書。由於中專期間打下良好學習基礎,陳星旦的成績名列前茅。他說,求學的經歷讓他學會獨立自主,這也奠定了他此後幾十年工作的重要基礎。
創新感言
「創新的根本問題是人才問題,沒有人才根本就談不上創新。要防止人才流失,也要為留下來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支持條件,讓人才沒有後顧之憂,實現人才隊伍的穩定。國家現在已經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推進的措施還是不夠。」
陳星旦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物理測量方面做過多項國內急需的開創性工作。在我國第一次核爆光輻射威力測試中,創造性地提出測量方案及輻射感測、模擬、標定系統。研製的幾種光衝量計,在第一次及以後歷次大氣層核試驗中得到成功應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研究真空紫外軟X射線光學技術。曾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院士、光學泰斗王大珩院士曾評價:陳星旦同志負責研製的光衝量計,創造性地解決了大能量、寬量程、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等參數的合理關係和測量過程中的溫度漂移,用於實時測量,記錄核爆炸光輻射能量變化過程和總能量,為研究核爆炸光輻射的殺傷效應、殺傷範圍、爆炸當量計算等,提供了精度可靠的數據。
※「青椒」之困:只要能發論文,會不會講課都行?
※《自然》:最新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已達到極速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