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速度能預測壽命!學會這麼走,越走越長壽!
開篇,先問大伙兒一個問題:
「
同樣年齡的兩個人,一個走路健步如飛,一個步履蹣跚。你覺得哪個人的身體更好?
」
答案不言而喻。
走路雖然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情,但走路的狀態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的身體狀況。不僅如此,從走路的速度,還能看出一個人能否長壽。
走路快慢能看出壽命長短?
這是有可能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幾項研究證實了這點。
1.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492名成年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研究,發現在這9年中:
- 行走速度快(約1.11米/秒)的人有27%去世;
- 行走速度慢(約0.67米/秒)的人有77%去世。
2.
他們的另一項涉及3.5萬名65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發現:
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會下降12%。
3.
此外,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現:
那些走路速度≥0.8米/秒的老人,實際壽命往往比平均預期壽命更長。
也就是說,在現有的研究中,確實得出了「走路速度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的結論,並且走路速度快的人的壽命往往長於走路速度慢的人。
為什麼步速可以看出壽命長短?
走路雖然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要完成這個動作,需要:
- 調動人體60~70%的肌群;
- 消耗大量的能量;
- 包括
骨骼、神經、呼吸
等系統在內的參與和密切配合。
在身體的這些系統的支持下,人才會走起來,並且身體會自動調節步伐,讓走路的速度與自身系統相適應。
若身體系統受損,比如有骨質疏鬆、三高、下肢動脈硬化等,走路的速度勢必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可引起身體系統受損的因素,都會對壽命長短造成影響。
所以,走路的速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而對壽命的長短起著預示作用。
刻意走快能長壽嗎?
遺憾的是——並不能。
要注意,是因為身體本身的狀態好,所以才能走的快。
若只是刻意快走,改變的只是「表面功夫」,身體本身的情況沒有變化,又如何增加壽命呢?況且,走路的速度是和自身系統相適應的,刻意快走有可能會增加身體負擔,反而有受傷的風險。
總之,刻意快走並不能更長壽,只有逐漸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才能在不自覺中提高步速,進而才有可能長壽。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經常走路確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方式:
- 可以增強心肺功能;
- 改善血管條件;
- 增強肌肉力量、預防骨質疏鬆;
- 改善精神狀態,緩解精神壓力;
- 有助於控制三高、改善脂肪肝等。
那麼,
↓↓↓
路要怎麼走才有利身體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指出:
「
每天的活動量達到6000步有效步數,就有益於保持身體健康。
」
這6000步,可不是每天瞎溜達、手機顯示步數6000步就完成目標了。手機步數 ≠ 有效步數。
有效步數不能看手機,要看心率,必須達到中等運動強度才行。
不同年齡段要達到中等運動強度的心率,可參考下圖:
心率,可以通過摸一分鐘脈搏來測,也可以佩戴心率帶、心率表、手環等配合手機App來測。
要想走得好,還要注意2點!
1.姿勢:
- 抬頭挺胸、收緊小腹,使身體重心往上移,肩膀與地面平行;
- 擺臂,小臂與上臂呈直角狀,擺動幅度盡量大一些,擺動的速度越快,步子就會越快;
- 腳落地時是後腳跟先著地,再到前腳掌。
2.裝備:
- 應選輕便、柔軟、底子較厚、有彈性的鞋,最簡單的就是買一雙專門的慢跑鞋;
- 一件寬鬆、吸汗、純棉的日常服;
- 一個適合攜帶的水壺。
總之,
走路速度可以反映身體狀況,
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壽命。
然而,刻意快走是不能提高壽命的!
做到老生常談的這三點:
保持規律的作息、不熬夜、不抽煙喝酒;
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
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
才能循序漸進地提高身體素質。
身體好了,步伐輕快了,
壽命自然也得到了延長~
※2018年底攻略:這三筆錢記得領!年終獎這麼發!2019假期這樣放!
※平均每12 秒,我國就有1人發生中風,原來是缺了它
TAG:老年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