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始終以大國自居,使臣在叩拜俄國沙皇時耍心眼,自欺欺人

清朝始終以大國自居,使臣在叩拜俄國沙皇時耍心眼,自欺欺人

原標題:清朝始終以大國自居,使臣在叩拜俄國沙皇時耍心眼,自欺欺人


咱們上一期節目講到面對跟沙皇俄國的被動交往,清朝不但沒有抓住機會放眼看世界,主動去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反而因循守舊,頑冥不花,繼續以天朝上國自居,幻想把沙俄納入到自己的朝貢體系中來。


然而,時局的變化不是靠自我欺騙能夠改變。到了1685年到1688年,清朝與沙俄爆發了兩次雅克薩之戰,面對沙俄的入侵,清政府也不得不一定程度上被動做出妥協。


在沙皇使臣文紐科夫出使北京後,雙方再次圍繞著禮儀和國書的措辭爭論不休,不過,面對絕不接受藩屬國地位的沙俄,清朝政府也顯得無可奈何,為了能開啟跟俄國的邊境談判,只能允許文紐科夫仿照他的前任尼古拉的例子,用打了折扣的朝貢禮儀見了康熙,把國書帶了回去。


在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開始了邊境問題談判之後,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長期處於朝貢體系下的清政府根本對於現代國際關係一無所知,好在聘請了作為翻譯的葡萄牙傳教士和法國傳教士,他們用自己所知曉的一些國際法作為清朝談判代表的顧問。


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的過程中,雙方在條約的撰寫、語言文本和條約的交換等形式上都基本遵循了國際法的要求。回過頭看,這應該是清朝第一次接受現代外交的嘗試。


然而,對於清朝而言,這次嘗試是完全被動的權宜之計,甚至在史料中對這次邊境談判和條約的簽訂都諱莫如深,原因就是擔心傳出去會有損天朝上國的面子。


事實上,清朝政府也的確沒有把這次談判視為現代外交的開始。條約簽署後,對於俄國要求的通商貿易,清朝仍然嚴格規定俄國來中國進行貿易的次數,規定每隔三年貿易一次,一次不能超過兩百人,每次只能待80天。這一套仍然延續的是朝貢貿易的程序,跟對朝鮮和琉球的要求是一樣的。



到了1729年,雍正皇帝決定派遣使團前往莫斯科,去祝賀彼得二世登基,為了避免在禮儀上的糾纏,清朝的使團故意沒有攜帶國書。在抵達俄羅斯之後,彼得二世已經去世,登基的沙皇改成了女皇安娜一世。

清政府又派出了一個新使團,結果兩個使團一起受到了女沙皇的接見。為了避免麻煩,同時又彰顯自己的天朝上國地位,清朝使臣在沒有告知對方的情況下,私自向沙皇行了一跪三叩首的禮節,這屬於面見王爺的禮數,而不是面見皇帝的三跪九叩首。反正俄國方面也搞不清中國的理解,當然也就不會提出什麼異議。



清朝使臣就這樣佔了個自欺欺人的便宜,滿足了自己天朝上國的面子。鴉片戰爭之前,國力尚可以支撐大國地位的清政府,始終不願意正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世界格局,即便被動得不得不跟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仍然用一些權宜之計自欺欺人。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鴉片戰爭爆發,西方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天朝大國的鬧劇真的再也演不下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照理說事 的精彩文章:

卡達為何退出歐佩克?為了這片海域的天然氣,討好伊朗是上策
人類將石油視為生存權,圍繞石油不斷爆發戰爭,未來還會繼續嗎?

TAG:照理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