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ZEPETO喊你捏臉,來嗎?

ZEPETO喊你捏臉,來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

最近,一款來自韓國SNOW公司的名為ZEPETO的App在下載榜單上雄踞榜首,這款全新的捏臉軟體彷彿在一夜之間被中國的網民欣然接受。

在虛擬社交盛行的網路時代,通過「捏臉」來為自己在網路世界裡塑造一個理想形象,已經成為一種強烈的社會需求,而具備操作簡單、內容豐富、形象生動逼真等特點的ZEOETO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ZEOETO究竟能做啥?網民手中有了ZEPETO,只是在單純地玩耍嗎?透過它的一夜爆紅來觀察互聯網時代的虛擬社交,又能發現些什麼?

ZEOETO是新產品,但不是新事物

ZEPETO是韓國SNOW公司於今年3月推出的一款應用,今年9月開始出現在中國區榜單。10月20日,ZEPETO開始霸榜APP Store中國區前十,目前更是穩居榜單前三。用戶可以通過這款應用「捏」出個人立體卡通形象、裝扮個人空間的方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虛擬形象」,以此呈現個人的興趣和品味,實現陌生人交友。

其實, 「捏臉」已不是新事物,作為一種網路世界的個人表達和行為方式,「捏臉」更早出現於網路遊戲中,並出現過「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輕音少女」等經典作品。而ZEPETO作為一款全新的捏臉軟體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其強大而有趣的功能。

比如在具體操作時,用戶的臉型選擇眾多,膚色還可以自定義,五官甚至是眉毛形狀顏色,都可以自行選擇。捏好臉之後,還可以化妝,有網友評論說:「現實中 hold 不住烈焰紅唇的我,可以在這個 app 中過下癮了。」製作個人專屬表情包、隨心所欲應用於微信,和朋友、偶像合照,強大而豐富的功能使ZEPETO贏得了廣大追星女孩的喜愛。ZEPETO還可以憑藉簡單的操作和豐富的形象、場景選擇,彰顯出很強的社交屬性,便於網友自發地分享、傳播。

一些懷舊的網友在使用ZEPETO的時候,都會想起十多年前的QQ秀,因為二者均有DIY屬性,也同為社交應用。正是因為網民們曾經擁有過QQ秀,所以我們才可以說ZEPETO是一款新產品,不是一種新事物。

但如果說ZEPETO里的卡通人物和曾經流行的QQ秀如出一轍,恐怕也不正確。有網路技術專家指出,支撐這兩者背後的技術是完全不同的。QQ秀已經內置了固定的人物形象,用戶可選擇的只是外在的裝飾;ZEPETO則採用核心3D人臉識別,採集真人形象後做出相應的調整,加上實時動作同步,就會讓用戶有量身定製的專屬感。此外,ZEPETO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化妝品、服飾的選擇極其逼真,與現實無異,也就是說,穿高檔衣服就要多花錢,這也將虛擬社交與現實生活無限拉近。

如果說QQ秀等老一代虛擬社交軟體是網路社交的初級手段,那麼ZEPETO無疑是這種手段的最新升級版,因為人們幾乎已經可以從ZEPETO中看到活生生的自己。有評論指出,市面上的應用軟體層出不窮,最火的往往卻是那些最簡單、最容易上手的,比如地鐵里最常見到的消消樂。但是,小紅書、ZEPETO等社交軟體的出現和爆紅,原因似乎不這麼簡單,除了打發時間,它更反映出人們在網路時代對虛擬社交身份的迫切需求。

網路時代,要正確審視虛擬自我

在網上創建自己的形象和身份,並對這個形象和身份進行裝扮、完善,是網民構建虛擬身份、塑造虛擬自我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網路社會的主要構成要素。也就是說,通過ZEPETO進行捏臉,已經不單單是為了給自己解悶,其本質上已經成為一種網路社會中的社交活動。

在網路社會中,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得以實現跨越語言、文化差異的重聚,進行平等地、無障礙地溝迺。不可否認,這種藉助網路平台、使用數字元號進行的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間接對話和虛擬交往,已經成為一種受到廣泛關注的交往方式。

在網路交往中,人們可以自由改變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等基木信息,隱藏部分甚至全部不想表露在他人面前的性格特質,而將渴望與大眾分享的側面加以誇張的刻畫,構建一個不同於現實社會身份的虛擬身份。與現實社會中主動獲取或被動接受的身份相比,網路時代的虛擬身份其內涵、外延都有了極大的拓展與變化,而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拓展與變化恰恰迎合和滿足了互聯網時代社會大眾的人際交往心理需求。

現實來看,由數字技術構建出的全新的虛擬世界正在逐步接近和影響著現實社會,這也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再將虛擬世界、虛擬身份與現實世界、現實社會環境完全割裂開來。例如在使用ZEPETO進行捏臉的過程中,現實社會中默默無聞的人們可以將自己塑造成為網路世界中的明星、成功人士,從而在心理上重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探索和成長,而這種心理上的二次認知,對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從過去的QQ空間、QQ秀,到現在的小紅書、ZEPETO,網路人際交往方式不斷更新,新技術新手段層出不窮。從本質上來看,這是人類社會化進程中人際交往方式的一種飛躍式發展。毫無疑問,互聯網時代中的人際交往方式具有無與倫比的趣味性和便捷性,但是由於這種全新的交往方式註定會遊走於現實和虛擬之間,所以在運用這種交往方式的時候,還需要理性審視、理性看待。

對網路虛擬身份看待不當,必然會使得其反。例如網路人際交往中時空感的錯位和對現實認知的缺失,會導致人們失去理性、準確的現實認知和判斷能力,被網路社交產生的虛幻快感所迷惑。再如,網路社交的主體必須首先具有成熟的心智、正確的價值觀和完善的人格,因此,未成年人沉溺其中,極易對其性格的養成、三觀的培養產生極大限制甚至造成嚴重影響。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泡澡就能治病!申遺成功的「藏醫藥浴法」是什麼?
乳腺癌高發,群體未現低齡化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