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視為「飛天世界」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哪個石窟?

被視為「飛天世界」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哪個石窟?

現存於世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莫高窟有三十九個,開鑿時間跨越了北涼、北魏、西魏和北周。石窟壁畫,同樣是這一時期莫高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三十九個莫高窟中的壁畫,內容十分豐富。有佛像畫、經變故事畫、民族傳統神話,有裝飾圖案、供養人像,在豐富精彩中蘊含智慧。那一幅幅形象生動的壁畫,是鑿刻於石窟內的佛教世界,細細品覽,也可視為龐大美麗的「飛天世界」。

敦煌莫高窟

以不同的色彩描繪壁上千佛形象,是莫高窟壁畫的鮮明特色。那些鮮明豐富的色彩語言,襯托出佛像畫的莊嚴神聖。

早期的《鹿野苑初轉法輪》說法圖中,神聖莊嚴的佛立於中心,法輪墊於佛座之下,雙鹿對卧在下,虔誠地接受佛之教誨。那佛的周圍,飛翔著一個個身姿優美的菩薩,揮灑衣袖舞起曼妙的舞蹈。朵朵鮮花,飛撒於空中。

壁畫

並非所有的佛像畫都那麼莊嚴神聖,也有俏皮活潑的佛像畫出現於莫高窟內。在248窟南北壁說法圖中,世俗情趣便被畫家賦予菩薩形象之上。侍立於佛像兩側的菩薩,挽著手臂戲耍遊玩,也湊頭竊竊私語,高興起來,還跳起多姿的舞蹈。這一切看起來,似乎與莊嚴不搭,卻讓人感覺擁有世俗中的血與肉。

畫中的伎樂天,盡職地履行著侍從的職責。投入地扭腰跳舞,演奏樂器,自由和諧之氛圍躍然畫上。看那畫中,琵琶沉蘊腰鼓鏗鏘,阮咸羌笛聲聲陣陣,箜篌靡靡,篳篥的清脆之聲響徹四野。那四壁下方的金剛力士們,也是毫不嚴肅,或舉臂,或倒身,甚至還玩起相仆活動,粗獷怪異的形象,如觀百戲一般。北魏晚期的佛像畫上,場面變得宏大氣派,畫中人物繁多且虔誠,看起來,一派莊嚴肅穆的氣氛。

這一時期,莫高窟中的經變故事畫,融中國畫家的情感與改造於一身。當然,壁畫內容仍然是宣傳佛教,涵蓋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因緣故事等豐富的題材。

現存於世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莫高窟中,近三十幅飽含趣味的故事畫涵蓋《釋迦牟尼傳》《九色鹿拯救溺人》《五百強盜得眼成佛》等豐富內容。這些各具特色與智慧的早期故事畫,種類也達二十多種。

壁畫

在忘我的創作中,畫家們在宣傳佛教的同時,也沒忘記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他們將情感投入繪畫中,懲惡揚善成為其創作傾向。這一點,在《九色鹿拯救溺人》這則故事中有鮮明的展現。

九色鹿善意拯救溺人,溺人卻恩將仇報,為了利益將九色鹿出賣。被捕捉至國王面前的九色鹿,義正詞嚴地揭發溺人的醜惡行徑,爭取自己的生存機會。終於國王被九色鹿說服,九色鹿得以回歸山林,而忘恩負義的溺人,則生瘡悲慘地死去。這則故事中的情節,區別於佛教經典上的內容,也區別於印度西域的壁畫內容,它是凝聚中國畫家智慧的藝術創新。

莫高窟的經變故事畫中,還出現了中國繪畫史上少見的巨作。在290窟的北周佛傳圖中,出現了二十五米長、八十多個主要場面的長篇連環畫。連環畫取材於《修行本起經》,涵蓋摩耶夫人懷胎、生子,太子初生、沐浴、起名、學習、成婚、醒悟、入山、苦修等內容。讓人目不暇接,驚異讚歎。其實,這一時期的經變故事畫出彩者甚多,難以一一細說,卻不得不感嘆,莫高窟壁畫之智慧,莫高窟畫家之偉大。

除卻異域題材,中國傳統神話題材也在莫高窟的故事畫中出現。西王母、東王公、伏羲、女媧、龜蛇、玄武、白虎、朱雀、雷公,這些飽含中國民族傳統因素的人物形象,與他們相應的神話故事一起,在石窟壁畫上煥發出靈動生機。從這種民族傳統神話題材也可印證,當時社會的儒、佛、道三家將逐步邁上融合之路。

莫高窟內不只供養神像,裡面的真人肖像畫也不少。這些被莫高窟供養畫像的人,都曾向佛寺捐資修功德。他們畫像的隊伍龐大,排列有序。數十人、數百人的隊伍,虔誠地排列於主要壁畫下方,無聲地訴說著當年他們對佛教的信仰。

創作莫高窟壁畫的畫家們很細心,描繪人物形象雖未寫生,卻概括了其主要特徵,人物的民族特徵、等級身份、宗教熱忱均生動可辨。如285窟、290窟中的胡人形象,他們或戴氈帽束革帶,或高鼻大眼持韁揮鞭。水壺、純子、打火石、小刀等生活用具,靈動而不見死板。

對他們的主要資料,畫家們也不忘註明。如北周428窟內,每一幅人畫像都被畫家標上榜題,清晰可見畫像主人的姓名。有的榜題,甚至還註明有籍貫。榜題如此仔細,可別以為人畫像很少。不一一列舉,僅北周428這一個窟內,便有1 200餘幅人畫像。可以想像,創作莫高窟的畫家們,付出了多少時間與心血。

細緻看,莫高窟的早期壁畫,有明顯的整體規劃痕迹。石窟頂部、四壁的上端、腰部與下方,以及剩餘的壁面,都有穩定的圖案題材,它們相輔相成,構築起石窟內的佛國風情。

「交木為井,飾以藻文。」石窟頂部的藻井、平棋,這兩種裝飾圖案處處可見。天宮伎樂喜歡飛翔於四壁上端,環飛一圈方能盡興。佛像與主題故事畫,自然居於醒目重要位置,四壁腰部是必然選擇。供養人則以小身的姿態,居於四壁腰部的畫像下。金剛力士神勇剽悍,穩穩地居於四壁下方守護四極。

線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莫高窟壁畫的常見技法。土紅線,揮舞著粗壯有力的線條起篇。畫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運用土紅線的勾勒得以展現。勾勒完畢,便為那些土紅線勾勒而出的人物、環境著色。此時還不算完工,畫家還得描上一次嚴謹的墨線。

經如此多技藝細緻創作而成的莫高窟壁畫,人物形體真實生動,就連它們的精神面貌,也可從畫中找尋出來,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受。後世將這一時期早期壁畫的線描,評價為「秀勁圓潤」。

但到了北朝晚期,壁畫的線描與運筆變得風趨電疾,畫家在飛馳的運筆速度中描繪出蜿蜒順勢的長線條。裝飾圖案的題材也由早期的簡單變為豐富多樣。

細看它們,中心垂蓮,藻井變身為華蓋。四邊桁條有忍冬、雲氣、火焰、采鈴、垂幔等多種紋樣,獸面、玉佩、流蘇、羽葆掛於四角。龕楣、邊飾、椽間圖案的紋樣相差無幾,主要紋樣有蓮荷紋、忍冬紋、雲氣紋、火焰紋、星象紋、棋格紋、鳥魯紋和神怪飛天。人物也跳出土紅塗地約束,面貌清瘦而有趣。可謂薈萃萬物,爭奇鬥豔。

縱覽觀之,敦煌石窟擁有西域與中原兩種藝術風格。前者受外來文化影響,後者源自中國內地。兩種風格雜呈並存,展現出敦煌石窟的多樣魅力。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初次接觸,蔣百里和吳佩孚之間能留下好印象嗎?
漢代絲織工藝已經達到了一種怎樣的高度?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