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托爾斯泰:假如我還年輕,那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托爾斯泰:假如我還年輕,那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文|黃金生

1910年11月7日清晨6時零5分,離家出走的列夫·托爾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車站溘然長逝。臨終前三天,病倒的托翁不想見趕來的妻子,卻接見了「媒介」出版社負責人格爾布諾夫,因為他帶去了托爾斯泰《生之道》的校樣,托爾斯泰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說:「我不行了……這由您自己來做吧」,並為再不能投入這一工作而傷心。

托爾斯泰:假如我還年輕,那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10年10月31日,托爾斯泰以極具戲劇性的方式出走,隨即在阿斯塔波沃病倒。從這位巨人病倒開始,全世界的媒體都聚焦到了這個俄國梁贊省的鐵路小站之上。經過多年持之以恆身體力行的宣傳之後,托爾斯泰的思想和主張已經傳遍了全世界,有著無數的志同道合者,而托爾斯泰自己也成為一名先知。無論人們是否贊同他的主張,都不得不承認,托爾斯泰是他們這個時代的巨人,他的隕落,不僅是俄羅斯,而且將會是全世界的損失。

11月7日,托爾斯泰病逝,俄國社會各界人士都聚焦到他的莊園,向他致以最後的敬意。教會還可笑地派出了一名神父,妄圖借舉行臨終聖禮來宣傳托爾斯泰懺悔了,然而被托爾斯泰家人拒絕。5000名哀悼者向這位終身尋求愛與和平,尋求真正幸福與安寧的文學大師、思想家致敬。葬禮當天,莫斯科出現大規模罷工和遊行,要求像托爾斯泰主張的那樣廢除死刑。學校停課,劇院關門,民眾以這種方式向這位真正為他們代言呼籲的聖愚表示哀悼,而遠在瑞士的列寧,也一口氣寫下了3篇文章,號召人們繼承托爾斯泰思想中現實主義的部分。

11月9日,按照他的心愿,托爾斯泰被埋葬他家背後的那片樹林里——那個埋藏有他花了一生去探索尋找的,能讓全人類共同幸福的小綠棒之處。

托爾斯泰:假如我還年輕,那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晚年的托翁不顧人們一再勸勉,不再創作大部頭著作,而是開始編撰各種語錄體作品,《生之道》就是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年編撰的包含中國諸子名言的遺囑性語錄體著作。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里,他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研究中國的哲學上,他在中國古典文化思想中看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把對人類前途的希望寄托在中國人身上,「我認為,在我們的時代,在人類的生活中正發生著偉大的轉變,在這個轉變中,中國應該在領導東方民族中發揮偉大的作用。」逝世前,托爾斯泰接到上海環球中國學生會用英文出版的一份刊物。據他的秘書布爾加科夫回憶,「列夫·托爾斯泰對它很感興趣。他甚至這樣說:假如我還年輕,那我一定要到中國去。」

托爾斯泰是帶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情逝世的,而他在中國也不乏知音。他去世後,上海《神州日報》寫道:「託爾司泰伯爵之噩耗,已傳遍於世界。此世界中,頓失一學界偉人。……然在世人崇仰之心,終難忘情於木壞山頹之感也。」當年12月出版的《東方雜誌》,也發表了「俄羅斯大文豪託爾司泰卒」的消息,稱他為「俄之大賢人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將戰爭場面刻畫地如此出色?
縱橫合擊、輾轉剔抉、張網捕魚:岡村寧次對中國游擊戰的戰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