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清宮秘史歷來是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什麼雍正皇帝是不是被呂四娘所殺,乾隆爺在民間到底有沒有私生女,那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真的假的。眾說紛紜,大家都挺感興趣的。

但是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不一樣的東西,相信朋友們也會很感興趣。

聊什麼呢?吃.......

吃,吃裡頭能藏著什麼秘史呢?嘿嘿,且聽力哥一一道來。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滿漢全席

先說第一件。提到滿清宮廷的吃,大家腦子裡最先蹦出來的肯定是滿漢全席四個字。那滿漢全席那全是山珍海味,無奇不有。沒錯,按照民間的說法,標準的滿漢全席每桌大小菜品共計320套,想把每道菜都細細品嘗一遍,至少得三天三夜。那麼歷史上的滿漢全席真的跟民間傳說一樣嗎?這個問題啊有學者專門做過考證。

乾隆二十四年時,乾隆第二次南巡,任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招待好乾隆,花重金搜羅天下的珍稀食材,請遍了各大菜系的頂尖名廚,在揚州辦了一次超豪華的宴席,什麼雞鴨魚肉、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游的,什麼海參、熊掌、燕窩、猴頭、駝峰等各種珍饈美味,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這就是最出名的一次滿漢全席。

然而可惜的是,上面說的這些只見於民間野史,在各種正規史料當中卻看不到半點記載。經過進一步的考證,有專家得出了結論,滿漢全席確實有,但是絕不像傳說中那樣極盡奢華,什麼三百多道菜,吃三天三夜,完全不靠譜。

其實,滿漢全席實際上並沒有說固定的席面。什麼叫滿漢全席呢?

就是清朝初期,滿族官員跟漢族官員聚在一起吃頓飯,就像現在兩個單位合併成一個單位,團團圓圓的吃頓飯。實際上這吃三天三夜的滿漢全席,在清朝是不存在的。

那滿漢全席標準標準什麼?達官貴人們又都吃了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只要查一查,當年參加過的人是怎麼說的就清楚了。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滿漢全席中的珍饈美味

兆惠,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的一位大將軍。

公元1758年兆惠奉旨遠征新疆,歷時兩年,最終平定了叛亂。這位兆惠將軍不但打了勝仗,還給皇帝送了一份額外的厚禮,一個花容月貌、遍體生香的維吾爾族大美人。沒錯,就是後來著名的香妃。對這樣又會拍馬屁又有本事的有功之臣,皇帝自然不能虧待。

除了加官進爵之外,乾隆二十五年農曆三月初三,豐澤園大辦國宴,犒賞兆惠和他的手下,這次滿漢全席參加的滿漢大臣共近百人。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就這樣的規格,那酒桌上還不是啥好就上啥是吧?那您可就猜錯了。兆惠將軍很明確的表示,參加這次國宴,他不但受了不少罪,最後連飽都沒混上,是餓著肚子回家的。吃個滿漢全席會餓肚子,開什麼玩笑,騙誰呢?我們還是來看看兆惠在回憶錄里是怎麼說的吧。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乾隆爺賜茶

上午9點乾隆皇帝大駕光臨,豐澤園一番磕頭行禮之後,國宴就算開始了,當然了上菜還沒那麼快。時間還早,大家先得喝喝茶聊聊天,結果兆惠受罪的過程也就開始了。

要知道皇帝請人喝茶,那叫賜茶,不是你端起杯子來就能喝的,各種規矩是一套接著一套。太監把茶端上來之後,兆惠跟百官得跪下來恭請皇上先喝。接下來自己再跪著把茶喝下去,然後才能起身說話。等到乾隆在一端茶杯,兆惠他們又得跪下來敬茶喝茶,總之幾杯茶喝下來,哥幾個的磕膝蓋都已經跪破了。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開飯了,兆惠的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那麼擺在他面前的會是滿桌子的山珍海味嗎?

公布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另外一個大家容易誤解的事情。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皇帝請客操辦酒宴,那肯定是御膳房啊。您又錯了,御膳房是專門給後宮裡的人做飯的。而國宴另有專門機構負責操辦,什麼機構呢?光祿寺。

這個光祿寺,是負責朝廷祭祀開會宴會的一個政府機關,大概就相當於今天的政府接待處,而對於國宴的花費,光祿寺是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據《光祿寺則例》記載,康熙年之後的國宴一共分為六等規格:最高的一等席,標準是每桌八兩銀子,最低的六等席,每桌是二兩二錢六分銀子。

這次的滿漢全席,執行的就是六等席的標準。按照當時的銀價計算,二兩二錢銀子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六七百塊錢。就這點錢怎麼可能上滿桌的山珍海味呢?

當然了,按照這個標準上一桌子雞鴨魚肉那是沒問題的,可問題是這雞鴨魚肉你也沒法放開了吃,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清朝的國宴上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它不符合宮廷的規矩。上菜之後皇帝要向大家敬酒,還要發表重要的講話。在接下來主要的餐飲人員又得輪流向皇帝敬酒,表示表示感謝和忠心,這期間那都是不許動筷子。等到兆惠他們能夠坐下來開吃的時候,滿桌子的菜早已是涼透了,沒辦法,大家只能將就著吃幾口冷盤了事。當時是三月初三的北京啊,菜當然是涼的了,而且冰涼。

當然,乾隆皇帝既敬酒又發言,他自己也沒吃好。據說每回國宴之後,御膳房都得做點點心給皇上墊墊。所以,乾隆定了規矩,國宴上的剩菜大臣們全得打包帶走。這些菜別浪費了,回家之後熱一熱當宵夜吧。

實際上,清朝的國宴主要的不是吃喝,而是政治禮儀的表現。是為了展示皇帝的權威,同時拉近君臣之間的關係,增強君臣之間的信任,這才是宴會本身的意義。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光祿寺酒席分為六個等級

規矩太多,吃什麼都不痛快。於是,就有了這個通情達理的皇帝對國宴進行改革,好讓大家吃得舒服一點。比如說,北方人愛吃的那個涮肉火鍋就是這種改革的產物。

熟悉清朝歷史的觀眾應該聽過千叟宴這件事,當年康熙皇帝為了顯示朝廷敬老愛老,重視孝道,在皇宮裡邊舉辦了一次國宴,宴請年滿65歲又年高德昭的這樣的長壽老人。當然了,按照當時的這個人均壽命能活65歲就算長壽了。後來的雍正和乾隆皇帝也就延續了這個做法,然而問題也就跟著來了。

千叟宴,參加的人至少有一千幾百號人。十個人一桌,那也是一百多桌吧。即便是在紫禁城,找不到這麼大一塊室內場地。沒辦法,千叟宴只能放在乾清宮門口的廣場上來舉辦,大家一塊露天吃喝。

按照康熙皇帝留下的規矩,辦千叟宴得在3月份。這北京的3月氣溫最多也就是零度左右,這種天氣出鍋的時候,再熱的飯菜上桌有個幾分鐘就涼透了,而來吃這千叟宴的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家。大冬天的讓這些人在寒風裡邊呆上幾個小時,再吃一肚子冷飯冷盤。結果每次千叟宴之後,病倒的不在少數,直到乾隆年間,這個問題才總算解決了。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和珅搞出了火鍋

出主意的據說還是和珅,為了照顧這些老人的身體,用火鍋來保持熱食,就是我們我們無比熱愛的火鍋。

火鍋在當時分為兩檔。一等的,一桌上是一個銀火鍋,一個錫火鍋,然後預備的有豬肉片、羊肉票、燒鹿肉。二等的,是兩隻銅火鍋。

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年制元寶式火鍋,據考證就是當年千叟宴上使用的特製火鍋,火鍋底下燒一盆旺旺的木炭,火能讓這個老人家們取暖,火鍋上頭是一鍋滾燙的熱湯,你想吃點什麼就夾起來到熱湯裡面涮一涮。有了它皇帝再也不用擔心老頭們的學習啊不老頭們的健康了。

這個吃法後來流傳到民間,就有了北京人冬天最愛的涮火鍋了。好了涮火鍋我們就說到這。下面我們再來扒一扒一句俗語的由來,什麼俗語呢?跟人吵架的時候,不少人都會說這麼一句話「我可不是吃素的」,潛台詞是你別惹我,我不好惹,可是這個吃不吃素跟好不好惹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說吃素的人就好惹了嗎?好像也說不通啊?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滿清貴族用白肉祭天地和祖先

其實這句話也跟清宮的吃有關係,這關係還稍微有一點複雜。

中國古代包括清朝,普通老百姓想吃一頓肉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城市裡的底層居民又沒法養豬養雞也沒處打魚打獵,一日三餐真的就基本只能吃素。

不過有一種底層的市民倒是時不時能吃上點肉,而且這肉還是打皇宮或者王府裡邊出來的,什麼肉呢?白煮肉。

原來,滿清貴族在祭天地和祖先的時候,得把大塊的豬肉放到清水裡煮到七八分熟,然後拿出來當供品,祭祀完了之後大家還得把這塊肉分吃了,不吃都不行。不是有那麼句老話「心到神知,上供人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供撤下來以後不能糟塌,就分給底下這些個大臣。這七八分熟的豬肉還沒有半點調料,你說能好吃嗎?天天山珍海味的王公大臣們,那就更咽不下這玩意兒了。所以分到了大塊白煮肉的貴人們,頂多也就是吃一小塊做做樣子,剩下的都會賞給那些平常吃不上葷腥的下人。這塊白煮肉有一個學名叫「坐肉」。

這下終於明白了,所謂不吃素的平頭百姓,就是指那些能夠吃上坐肉的下人。這些人多半是在皇宮或者王府當差,俗話說得好「宰相的門人七品官」。有主子罩著,他們自然是不好惹的。時間一長,這「不是吃素的」也就成了不好惹的代名詞。

當然了,經過多年的演變,今天的這個「坐肉」,白煮肉已經從祭祀用的供品變成了北京的一道名菜了,好幾個飯店還專門賣這道菜,有機會朋友們可以去嘗一嘗。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白煮肉已經從祭祀供品變成一道名菜

這吃不飽的國宴,難以下咽的坐肉,感覺這大清皇宮裡的伙食也不怎麼樣啊,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皇帝、太后、妃子們,那都是主子,很懂得享受的,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清朝里的御廚,那整天是挖空心思來討好主子們的胃口,用心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種家常菜,宮裡是怎麼吃怎麼做的?

第一種是什麼呢?豆腐,紅燒豆腐,麻婆豆腐,煎豆腐那都是咱們餐桌上的家常菜,那麼皇帝妃子們怎麼吃豆腐呢?

文思豆腐,這樣的豆腐不是一般廚師能做得出來的。這豆腐不是整塊的,它是非常嫩的南豆腐切的跟髮絲一樣,切好了以後擱在清水裡頭散開,散開那麼大一盆就是細絲一樣的東西。之後,拿熱水一燙就燙熟了。

這最嫩最軟的南豆腐切成絲兒,這豆腐絲跟頭髮絲一般粗細,得要什麼樣的刀功啊。一般的廚師肯定是沒這個本事的,可是清宮裡的御廚那就練出了這樣出神入化的刀功了,把豆腐絲燙熟之後,御廚們還能把火腿香菇等配料也切的跟頭髮絲一樣粗細,最後用鮮雞湯這麼一調之間,湯丸裡邊白色紅色黑絲四散漂浮,彷彿是一幅會動的潑墨山水畫,看起來就跟一幅山水畫一樣。

第二種是大白菜,大白菜那是北方居民冬天那最常吃的白菜了,冬儲大白菜都曾經是一個生活現象。如此尋常的菜,宮裡頭的貴人們又吃出了什麼樣的花樣呢?

開水白菜,菜如其名,真像是一棵白菜泡在開水裡邊,可是其實這道菜大有講究。開水白菜,這「開水」實際上是最好的雞湯,用雞湯燒大白菜吃,清淡味濃。這道開水白菜看似貌不驚人,入口就妙處無窮,好吃!

在這插一個小知識,這道菜看上去很像淮揚菜,對不對?其實它是一道地道的傳統川菜。

新中國在舉辦第一次國宴的時候,就上了這道菜。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不只是豆腐和白菜,在清宮帝王的餐桌上,還有一些您絕對想不到的食物。

讓人想不到的是,有一些普通老百姓不怎麼看得上的東西,他居然也能夠出現在清朝帝王們的餐桌之上。力哥跟朋友們在八卦兩樣。

第一樣很出名,那就是老北京人愛喝的豆汁。

之前,力哥總是聽人說北京人早上愛喝豆汁,還以為豆汁是豆漿,後來才知道感情這豆汁豆漿完全兩碼事。這個豆汁是生產綠豆粉條的作坊,用綠豆殘渣發酵之後形成的這麼一種東西,顏色灰里透著綠,不怎麼好看,至於豆汁的味道,愛喝的人說他是人間美味,一天不喝就想得慌。而對於大多數的外地人,包括部分北京人來說,那玩意是又酸又餿,喝一口之後絕對不會再想喝第二口。

再說第二樣,這個東西北京之外的觀眾朋友,估計大多數都不認識。

麻豆腐,這跟豆汁一樣,也是做綠豆粉條時產生的這個下腳料,味道也帶著酸味,不過沒有豆汁那麼沖。

麻豆腐跟豆汁早年間在北京都被稱為「窮人樂」,意思是他們又粗糙又便宜,只有窮人才好這口,富人是不屑於碰它們的。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可是就是這兩樣「窮人樂」,卻赫然名列清宮皇家食譜之中,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事跟慈禧太后有關,據說慈禧小的時候,他爹還是個小官不算有錢人,一家人就住在大雜院裡邊,慈禧家隔壁就是一間粉坊。所以,慈禧是聞著豆汁的酸味吃著便宜的炒麻豆腐長大的,後來慈禧通過選秀入宮還當上西太后了,各種山珍海味都吃膩了,突然就想起了小時候常喝的豆汁常吃的麻豆腐。

於是她下旨讓御膳房做這兩樣東西,沒想到御廚們精心做出來的豆汁和麻豆腐,吃到太后的嘴裡卻怎麼都不是小時候的味道,最後還是太監到宮外買來了民間原汁原味的東西,才讓老佛爺吃高興了,於是豆汁和麻豆腐這兩樣「窮人樂」就走進了宮廷。

看來這個王公貴胄們的胃啊,也不是只能消化山珍海味,龍肝鳳膽的。帝王也是人,七情六慾跟普通老百姓也沒什麼兩樣。比如說過年過節,他們也得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團圓飯,那麼清宮裡的團圓飯是怎麼吃的呢?又吃些什麼呢?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乾隆的年夜飯

在史料《清高宗實錄》裡邊,就詳細記載了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66年大年三十這天,乾隆皇帝吃過的一頓迎新團圓飯。

跟咱們老百姓不一樣的是,這頓飯不是在三十晚上吃的,而是在中午吃的。還有,咱們吃年夜飯那是一家老小圍在一起吃同一桌飯菜,可是在皇宮裡頭是每個人面前擺一張桌子各吃各的。

還有咱們老百姓吃年夜飯,講究的是幾代同堂,一家人越齊越好。而清宮裡的團圓飯只有皇帝跟后妃這同一輩人參加,兒孫小輩沒份兒。皇宮這個規矩,也不知道當初最早定規矩的人是誰,是怎麼想的。

還有,咱們吃年夜飯除了吃之外,還得搞點別的什麼活動助興,比如說邊吃邊看春晚,每個家庭成員說個新年祝福什麼的,這一點清宮裡面都是差不多。根據記載,乾隆三十一年的這次皇宮團圓飯,先是皇后、容妃、穎妃等一般嬪妃輪流向乾隆爺敬奶茶敬酒,之後就各自回坐,開始看戲班子唱戲,大家邊吃邊聽戲倒也是熱鬧。

朋友們最感興趣的想必還是這個皇宮年夜飯都吃了什麼。

這個當然差不了,據記載,那天乾隆皇帝的餐桌上一共上了20道熱菜,20道冷盤,再加上小菜鮮果糕點,大大小小一共109個碗碟,至於菜的品類沒法一一列舉,反正都是老百姓很難吃著的好東西,大冬天的光水果就有從台灣加急送來的西瓜,海南送過來的芒果等十多樣。

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純金打造的,鑲嵌珍珠寶石無數的金甌永固杯,那就是乾隆爺當年用過的專用酒杯。

至於嬪妃們的餐桌上,那就相對要寒酸一些了。每個人桌上只有15道菜,水果糕點的品種也少很多。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清朝皇室信奉藏傳佛教

年三十過完了,緊接著就是大年初一,按照北方的習俗,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大年初一早上皇上那也得吃頓餃子呀。比起團圓飯的奢華,這頓餃子皇帝吃的比較低調,就一個人吃,而且吃的還是素餡餃子。

比如說,這一年乾隆皇帝吃的就是用馬齒莧、金針菜和木耳包的全素餡餃子,不帶半點葷腥,這又是為什麼?

這清朝的皇帝都信奉這個藏傳佛教。過年皇帝皇后們吃的餃子是和敬佛的餃子都是素餡。意思是祈求來年平安素凈了。

乾隆皇帝為大將慶功,可悲催的功臣居然沒吃飽,乾隆有這麼摳嗎?

皇帝皇后和敬佛的餃子都是素餡的

好了,關於清宮的吃就先說到這吧。馬上元旦春節就要到了,提前帶著大家八卦一下清朝佳肴,先預習一下我們的新春佳節美食。

力哥在這裡提前祝大家,春節團圓,吃好喝好,開心快樂又一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