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你想當「奴才」?你得夠資格!
聽到縣長薛文龍是這種態度,柳擎宇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他知
無處不在的清宮劇,「奴才」長,「奴才」短不絕於耳。
可你是否知道,在大清國,不是你想當奴才就有資格當的,也不是隨便什麼人想自貶人格,自稱「奴才」就可以算是奴才的。
奴才,本義是階級社會中沒有人身自由、受奴役的人。
後被引申為貶義,指出於某種動機,甘心放棄人格尊嚴,心甘情願被比自己更有權勢的人驅使,為虎作倀、狗仗人勢的人。
在大清朝以前,沒有誰對皇上自稱「奴才」的,明朝時候大臣全都自稱為「臣」,而太監則稱為「廠臣」、「內臣「。
滿清在入關前後,剛剛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還存留許多奴隸制的舊俗,如八旗制度。「旗主」為主人,旗人在旗主面前自稱「奴才」。
滿清入主中原並進而統治全中國後,許多原本處於底層的旗人,因軍功等各種原因得以身居高位,即便如此,他們在皇上和各自的旗主跟前,還得自稱「奴才」,以表示忠心耿耿以及與皇家關係親近。
滿清征服中華後很長一段時期內,官員稱呼混亂。很多滿族官員附庸風雅,向中原文化靠攏,開始自稱為「臣」;而一些趨炎附勢沒有人格自尊的漢族大臣,為了一己私利攀附滿族權貴,則學旗人,自輕自賤自稱為「奴才」。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繼位後,看不慣這種混亂現象,決定改革官員稱謂制度,規定:不管滿族、漢族,所有官員一律稱「臣」。如今江山易主,作為亡國奴的漢族官員當然只好老老實實地遵守新主子的旨意,再者,開口閉口自稱「奴才」,也的確有點那個··· ···臉上畢竟下不來。
不過,滿族官員卻自恃征服者,依舊我行我素隨意稱呼,沒有嚴格遵守。而向來以刻薄寡恩著稱的雍正帝也睜一眼閉一眼——可見,他潛意識裡認為:漢族大臣畢竟不是八旗貴族,想巴結討好,自稱「奴才」,還沒資格呢。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繼位以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官員稱謂制度,本著「為存滿州舊體」的原則,對官員稱謂制度進行了細化,做到標準化、統一化,又從實際出發,繼承發揚滿族八旗制度傳統,照顧滿族官員習慣,增強了可操作性。乾隆帝規定:滿族大臣在處理公事的時候,稱「臣」,在滿族八旗成員私下裡,稱「奴才」。漢族官員不是滿族血統,只能稱「臣」。
但是呢,江山是要槍杆子來保衛的。所以,對於武官,不論滿族還是漢人,都必須自稱「奴才」。
這一方面體現了對軍隊必須忠心耿耿鐵心跟愛新覺羅家族走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籠絡武官人心——你瞧,俺額外開恩,從制度上就沒把你們當外人看待,你們可不能辜負了皇恩浩蕩哦,可要有使命擔當,責任意識,永葆俺大清江山哦。
所以,從乾隆朝開始,大清朝文武官員誰有資格自稱「奴才」,誰只能自稱為「臣」的規矩,算是最終制度化確立下來。
經過大清國文武官員稱謂制度的一番改革,制度塑造了文化。在大清的官場的潛規則里,奴才比臣更有優越感。能夠有資格自稱「奴才」,意味著是愛新覺羅家族的自家人,關係自然也比其他人更親密,即使是在皇上的大小老婆(妃嬪)跟前,也爭先恐後自稱「奴才」,以表達對愛新覺羅家族的無限忠誠;以顯示比別人對皇上更忠誠,與皇上更貼心;以自律表裡一致,決不做雙面人。
奴才文化一旦形成,「奴才」一詞便去恥化了,不再是罵人的貶義詞了,成了獻媚邀寵的專有名詞,甚至成了榮耀與身份地位的象徵。王公貴族家裡的那些名副其實的真奴才也樂於屁顛屁顛地自稱「奴才」了,以自貶人格為榮,以求獻媚討好主人,討得一份額外的賞賜。
不過呢,即便「奴才」一詞去恥化了,在朝廷上滿漢文武大臣是要謹記本分的,尤其是漢族的文臣,萬萬不可自作多情,亂表忠心。
誰要是想獻媚邀寵愛新覺羅家的皇上,自貶人格自稱奴才,馬屁鐵定是要拍到馬腳上的,輕則被恥笑,重則會被降罪處罰的。
因為,在愛新覺羅家族眼裡,只有「奴才」才是最值得信賴的,漢族大臣不過是比「奴才」更低一級的打工仔而已。未經愛新覺羅家族的許可,隨便自稱「奴才」,是一種身份上的僭越,是有政治野心不守政治規矩的表現。
這下應該明白了吧?在大清國,奴才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首先要有當奴才的純正血統——你得是旗人。其次,想當奴才,哪怕僅僅是在皇帝跟前自稱一下「奴才」過過當奴才的癮,那也必須得到皇上的恩准才行。
古今天下的「愛新覺羅氏」、八旗貴族都一樣。他們固然需要奴才,但他們需要的是貨真價實、經過考驗,還得有能拿得出手的獨門秘籍技藝的奴才,而不是濫竽充數投機取巧的雙面奴才。「愛新覺羅家族」的貝勒、格格們在外面惹出了什麼麻煩事,其實是他們的家務事,犯不著你打雞血上串下跳憤憤不平。你以為你在踐行大清夢?其實你的夢想很卑微,家中無米——夢一碗粥而已。你把愛我大清的口號喊得震天響——沒有用,你想當奴才?你必須先得到愛新覺羅家族的恩准,得夠資格才行!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謝謝!
※打不還手、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未成年人女德班」曝-光
※崔永元曝光見效,551位藝人已被官方約談
TAG:正義吶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