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郵夏氏半舫齋

高郵夏氏半舫齋

高郵夏氏半舫齋

高郵夏氏半舫齋

高郵為江淮之間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北宋秦淮海以後,文化昌明,文士輩出,清代高郵夏氏號為名門望族,是當地學術文化世家的代表。

夏之蓉,字芙裳,一字醴谷,別號半舫,室名半舫齋。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卒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為雍正四年舉人,十一年進士。乾隆元年,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歷官至廣東、湖南學政。晚年主講南京鐘山、淮安麗正書院,虛懷樂善,士林悅服。《清史列傳》卷七一《文苑傳二》本傳稱其「足跡半天下,所至題詠唱酬無虛日。虛懷樂善,盛名耆德,為海內所矜式」。卒後崇祀鄉賢祠。通經史,善詩文,工書法,長於論古,論事精核,嚴而不苛。著有《讀史提要錄》《半舫齋詩文集》等,主持修纂(乾隆)《高郵州志》。(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四十八亦載有其傳記。

高郵夏氏半舫齋

半舫齋起初是夏之蓉住所的書齋名。其得名之由來,乾隆三十六年刊本《半舫齋古文》卷六所載夏之蓉所作《半舫齋記》一文,介紹得很清楚。乾隆二十年(1755),作者於居所西偏別築一室,定名為半舫齋。名「舫」者,「四面設窗牖,以招涼風,其虛且明,似舫」;窗子周圍設欄檻,或高或低,可坐可立,似舫;左右掘小溝,積水繞舍,似舫。名「半」者,建齋之尺寸,按古人畫舫的標準,為一半;古人期望之壽命,據說可達一百二十歲,作者時年近六十,為壽之半;作者平生經歷,順風與歷險者各半,「幸得以投老之身,戢影閉戶,與同志六七人優遊宴嬉於此,飲美酒之微醉,看好花之半開,陶陶遂遂,泛焉與不系者等」。如此看來,其得名大有講究。

高郵夏氏半舫齋

後來,夏氏刻書,多使用半舫齋的名義。今存半舫齋刻本有:《徵集》三卷,《讀史提要錄》十二卷,《半舫齋古文》八卷,《半舫齋偶存》四卷等,均為夏之蓉自己的著作,刻於乾隆十五年至三十八年間。其中《讀史提要錄》一書,為夏氏半舫齋乾隆三十七年刻本,半頁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由湯鳴岐鐫刻,向稱清刻中的精品。夏之蓉孫夏味堂曾編有《檢討公年譜》一卷,載之蓉生平事迹頗詳,乾隆四十九年高郵夏氏半舫齋家刻本,字體秀雅,刻印精美,為夏氏家刻本之佼佼者。半舫齋也刊刻其他高郵學者、詩人的著述,如李必恆《樗巢詩選》五卷,嘉慶十四年高郵夏氏半舫齋刻本,系夏味堂沿用夏之蓉室名所刻,今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殷嶧《樊桐詩選》五卷,嘉慶間夏氏刻本,也沿用半舫齋的牌記。

夏味堂,小字廣順,字鼎和,號澹人,為夏之蓉長孫,有遂園、梅花書屋等室名。乾隆十年(1745)生於廣州,當時其祖父任職廣東學政,道光五年(1825)卒於家。一生未入仕宦,除短暫外出科考、訪學等以外,於家鄉築遂園以居,熱心公益事業,參與地方志編修,整理珠湖書院,修葺學宮、奎樓,多所貢獻。據其子夏齊林、夏雲林所編《府君澹人公行略》記載,時人稱其「人品端方,辦事公正,為同里所推許」;嘉慶時曾任高郵知州的陳觀國有詩讚其「修竹風標甘獨立,梅花格韻耐相思」。夏味堂博通經史,著述宏富,好吟詠,精刻書。其詩匯為《遂園詩鈔》六卷,有咸豐初遂園刻本,里人周敘評其「所為詩,不名一體,然要皆興到情至,揮灑淋漓」。其著作最重要者為《拾雅》,由作者歷年關於訓詁學方面的札記彙輯成稿,曾與王念孫、段玉裁、程瑤田等商討,編成於嘉慶二十四年,原為六卷,夏齊林、雲林析為二十卷,同年刻於家中遂園,《續修四庫全書》即據此本影印。後夏紀堂又為《拾雅》作注,即《拾雅注》二十卷,有道光二年遂園刻本。夏味堂刊刻的書,還有其父曉春所作《鶴泉編年詩鈔》十四卷,亦為夏氏遂園刻本。又有他自己的著作《三百篇原聲》七卷、《詩疑筆記》七卷、《後說》一卷等,均為高郵夏氏梅花書屋所刻。夏味堂著述甚多,未刊者尚有《讀左管見》六卷、《左疑》四卷、《禮疑》四卷、《讀書筆記》八卷、《史漢質疑》四卷、《古文》四卷等。

夏氏學脈相承,代不乏人。夏紀堂之子夏昆林,深於經學,好吟詠,與周敘、王敬之稱「三友」,有《槿花村吟存》四卷,王敬之評論:「其詩氣清韻遠,入幽谷蘭秋,疏林磬曉,不容一點浮埃闌入筆端。」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年均閱讀紙質書十一本 北京綜合閱讀率全國領先
《離騷》的四個俄譯本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