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比較晚,父母不要不安,因為貴人語遲是正常現象
(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45篇原創文章。)
在生活當中,有一些孩子直到兩歲後才會開始講話,有的只能說些詞語,或者只有動作,雖然父母能意會其意思,但孩子就是說不出來,守口如瓶,任你怎麼逗就是不開「尊口」。對此,一些老人安慰道:「貴人語遲」嘛,這是好現象,不用過分擔心,這是聰明和富貴的象徵!但是,如果同樣年齡,自家孩子發音不清晰,不吱聲兒,別人家的孩子卻可以完整地說出一句話來,這就讓不少年輕父母提心弔膽了。
有些父母在兒科醫院的牆上看到孩子生長階段的發展圖表,發現自己的孩子發育得比圖上顯示的更緩慢。為此,父母們感到不安。其實,孩子的發育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
專家指出,圖表只是表示在某個群體中,大部分的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的發展程度,這僅是個參考數字。著名的兒科專家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孩子的發育時間根據基因、環境的影響會有個別差異,大部分孩子晚說話屬於正常範疇,可能因為孩子語言發育稍晚,也與父母的先天遺傳,以及周圍環境和父母語言行為等都有關。所以父母不必過於擔心,晚說話沒有關係,只要孩子的智力發展正常就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三歲才學會說話,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甚至四歲多才會說話,但是他們的成就無疑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家庭:家中的女兒到三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後來,女孩的父親帶著女兒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一切很正常。感到驚訝的醫生告訴他:要每天堅持念書給孩子聽,與孩子對話,儘可能多地給孩子接觸語言的機會。儘管這個小女孩不會說話,但卻是個鬼靈精,非常聰明。她能從父親說話的語氣中知道電話會講多久。
通常,在這個時候她就會立刻搬過椅子爬上柜子去拿零食。那個年代(1984年)無線電話還比較少見,父親受到電話線長度的限制只能瞪著眼睛怒視著她。等到她從父親的語氣中聽出通話快結束時,又立刻過來爬上父親的大腿,親親臉,討好父親。她的舉動讓父親哭笑不得。
女兒上幼兒園的一天,一個小男孩過來搶她的玩具,她一把推開他,生氣地說「你走開」,這三個字讓父親高興得眼淚都掉了下來。從此,女孩會說話了,而且一切正常。
因為小時候她的媽媽經常給地念書,女孩自己也會看書;上小學後,女孩的閱讀能力非常棒,門門功課都很好,連續跳兩級。
在10歲那年,她跳級到六年級後,她的媽媽又給地生了一個弟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小男孩直到6歲才會說話,此他姐姐更慢,而且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由於這兩個孩子的緣故,這個母親終於知道這和基因遺傳有關係。經過詢問才知道她先生家5個兄弟都是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才會說話。
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儘管這個女兒三歲了還不會說話,但是她卻能夠判斷出她爸爸的語氣,說明孩子經過了自己的觀察;知道柜子很高,但可以通過椅子的幫助,拿到零食;知道爸爸生氣,懂得去親親爸爸,以示討好。最後更是查出不說話的原因是由於父親的遺傳基因,而並非孩子有缺陷,相反孩子智力正常,而且非常聰明,只是學會說話的時間比較晚而已。
因此,父母們在教孩子說話的這個階段,遇到晚說話的,不要操之過急。爸爸媽媽更要有耐性,還要給予孩子極大的幫助,通過講故事、交流、教兒歌等方式,儘可能多地給孩子創造一種語言環境,促使他模仿,學習發音。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們過於關心,所以很容易犯以下錯誤,希望父母注意:
1.過分滿足孩子
「寶貝,要喝水嗎?來媽媽給你拿。」很多爸爸媽媽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高興,孩子剛指著水瓶,家人父母立刻「意會」,這是孩子想喝水了,趕緊把水瓶遞到手裡。
我們這種過度滿足的方式會使的孩子學說話極為緩慢。因為,孩子會養成只要他一指,不用說話,父母就會把東西拿給他的壞習慣,久而久之他就懶得說話,進而失去了學習說話的機會。
那麼怎麼來幫助孩子呢?當我們從孩子的行為中發覺孩子想喝水時,先拿出一個空水瓶遞給他。孩子想要水時,他的大腦就會運轉,回想平時我們需要水時怎樣說話,於是就會非常努力的說出「水」。嘗試幾次後,孩子就慢慢地學會了怎麼用語言把想法表達出來。
2.父母盡量不要過多使用疊詞
兒童有一個時期在說某個詞時,習慣用疊詞,例如,孩子想說花朵時,會發出「花花」這個詞來,想喝水了,就發出「水水」。一些爸爸媽媽們也隨著孩子說起了兒話。如「寶貝,吃飯飯了!」「來寶貝看,那是小狗狗……」
這個時期的孩子用兒語是比較正常的,因為語言的發展限制了他們能夠用準確的話來表達自己,有的家長卻誤以為孩子聽到這些兒語會很有趣,也用同樣的方式和孩子說話,這種方式只會拖延孩子學說話的進度。
在這個階段里,我們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引導孩子說話,使他們能夠儘快地脫離兒語階段。當孩子伸出手說「爸爸抱抱」時,爸爸要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同時說,「爸爸來抱寶寶了」從正面教育孩子說話,及時糾正疊詞和兒語。
3.不要模仿孩子可笑的發音
一開始孩子在學說話的階段,經常會有一些不準確的發音,例如把「吃」念成「七」,把「蘋果」念成「蘋朵」等。一些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很可愛,於是重複錯誤語音,來逗孩子發笑。孩子發音不準的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生長發育中他的發音器官發育得不夠完善,不能完全正確說出某些字的發音。如果父母不加以糾正,還去模仿,那麼孩子就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只有在正確發音指導下,孩子的發音才會自然,才能正確。
就像世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獨特的,拿自己孩子的成長與別人家孩子的成長作對比是錯誤的,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厚積薄發」。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處處標新立異的孩子,真的不是孩子的錯,也許錯在父母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最該給孩子的,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