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逃難中被一美女所救,此人許諾美女會千金相報,美女聽後當場自盡

逃難中被一美女所救,此人許諾美女會千金相報,美女聽後當場自盡

「百世子胥調,猶存寂寞中。鞭屍生快怨,抉眼死遺忠。

故國古今夢,怒濤朝夕風。登臨一長嘯,斜日海門紅。」

——宋·鮑壽孫《伍子胥廟》

伍子胥,名員,因封於申地,又稱「申胥」。春秋時期吳國人,任職大夫,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其祖先為伍舉,曾以剛直諫諍而聞名,受尊於楚國。

伍子胥的父親為伍奢,哥哥叫伍尚,皆在當時有一定名氣。伍子胥出身楚國,性情直率,在少年時,即:胸懷壯志,學識寬廣,足智多謀。公元前522年,楚國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伍家,導致伍子胥的父親、哥哥盡皆被殺,伍子胥驚險逃出。

從那一刻起,他就發誓必報家仇恨,定要覆滅楚國。

話說,在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並許諾千金。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在他進入吳國後,為了謀取仕途,聽聞公子光懷有大志,便投奔了公子光,並輔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君主之位。公子光繼位,是為吳王闔閭,建立新政後,他重整朝綱,重用伍子胥謀劃國政。並且,伍子胥利用自身才學,助吳王闔閭製法、修法,完善法律制度,廣攬賢能,重視農商發展。在他的幫助下,吳國迅速壯大,具備了對抗楚國的能力。

儘管如此,伍子胥並未鬆懈,他覺得吳國雖國力漸強,軍事亦不弱,但是,在作戰方面缺乏指揮型人才。於是,在其多番考察下,他選中了投奔而來的孫武,並推薦給吳王闔閭。闔閭對孫武相當賞識,拜為將軍,平日主要選練士兵,整頓軍紀,傳授兵法,積極備戰... ...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 ...這也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伍子胥父親伍奢,早年在楚國做太子的太傅。費無忌則為少傅,二人平日負責教習太子。但是,費無忌卻心藏二心,對太子並不忠心,他更想討好楚平王。有一次,楚平王命費無忌至秦國,為太子建挑選老婆,費無忌在秦國挑選了一遍,終於發現了一位絕色美人。

他趕緊向平王報告:「這次在秦國挑選的女子,可謂是絕色佳人,大王可佔為己有。至於太子,可另選一人」。楚平王本來就比較好色,一聽說是絕代美女,當即答應了。就這樣,這位秦國女子嫁給了平網,並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軫。

太子儘管心有不滿,但是,也不好發作,只好另娶了一人。

儘管討好了楚平王,費無忌卻因此得罪了太子。他自己內心也清楚,於是,就離開了太子,專心侍奉楚平王。隨著日久,楚平王逐漸衰老,他擔心哪天楚平王死了,太子繼位,自己可就成了主要針對目標。為了杜絕後患,他大肆詆毀太子建,意圖把其推下太子之位。

太子建的母親為蔡國人,楚平王並不喜歡她,再加上,費無忌在耳旁經常曆數太子過錯,使楚平王逐漸對兒子產生疏遠。最後,太子被派往邊疆,駐守城父,徹底失去王位繼承權。儘管如此,費無忌並不安心,他總怕太子有朝一日登上王位,他的小命可就難保了。

於是,費無忌繼續在楚平王耳旁詆毀太子,稱「自從大王娶了秦女後,太子便一直懷恨在心。聽說他在邊疆,私下招兵買馬,與周邊諸侯交往密切,大王不得不防啊。」楚平王當即把太子身邊的伍奢召回,質問此事。

伍奢是何等聰明,一聽就知道是費無忌暗中挑撥,他立刻解釋稱「大王怎能憑旁人挑撥之言,就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呢?」費無忌不甘示弱,對平王道:「大王,他們還在進行狡辯。若您不及時進行制止,他們的陰謀就會實現,到時楚國危矣。」

楚平王對費無忌的話深信不疑,命人把伍奢扔進囚牢,同時,命令城父司馬奮揚誅殺太子建。司馬奮揚知曉太子無辜,暗地報信,讓太子及早逃命。太子建得到消息後,投奔至宋國。費無忌對平王道:「伍奢還有兩個兒子,皆賢能多才,智謀過人,如果不斬草除根,恐怕會成為禍患。大王可以利用伍奢為人質,把他們兩兄弟召到宮中。」

於是,楚平王對外公示,放出伍奢被抓的消息。

伍奢有兩子,大兒子伍尚,小兒子伍子胥,兩人雖出自同根,性格卻截然不同。伍尚為人寬厚,重視孝義,伍子胥則富有謀略,擅於隱忍。

兩人得知父親被抓後,伍尚堅持要前往,伍子胥卻勸說:「楚平王的目的就是騙我們兩兄弟前去,然後一併殺之。到時,我們非但救不出父親,反倒會多搭兩條性命,死的毫無意義。為今之計,我們不如投奔別國,藉助外部力量替父親報仇。」伍尚卻說:「我明白這是楚王的奸計,可我們若是不去,必然會背上不忠不孝之名,受天下萬民所恥笑。」

說到這,他又對伍子胥說:「你覺得自己將來能夠替父親報仇,那你就走吧,我要前往楚宮,以死明志。」最終,伍尚被逮捕,伍子胥選擇逃跑,投奔至宋國找太子建。伍奢聽聞自己小兒子逃跑後,喜極而泣,仰天大笑道:「楚國將來要陷入戰火之中了。」伍尚被帶到楚國宮中後,楚王便把父子倆一併處死了。

伍子胥投奔太子建時,宋國發生內亂,於是,二人一同前往鄭國。鄭國對兩人十分友好,但是,伍子胥覺得鄭國實力弱小,無法助自己完成滅楚大計。兩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說:「聽聞太子與鄭國關係密切,鄭國也比較信任太子,不如我們達成合作,太子作為我們的內應,裡應外合,幫助晉國滅掉鄭國。鄭國覆滅後,晉國願意把佔據的土地送給太子。」

太子建欣然答應。於是,伍子胥又跟隨太子回到鄭國,然而,滅鄭時機還未等到,太子建卻因瑣事與隨從發生了爭執。他準備殺死隨從,卻被隨從先一步逃走。隨從知曉太子建的計劃,並將其告訴了鄭定公。於是,鄭定公派人殺死太子建,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逃至吳國。在吳國期間,他得知吳王僚執政不久,公子光是一名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拜訪吳王僚。

說來也巧,伍子胥來吳國沒多久,吳楚之間就爆發戰爭,至於原因,說來也是可大可小。

據悉,當時,楚國與吳國交界地區,那裡的百姓以養蠶為生。有次,兩地的女子在採桑葉過程中,發生爭執,最後,發展為大打出手。這一打不要緊,周邊駐防的兩國士兵也加入了進來,最後,吳、楚戰爭爆發。吳國方面,第一時間派將軍公子光進攻楚國,並在不久後,先後攻佔鍾離、居巢等地。不過,公子光並未進一步深入,而是在教訓楚國一番後,率兵撤回。

伍子胥當即諫言吳王僚,稱「楚國實力已大不如前,以吳國的能力,完全能夠覆滅楚國,請大王再派公子光將軍出擊。」公子光得知後,上諫吳王:「大王,據我所知,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所殺,他此次來到吳國,其實,是為了報他的私仇。」伍子胥明白公子光一直對王位野心勃勃,既然無法勸服吳王僚,他也不想捲入吳國內部爭鬥。

之後,他就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隱居鄉下,農耕為生。

五年後,楚平王去世,王位由他與秦國女子所生的兒子軫繼承,是為楚昭王。楚國新喪期間,吳王僚趁此進攻楚國,未獲大勝,後路反而被楚軍切斷。吳軍無法回國,吳國內部又處於空虛狀態,公子光抓住時機,命專諸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即為吳王闔閭。當上吳國新君後,闔閭野心並未終止,他想要稱霸中原,就把伍子胥請來輔助自己,共謀霸業。

伍子胥又推薦孫武,兩人成為吳王闔閭的得力助手。

自吳王闔閭繼位以來,先後對楚發動四次作戰,終於攻破楚國都城,楚昭王落荒而逃。不過,由於伍子胥復仇心切,安撫楚地民心不利,最終,導致楚國反吳的聲音愈來愈多。兩年後,闔閭派太子夫差再攻楚國,並奪取番地。楚人害怕吳國再攻,選擇遷都至鄀邑。

伍子胥滅楚,主要原因是出於復仇,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伍子胥最終身死,同樣,是源於復仇心切。

據了解,吳軍攻破楚國都城後,伍子胥想尋得仇人復仇,卻得知楚昭王已經逃走。憤恨之下,他命人挖出楚平王的屍體,抽屍三百下方才解恨。本為兩國之戰,伍子胥卻夾雜著私仇,未免令吳王闔閭不滿,甚至,覺得自己淪為了別人復仇的工具。

兩人自此之後有了隔閡,伍子胥亦受到了疏遠。

至夫差時,伍子胥已然不受重用,吳國與越國夫椒一戰,勾踐被俘。他曾力諫夫差,稱:「勾踐已有東山再起之心,可殺而不可留,以防生患。」吳王夫差不予接納。入吳為奴三年後,勾踐回歸越國,暗下韜光養晦,發展國力,伍子胥預示到這一情況,當即勸吳王夫差棄齊滅越,剷除後患,然而,夫差卻對此置之不理。

君主之愚昧,伍子胥看在眼中,他知曉按此發展,吳國必亡。為了避開未來禍患,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鮑氏,不曾想被人誣陷通敵,被逼自殺。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

伍子胥死後僅十年,越國覆滅吳國,吳王夫差自殺。想必,夫差臨死前,最為後悔的事情就是逼死伍子胥,否則,今日何至於此呀。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

參考資料:

『《伍子胥廟》、《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功名成敗看胸襟》、《千金的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戰爭死亡最厲害?其實,有一種「病」更厲害,所過之處人畜都得死
雍正的所有兄弟之中,對其下手最狠毒的一位,在民間始終惡名不斷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