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毛澤東首度訪蘇內幕
原標題:1949,毛澤東首度訪蘇內幕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訪問蘇聯。在抵達莫斯科車站時,受到蘇聯黨政領導人布爾加寧、莫洛托夫等的熱烈歡迎
1949,毛澤東訪蘇內幕
文 | 楊冬權
1949 年12 月16 日中午12 點,蘇聯首都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的大鐘準時敲響。隨著鐘聲的響起,一列火車也在車站月台上慢慢停穩。
車外,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蘇聯元帥布爾加寧等蘇聯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還有11 個東歐和亞洲國家的外交官,都在迎接著一個人的到來,這個人就是第一次到蘇聯訪問的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剛下火車的毛澤東
這是56 歲的毛澤東第一次踏上外國的土地,並在外國的土地上同外國領導人握手。
01
幾次被延後的計劃
毛澤東訪問蘇聯,在他自己的計劃中,是早就列上的。
還在1947 年初,毛澤東就曾提出訪問蘇聯,同蘇共領導人研究一些問題。斯大林先是表示同意,電報說:「蘇聯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認為他不宜就莫斯科之行走露任何風聲。如果毛澤東也認為應該這麼做,那麼我們覺得以通過哈爾濱為佳。屆時若需要,我們可以派一架飛機迎接。」
但半個月後,斯大林又來電報建議推遲,說:「鑒於即將舉行的戰役,鑒於毛澤東若離開會對戰事發生不良影響,我們認為暫時推遲毛澤東的出行為宜。」
1948 年4 月,毛澤東到達華北解放區的河北阜平後,又積極準備去蘇聯。4 月26 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決定準備去莫斯科,就政治、軍事、經濟和其他重要問題同蘇共中央商量和請教。斯大林於29日複電同意,但5月10日又來電,說:「鑒於您所在地區的事態發展,尤其是傅作義已經開始進攻蔚縣,也就是說,您來蘇途中擬經過的三個地區都在火線上。我們擔心,您的出行會影響事態的進程,況且您路上也不太平。有鑒於此,不知您是否應推遲來蘇。」
毛澤東和斯大林
1948 年7 月4 日,毛澤東又一次電告斯大林,擬近期動身去蘇聯。10 天后,斯大林回電說:因蘇共中央領導同志要赴各地征糧,建議推遲到11 月底。
1948 年11 月,為紀念十月革命31 周年,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機關刊物編輯部邀請毛澤東為其撰寫一篇文章。
毛澤東認為這是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重視,於是寫了《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文,指出:面對「威脅全世界的美國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們」,「一切國家的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必須組成以蘇聯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
這是毛澤東首次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旗幟鮮明地亮出即將誕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旗幟,引起世界輿論界的廣泛注意。斯大林對此非常滿意。
1949 年1 月14 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說:「目前你留在中國是很必要的。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立刻派遣一位政治局的負責的委員到你們那兒來。」
3 天后,毛澤東複電斯大林說:「我決定暫時不來莫斯科。我們十分歡迎你們派一位政治局的同志來中國,……可以和我們中央書記處五個同志一起談許多問題(目前主要是政協問題、聯合政府問題、外交政策問題)。」「假如你們同意這樣做,來的時間以本月底或下月初為適宜。」
就這樣,1 月31 日,就在北平獲得和平解放的同一天,化名安德列夫的米高揚乘飛機從大連抵達石家莊,隨後乘汽車轉赴西柏坡,見到了毛澤東。
02
接待米高揚來訪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毛澤東向米高揚介紹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談到了革命勝利後所要建立的新的國家政權問題,恢復生產和進行經濟建設問題,軍隊整編問題,民族資產階級和私營工商業問題,少數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問題,尤其談到了中國的對外政策。
米高揚
毛澤東說:我們這個國家如果比作一個家庭來講,它的屋內太髒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麼都有。解放後,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把那些髒東西通通打掃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內打掃清潔、乾淨,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朋友們走進我們的門,建立友好關係,這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對我們探頭探腦,想把腳踏進我們的屋子裡的人是有的,不過我們暫時還不能理睬他們。至於帝國主義分子,他們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方面想進來為自己抓幾把,同時也是為了攪渾水,我們不歡迎這樣的人進來。
這就明確地告訴了米高揚:我們將先和蘇聯等國家建交,其他反共的帝國主義國家,則要等一等再說。
米高揚與朱德、王稼祥等在西柏坡
「掃凈屋子再請客」,這一形象的比喻,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外建交的一個指導方針。這一方針的含義是:必須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特權和影響,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的關係。
米高揚的這次密訪對於毛澤東和斯大林之間的接近,對於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兩個共產主義政黨之間的溝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03
委派劉少奇訪蘇
人民解放軍佔領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後,建立新中國已迫在眉睫,中共中央同蘇共中央直接交換意見,取得蘇聯對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成為更加迫切的事情。
1949年5 月中旬,毛澤東把劉少奇從天津火速召回北平,委託他率領中共代表團秘密訪蘇。6 月中旬,在代表團出發前,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同劉少奇等人一起商定了代表團訪蘇的工作方針。
劉少奇一行於6 月26 日到達莫斯科後,第二天就見到了斯大林,劉少奇向斯大林遞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會見後,劉少奇等人致電毛澤東,通報會見情況,並就貸款形式等問題請示毛澤東。毛澤東複電分別予以指示。
劉少奇在莫斯科
7月11日晚,斯大林又一次會見了劉少奇一行。在談到毛澤東非常關心的1945 年蘇聯同蔣介石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時,斯大林說:1945 年簽訂的中蘇條約是不平等的,因為那時是同國民黨打交道,不能不如此。這個條約等毛澤東來莫斯科時解決。
關於毛澤東來莫斯科的問題,斯大林說:中國政府成立、兩國關係建立後,毛澤東就可以來,如果毛澤東還不便來,蘇聯可以派代表團到中國去。
04
給斯大林的禮物裝了兩火車皮
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權領土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當天,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向各國政府發送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蘇聯政府就發來照會,決定與新中國建交,並互派大使。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外國政府。
這是首任駐蘇聯特命全權大使王稼祥向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呈遞的新中國第一份國書,由毛澤東、周恩來親自簽署
當機要秘書把蘇聯建交照會送到毛澤東手裡時,毛澤東看後,興奮得情不自禁地破例同機要秘書握了握手。當天,他又親自起草了關於中蘇建交的新聞稿,由新華社於10 月3 日向世界宣布。
中蘇建交,帶動了一批新民主國家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一個月內,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朝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先後與新中國建交。新中國獲得了極其寶貴的國際支持。
11 月9 日,毛澤東決定準備於12 月初動身去莫斯科,斯大林很快表示歡迎。之後,毛澤東著手進行訪蘇的具體準備工作,連準備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他都親自過問。
毛澤東一行訪問蘇聯帶去的禮物有:(1)湘繡斯大林像1幅;(2)瓷燒斯大林像2幅;(3)中共中央送的絲織斯大林像2幅;(4)瓷燒帶有斯大林像的圓盤10個;(5)上等瓷器的西餐用具一套共190 多件;(6)中共中央送給斯大林的銅底燒瓷盤1對;(7)特製景泰藍茶具兩套共10件;(8)清代瓷花瓶1對;(9)象牙雕刻大花瓶1個;(10)象牙雕刻大寶塔1尊;(11)象牙雕刻大龍船1隻;(12)象牙雕刻圓球大小共3個;(13)象牙雕刻女英雄像1對;(14)象牙雕刻八仙一套共8件;(15)水晶雕刻小鼎1對;(16)祁門紅茶70箱;(17)綠茶30箱;(18)龍井茶750公斤,三種茶葉共3000公斤;(19)白菜、蘿蔔、大蔥、梨子、橘子等共1.5萬多公斤。
這些禮物共分裝了兩火車皮。此外,用飛機專送的還有巨幅湘繡斯大林像一件、毛澤東題字的湘繡壽幛一幅、沙田柚子、潮州橘子等。
12月6日凌晨2點半,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由北京開出,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國訪問。
此行的隨行人員有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陳伯達,中共中央俄文編譯局局長師哲,毛澤東秘書葉子龍,中央辦公廳警衛處處長汪東興,軍委辦公廳秘書處工作人員陳秉忱等人,陪同者有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蘇聯專家組負責人柯瓦略夫。另外,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伍修權等人從北京上車一直送到邊境。
05
同斯大林的前兩次會面讓毛澤東的意圖受挫
經過十天的長途旅行,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後,先好好休息了半天。當晚10 點,毛澤東前往克里姆林宮,拜會蘇聯領導人斯大林。
會見安排在斯大林辦公室的小會客廳里。斯大林對會見毛澤東格外重視,他一般不到門口迎接外賓,但這次破例地率領陪同人員,在會客廳門口等候。
一見面,斯大林緊握著毛澤東的雙手,端詳了一陣,高聲讚歎道,你很年輕、很健康嘛,很了不起。毛澤東回答說,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
賓主入座後,斯大林對毛澤東由衷讚歎說:偉大,真偉大,你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你對中國人民的貢獻很大,你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
聽到斯大林這樣熱情而崇高的評價,在過去曾多次受到從蘇聯留學回去的黨內教條主義者打擊的毛澤東自嘲地說:「不,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斯大林接著說,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
墊場戲唱完後,斯大林決定書歸正傳。他客氣地問毛澤東:「你來一趟不容易,那麼,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麼呢?」毛澤東含蓄地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東西,這個東西既好看、又好吃。」蘇聯人聽不明白。其實,毛澤東指的是要簽訂新的條約。
毛澤東這次訪蘇的目的,除了要同斯大林就中蘇兩國間重大政治與經濟問題進行商談,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慶祝活動,參觀蘇聯的經濟建設等,重點是處理1945 年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即日本天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的前一天,1945 年8 月14 日,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的。
根據這個條約,蘇聯佔有中國長春鐵路一切權益,旅順口軍港也由蘇軍佔用。作為新的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毛澤東當然希望廢除以前的這個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的不平等條約。
毛澤東與蘇聯將領
當毛澤東提到條約問題時,斯大林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並作出決定。需要講清楚,是應當宣布保留1945 年締結的蘇中友好同盟條約,還是應當聲明將對它進行修改,或者現在就對它作相應的修改。
他又說,大家知道,這個條約是根據雅爾塔協定締結的,這個協定規定了條約的主要內容。這就意味著,這個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取得了美國和英國的同意的。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在自己的小範圍內已決定,對這個條約暫不作任何修改,因為即使對某一條款的修改,也會在法律上給美國和英國以口實,他們會提出也要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條款的問題。
斯大林的這一番話,頗讓毛澤東感到意外。因為幾個月前劉少奇訪蘇時,斯大林曾表示過這個條約是不平等的條約、待毛澤東來莫斯科時解決這個問題。
毛澤東說,照顧雅爾塔協議的合法性是必要的,但中國社會輿論有一種感想,認為原條約是和國民黨訂的,國民黨既然倒了,原條約就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斯大林則退一步說,原條約總是要修改的,不過大約要過兩年。
毛澤東又婉轉地以試探口氣問斯大林:為了解決條約問題,是否需要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到莫斯科來。
斯大林說,除非有別的事情需要周恩來來,否則不用。
這次會談共進行了兩個小時,共談了和平的可能性,條約、借款、台灣及毛選出版等問題。蘇方參加會談的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及維辛斯基等四人,還有翻譯費德林。中方除毛澤東外,只有翻譯師哲參加。
12 月21 日,毛澤東應邀出席莫斯科慶祝斯大林七十壽辰大會。毛澤東在慶祝會上首先致辭,這在13 個外國代表團中,禮遇最高。
在毛澤東熱情簡短的祝詞中,會場三次起立,給以長時間的鼓掌。祝壽祝過了,毛澤東又想到了條約。
第二天他主動找到蘇方人員,希望再次同斯大林見面,會談中蘇條約等問題。
12 月24 日,毛澤東與斯大林舉行第二次會談。會談在斯大林住的別墅里進行,從當晚11 點半,直到第二天凌晨5 點,共進行了五個半小時,雖然談了很多問題,但斯大林隻字不提中蘇條約問題。當毛澤東提議由周恩來到莫斯科,以履行有關條約手續時,斯大林也不同意。
06
毛澤東發火後情況發生變化
斯大林在條約問題上的冷淡態度,令毛澤東難以忍耐。因為毛澤東此次訪蘇的主要目的就是簽訂新約。
一天,他忍不住對蘇方人員發火說:你們還要保持跟國民黨的條約,你們保持好了,過幾天我就走。我現在的任務是三個:吃飯、拉屎、睡覺。
這時,繼緬甸與新中國建交後,印度也承認新中國,英國也想承認新中國。這個國際新動向,促使斯大林認真對待毛澤東的要求。
正巧,這時英國通訊社放風說,斯大林把毛澤東軟禁起來了。消息一出,蘇聯方面大為緊張。為了戳穿謠言,經雙方同意,1950年1 月2 日,毛澤東發表了一個答塔斯社記者問。
記者問:您在蘇聯將逗留多久?
毛澤東答:我逗留時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於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的時間。在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
當天,蘇聯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毛澤東的這一答記者問。這表明,斯大林在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已同意簽訂新的條約了。
1950 年1 月2 日晚8 時,莫洛托夫和米高揚二人到了毛澤東的住處,問毛澤東對中蘇條約等事情的意見。
毛澤東向他們詳細說明可以有三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係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在中國國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
第二種辦法是,由兩國通訊社發一個簡單的公報,只說到兩國當局對於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在重要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而不涉及詳細內容,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拖幾年再說。這樣做,中國外長周恩來當然不要來。
第三個辦法是,兩國簽訂一個聲明,內容說到兩國關係的要點,但不是條約。這樣做,周恩來也可以不來。
當毛澤東詳細分析了這三種辦法的利害之後,莫洛托夫隨即說,還是第一種辦法好,周恩來可以來。毛澤東又不放心地追問道:是否是以新的條約代替舊的條約?莫洛托夫肯定地說:是的。隨後,他們便一起計算起周恩來何時可以到、何時可以簽約、何時可以回國等。
他們還談到了毛澤東外出參觀和同蘇聯各負責同志談話等問題。當晚11 時,毛澤東給國內起草了一份電報,高興地通報了最新的情況進展:「最近兩日這裡的工作有一個重要發展。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來同志來莫斯科,並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貸款、通商、民航等項協定。」同時指示國內:「請於五天內準備完畢。希望恩來偕同貿易部長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文件材料,於一月九日從北京動身,坐火車(不是坐飛機)來莫斯科,由董必武同志代理政務院總理。」
過了5 個小時,1 月3 日凌晨4 時,興奮的毛澤東又追加起草了一份給中央的電報,囑咐:「恩來同志出國來蘇須在政務院會議正式通過,並報告此行係為談判及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外,還應約集政府委員之在京者開一座談會作同樣報告。在兩次會議上,應指出這一行動將使人民共和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使資本主義各國不能不就我範圍,有利於迫使各國無條件承認中國,廢除舊約,重訂新約,使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敢妄動。」
1 月5 日晚9 時,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又細心地囑咐:「改訂中蘇條約等項問題在政務院會議及政府委員會討論時,請囑到會人員保守機密。」
07
參觀蘇聯各地
在等待周恩來的這段時間裡,心情好起來了的毛澤東開始到蘇聯各地參觀,並同蘇聯有關領導人進行接觸。
1 月11 日,毛澤東在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的陪同下,到莫斯科紅場拜謁了列寧墓。毛澤東向列寧墓獻了花圈。花圈的緞帶上用中俄兩種文字寫的是:「獻給列寧——革命的偉大導師。毛澤東。1950 年1 月11 日。」
這一天,毛澤東還拜會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
1 月15 日,毛澤東到列寧格勒訪問,參觀了藝術館、基洛夫機器製造廠、衛國戰爭中列寧格勒戰線的防禦工事和十月革命時炮擊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晚上,還到基洛夫歌劇院看了一場芭蕾舞,劇目是《巴亞捷爾卡》。
毛澤東與蘇聯芭蕾舞演員合影
在列寧格勒,毛澤東還驅車行駛在波羅的海的冰層上,並下車舉目遙望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喀琅施達得要塞。
在一米多厚的冰面上,毛澤東高興地對蘇聯朋友說:「我的願望是要從太平洋西岸的海參崴,走到大西洋東岸的波羅的海,再從黑海邊,走到北極圈,那時才可以說,我把蘇聯的東西南北都走遍了。」
1月17 日,毛澤東從列寧格勒回到莫斯科。不幾天,周恩來等人也到了莫斯科。
08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 月22 日,毛澤東帶著周恩來等人,同斯大林進行了第三次會談。
斯大林一開頭就說:我們必須對涉及中蘇關係的現有的條約和協定進行修改。因為原條約的基礎是反對日本的戰爭,現在戰爭已經結束,日本已被打敗,因此條約就過時了。
這同他第一次與毛澤東會談時的說法有了根本的改變。
毛澤東說:我們應當通過條約和協定鞏固我們兩國現有的友好關係。在條約中,應當把保證我們兩國繁榮昌盛的東西固定下來,而且應當規定必須防止日本侵略的重演。這兩點是新條約同現有條約的根本區別。新的條約應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合作。
毛澤東還提出,在新的條約中應當規定就國際問題兩國進行協商的內容。斯大林痛快地說,當然要寫上這一條。
談完條約問題後,雙方又討論了中長鐵路、旅順口和大連等問題。會談進行得非常順利。
之後,又進行了新的條約和各個協定的起草工作。為了與過去的條約有所區別,新的條約名稱中又加上了「互助」二字。
1950 年2 月14 日,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其他協定在克里姆林宮簽字。毛澤東和斯大林都出席了簽字儀式。周恩來和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上簽字。
儘管開始斯大林沒想搞這個條約,但毛澤東在涉及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從不讓步。在毛澤東的堅持下,加上其他因素,毛澤東努力爭取的,現在終於實現了;斯大林開始不想給的,現在到底也給了。
毛澤東和斯大林在簽字儀式上,簽字者為周恩來
儀式結束後,斯大林舉行招待宴會,慶祝兩國新條約的簽訂。毛澤東又邀請斯大林出席第二天在中國大使館舉行的答謝宴會。斯大林從不到克里姆林宮以外出席宴會。但這一次,他破了例。這也表明了他對毛澤東這位有骨氣、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領導人的尊重。
在完成了一項歷史性任務後,1950 年2 月17 日,毛澤東結束了對蘇聯的訪問,登上回國的專列,3 月4 日回到北京。
正像毛澤東在訪蘇回國後所說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新的中蘇條約,鞏固了兩國的友好關係,一方面使我們能夠放手地和較快地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另一方面又正在推動著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與民主、反對戰爭和壓迫的偉大鬥爭。
這就是毛澤東堅持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重要意義,也是毛澤東這次走出國門、握手蘇聯的重要意義。
選自《毛澤東在1949年》,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責任編輯:戴小璇
本書選擇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若干片斷,從檔案文獻中找尋毛澤東在這些關鍵歷史時刻面對各種困難時做出的抉擇,再現一代偉人如何為一個國家的未來運籌帷幄,從容布局。內容包括主導國共和談、指揮平津戰役和大進軍、謀劃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籌建新中國、主持開國盛會、布局新中國成立後各項事業的開展等。用檔案講解歷史,用細節展示風流人物。
作者楊冬權,曾任中央檔案館館長、國家檔案局局長,研究員。2001年,擔任總撰稿的365集文獻電視片《紅旗飄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金鷹獎」;2002年,擔任總撰稿的10集文獻電視片《新四軍》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金鷹獎」;2012年,撰稿的30集文獻電視片《開天闢地九十年》獲國家廣電總局優秀國產記錄片優秀編劇獎,同年,《開天闢地九十年》電子出版物獲新聞出版總署的出版政府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本期編輯:楊小楊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