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妙江大和尚:清涼不是冷,清涼是智慧

妙江大和尚:清涼不是冷,清涼是智慧

2018年12月8日下午,由騰訊佛學組織的「一萬菩薩繞清涼」朝禮五台山活動參訪大聖竹林寺。

參訪完寺院後,「治地住隊」的隊員們有幸聆聽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大聖竹林寺方丈妙江大和尚的開示。開示活動由竹林寺義心法師主持。

大和尚從五台山的自然環境講起,開示了「清涼」的意義、「感應」的涵義、「繞清涼」的功德以及自己在五台山修行過程中的體會。

活動一開始,大和尚環視著30餘名隊員,語重心長的說:「你們『繞清涼』今年這是第二次來了,今年夏天還來過一次。」

他說,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台山的現在是「天寒地凍」,這就是五台山的「本來面貌」。冬天如此惡劣的環境,五台山還有能真正發心、真正修行、真正常住的出家師父,這就是本來的面貌、本來的家鄉、本來的人。

大和尚說,五台山很冷,以前不少人就是在這種嚴寒天氣下修行的。

他說,70年代,有一位出家的老律師,住在五個台頂,穿一身單衣,光著腳板,在台頂走。80年代,他還親眼看到六位出家在家的修行者得了大成就而入聖。1996年,和他一起住的幾位七十多歲的師父,冬天穿著單衣服,在大殿的石頭上睡,一點都沒感覺到冷。另外,在獅子窩曾經還住著一位師父,住了好多年,常年就一身單衣。

可以說,千百年來,五台山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一代一代的高僧大德。

大和尚說,這就是和文殊菩薩、和五台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也就是一心、一念、一體,「也就沒有凍不凍、冷不冷的時候。」

大和尚說,現在的五台山很冷。大家來「繞清涼」,但要記住:清涼不是冷,清涼是智慧。誰實實在在親近五台山,親近文殊菩薩,朝拜文殊菩薩,誰就得到清涼智慧。

這個五台山是有清涼智慧的。五台山被稱為是四大名山之首,是當之無愧的。你們可以看看五台山的規模、五台山的建築、五台山的人,就能感受到。

五台山五個台有五種智慧、五種福報。「五」也表「無量」。所以來到五台山,要發心求「無量福報、無量智慧」。

要真心得到清涼智慧,就會有感應。大和尚說,幾千年來,五台山高僧大德無處不現身,無處不顯現。我們修學到什麼地步,就見什麼人;修行到什麼時候,就見什麼菩薩。

「這就和你們今天發心朝拜五台山一樣,你心到(想來),環境(五台山)就到,自然就到,這就叫感應。」

你有感,對方就有應。文殊菩薩也是,隨感而應,隨應化身。感就是舉心動念,能想能做到的就叫感應。所以菩薩就是千處祈求千處應。有多少所求的人,就有多少菩薩去應。

大和尚還說,「繞清涼」其實有很多菩薩在繞。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繞清涼,你們各位就是一萬數中的一位。」

有的是朝台頂,蓋寺院;有的是來繞佛。只要留心,到處都是菩薩,到處都是五台。其實五台山每位師父、每個居士、每個朝山的人,都在表法。你們繞清涼,來到這兒呢,會增加一點兒信仰、增加一點兒信心、增加一點兒智慧。

你們回去以後,「要給會聽會看的人做個現身說法。」

最後,大和尚說:要會修行。大家常常說「經」,何謂「經」?「你一生經歷過的、歷練過的,就是經」。也就是當下要歷事練心,放下一切,當下修行。須知「道在腳下」,菩薩道也在腳下。當下,一言一行都要在菩薩道。

雖然天寒地凍,但是隊員們聽了以後心開意解、歡喜無量。會後,部分隊員還接受了竹林寺微信公眾號記者的採訪,談了自己參加繞清涼活動以及聆聽大和尚開示之後的殊勝感受!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先看破紅塵,才有資格學佛嗎?
太虛大師:學佛先從做人起!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