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也可以擁有!雙向可逆不限次變性術要不要了解一下?——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9課講記

你也可以擁有!雙向可逆不限次變性術要不要了解一下?——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9課講記


若有錯漏,歡迎大家留言指出~


鞠躬感謝!



1~38課講記


可以在後台回復:維摩詰經


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獲取







(上師念傳承)



講《維摩詰經》之前,有件事給大家說一下。




明年在正式課程以外,學院和學會的道友可以順便學學英語。

目前的安排,是學習

益西措嘉空行母的傳記

,用英文上課,男眾和女眾分開學,大家可以作好準備。



我以前講過哈佛大學的學習方式,比如學一本很厚的書,我當時看到,他們一次課大概學20頁左右。教授會念一段,不是全部念完,例如,他會規定10-30頁是下周的學習內容,大家下課後就開始自學。再上課時,教授大概講解十分鐘左右,然後學生們就很放鬆地在一起共同探討和研究。這是明年準備採用的學習方式。




至於學英語,也並非逐字逐句或每個頌詞全都一一解釋,應該主要學習當時的學修方式及社會背景等內容,比如當時有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那時整個藏地的社會狀況如何;其他專家和學者在自己的著作中,對這件事的看法及如何描述……在這樣的框架中,大家的心態輕鬆愜意,喝著咖啡,品嘗著美食,不必像我上課的時候那麼嚴肅。




我以前要求十分嚴格,只要發現課堂上有不遵守紀律的情況,就會「發脾氣」,現在已經「和藹」很多了。雖然學習方法比較放鬆,但也不是完全鬆懈,不允許玩手機或做其他事情。學院這邊的英語學習,會安排法師和輔導員輪流坐班,大概半個月一次,每次兩三個小時。這是對學院男眾和女眾的安排。




中文的學習,是希望大家研讀一下我翻譯的《全知無垢光尊者略傳》

。這部傳記大約是在2002年翻譯的,原文是無垢光尊者的一個非常著名的親傳弟子所撰寫。其內容雖有些晦澀難懂,但卻翔實可靠。在所有無垢光尊者的傳記中,這位弟子撰寫的版本最為可靠。如今,無垢光(龍欽巴)尊者的威名,舉世矚目、世人皆知,但我們作為尊者的親傳弟子,好多人卻知之甚少。希望各個班的法師或輔導員好好安排,這雖不是正式課程,也沒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學,但我希望大家還是盡量參加學習。其他學習中文的人也可以按這種方式學習。




以上是明年的附加作業。

若對這方面有興趣,也可以作些研究,看看這些前輩大德是怎樣求學、怎樣造論、怎樣修行的。關於這方面的任務,希望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能安排妥當。




現在我正在尋找比較可靠的譯本,書厚一點或薄一點都無所謂。學習時,不必每天都全部讀完,可以每天學習一部分,直到全部學完為止。無垢光尊者的傳記內容並不多,若上半年能夠完成,下半年,如果我能把維薩空行母的傳記翻譯出來,大家也可以學一下。




對大家來說,明年這兩個傳記的課外學習安排壓力並不大。

通過學習,大家就能對前輩聖者大德們的求法精神、修行驗相等有所了解,

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近也在看《維摩詰經》相關的一些註疏。其實在漢地,尤其在公元三百年到五六百年之間,出現了很多令人敬仰的高僧大德。比如前兩天講到的法顯法師,現在眾人又重新開始追溯他的傳記,同時代的還有鳩摩羅什、窺基大師、吉藏大師、凈土宗的慧遠大師、玄奘等。




還有另外一位慧遠大師,大概生活在公元五百年左右,他對《維摩詰經》的講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著有《維摩經義記》。當時有一位皇帝準備滅佛,慧遠大師奮不顧身地站出來,與皇帝據理力爭,令皇帝理屈詞窮。萬幸的是,慧遠大師後來也沒被殺害。




與其他年代相比,當時確實有很多高德大德湧現於世。那時漢地的聞思氛圍格外濃厚,造論也十分盛行。雖不如唐朝時期那樣鼎盛,但也留下了汗牛充棟般的典籍,如《維摩詰經》註疏、《妙法蓮華經》註疏及許多大德所著的各種講義。我們後人仔細研讀時,就能從中一窺諸位大德的見解或佛的密意。由此可見,當時對佛教真正有研究、有修行的人竟然如此之多。



至今,時光又划過了將近一千多年的軌跡。就世間知識的水平而言,在座各位的智慧等各方面都很敏銳,但以後能否留下對佛教有益的譯作或著作,這點是否有過思考?

人生在世,不管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應該為弘法利生做些意義深遠的事情。




做事之前,先要把自己「武裝」好。

雖然有些人很有意樂,但因為自己學修尚未圓滿,若此時的弘法意樂過於強烈,在自利和他利的次第方面就會失去平衡。自己還沒學好,聞思修剛產生一點感覺,就貿然出去弘法利生,時機就不夠成熟。因此,

一方面要猛烈地發願不能間斷,同時也要努力學習。

法顯法師年逾古稀還在學翻譯,相比之下,大部分人年紀輕輕,學習各種新知識完全還來得及。

希望大家要發大願:生生世世以佛法利益眾生!

有了這樣的願力,就不易被世間八法和自私自利所染污,也不會被違緣困難和魔障所轉化,這樣反而會激勵我們在修行的路上心力越來越堅定。這樣的學習才是意義非凡的。


 


最近總想到

歐石楠花

,過兩天等想法成熟,我想給它起個名字叫

「生命之花」

,不知道是否有這種說法?我想學習它的精神,它可以說是我的「生命之花」。去年去歐洲時,我第一次見到它,就「一見鍾情」,雖說只是一種植物,但我對它卻有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如果時間允許,這周末我可能會講一下,為何對它情有獨鍾吧。




同時也希望,以後能和更多的有緣者一起學習。無論是學習佛法的道友,或是學習傳統文化和世間知識的朋友,如大學老師,抑或是致力於追求真理的同行者,無關信仰,只要大家真正對知識有愛好、有興趣,都可以來共同學習。


 


希望佛教徒對於弘揚佛法要有責任感。

個別人可能因為身份、工作、家庭等條件所限,不太方便公開弘揚佛法,這另當別論。但如果因緣具足,身為一名出家人或居士,

在這樣的信息時代,有必要利用各種平台弘揚佛教的精神,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




很多佛教徒明明具足方便,卻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與佛法毫無關係的內容。有些女性喜歡曬一些吃穿用品,有些男性,甚至出家人,也經常發一些無聊的東西。這樣偶爾為之尚可,但從他們的朋友圈來看,天天都在發些無關痛癢的消息,根本不像一個學佛人士,更像是世間的廣告代言人。(眾笑)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由和權利操控自己的平台,對此我也不想干涉,只是建議,

如果你有廣泛弘法的機會,就應責無旁貸地在弘法方面作一些拓展;

退而求其次,也可以對自己周圍的親朋好友,哪怕只有十來個人,作一些小範圍的法布施。可以發布一些自己得過的傳承,或是佛法經論,或是善知識的教言,即使只是短短的一個偈頌,也很有價值。


 


我觀察到一些道友每天都在聽課,法師們宣講的內容也相當精彩,但這些道友課後卻只是對世間瑣事津津樂道,從來不弘揚轉發法師所講的隻言片語,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可能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小人物,在自己身邊傳播佛法,聽眾也就是十來個人,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也許「功成名就」之時,這個平台就能聚集十幾萬人,所以無論眼下如何,也應一如既往地努力傳播正法。




作為娑婆世界的世間人,雖有時需要發些迎合大眾的內容,但假如身份不是非常特殊,也應

推廣一些與自己身份相匹配的教理和真言。哪怕有一個人從中受益,也不枉我們的一番付出。




我看到有的人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經常轉發一些具有加持力的傳承或充滿正能量的知識,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播範圍就會很廣,這是很有意義的。在轉發過程中也要注意,凡是對眾生沒有利益,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東西,都要盡量規避,不要以訛傳訛。




漢族在這方面還稍微好一點,藏地這種情況更為明顯,許多信息該轉的不轉,不該轉的又轉來轉去,誹謗和謠言沸沸揚揚,搞得人心惶惶。




也許是因為藏人剛開始接觸這些信息,有些好奇,但也說明,

如果缺乏正見,就會人云亦云,無法對事情作出正確判斷。

在去年的藏語新年寄語視頻中,我提到過相關建議,不知道在漢語中是否提及。我在視頻中說:

無論自己的平台大小與否,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

現代社會也很自由,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平台也是可能的,其中一個平台與人分享工作、愛好等生活理念,另一個主要用來弘法,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我們不能認為:「弘法是堪布、上師或法師們的事,與我有什麼關係?」或 「我連吃飯睡覺都在忙修行,哪有時間啊?」如果你有這些想法,可能所學的大乘佛法還未融會貫通,自相續也沒有任何改變。大家對此應該作些思考,我不多說了。




下面進入正題。前面維摩詰和文殊菩薩之間的對話已經講完了,現在開始講舍利弗和天女的對話。今天應該會結束這一品。




按照吉藏大師的觀點,舍利弗和天女之間的對話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於天女所撒花瓣落在聲聞身上無法拭去的問題——「何故去華?」




第二部分,是從生命及時間的長短來講的——「其已久如?」「止此久耶?」舍利弗詢問天女,來此處的時間長短,以及是「何時得解脫」的。




第三部分,是從得到的證悟和獲得的果位來講的。




第四部分,是從三乘上講的——「為何志求?」舍利弗問天女是求聲聞乘、緣覺乘,還是求佛乘的?




第五部分,是關於男女相的問題(也是今天要講的內容)。




第六部分,「當生何所?」是死後轉生何處的提問。




第七部分,是舍利弗問天女最後會獲得什麼果位的問答。




舍利弗和天女的對話,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從這樣七個角度進行宣講的。

各個講義的解釋和劃分不盡相同,按吉藏大師的分析,前四個問題已經講完了,今天開始講第五個問題。




経文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對天女似乎有一點意見——可能前面天女當著眾人的面「調侃」了舍利弗吧,顯得不是很恭敬,所以舍利弗心懷不滿,於是「耿耿於懷」道:「天女啊,你怎麼不轉女身呀?」語氣中帶著對女身的不屑。




某些經論中也確實提到了女性在修行中會有一定的障礙,與男性相比有諸多不便。雖然他未直說,但從所問的話里也可見一斑。




経文


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




「天」是指天女。

藏文版中此處是 「天女」,可能鳩摩羅什擔心字數太多,所以直接將「天女曰」縮寫為「天曰」了。反正是人與天的對話,沒有「女」字也可以吧。其實那天來的天人也比較多,光說「天女」不知會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天女說:「我十二年以來,一直求女人相,但最終了不可得。如果確有女人相存在,那我轉也可以。」




按照前輩大德的注釋,這一段是從三個方面來解釋的,

先解釋「不轉」,再解釋「轉」,最後解釋「轉與不轉」(即不轉女性與轉女性)。




首先說的是「不轉」,即實相中並沒有可以轉的男身。

天女說:「十二年以來,我一直在求女身相,但其就像石女的兒子和虛空一樣了不可得。既然得不到,又有什麼可轉的呢?如果有一個實相存在,我自然可以把女相轉為男相,但由於實相了不可得,所以我也無法轉為其他身。」




下面她引用了一個比喻:




経文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天女說:「比如幻化師變出了一個女人,這時有人問:『你變出來的這個女身相,怎麼不轉為男身相呀?』這麼問是否正確呢?」就像電視的影像或魔術師的幻化,實有的相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人問,為何一個不存在的女相不轉為男相,這樣問話對不對呢?




経文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雖然舍利弗在天女面前略顯拙相,但畢竟在聲聞乘中也是智慧第一,他圓滿通達了人無我,是相當了不起的人物,於是他馬上答道:「不也!」他說這個問題問得不好,就像幻化的女相沒什麼好轉的一樣,因「幻無定相」——幻化的女身相沒有決定的自相,既然如此又「當何所轉」?所以怎麼會轉成其他的法呢?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女身有實有的自相,那就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轉成另外一個有相或者無相的東西,但從本體上觀察,實相卻了不可得。在這種情況下,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轉的。




在佛教的某些觀念中,確實有女相不如男相,或女性身份不如男性身份的說法,但這並非是佛教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從整個東西方文化來看,自佛陀誕生至今的2500多年以來,亞洲的印度等國家都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




在走訪世界各地時,我會主動去了解本地文化,以及當地男女平等的狀況。在西方,女權主義一直是個敏感話題。以前學院一些出國訪問回來的堪布說,哪怕在西方國家講一點點女性的過失,也可能遭到抗議,但我倒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於是後來去有些學校時,我還故意說一些女性的過失,試探一下,看會不會引發抗議,但目前好像還沒發生過這種情況。




西方社會確實非常重視女權,早在法王1993年造訪西方國家時,我們就感受到了這種東西方觀念上的差別。

一方面這是很好的,但也有輿論認為,如果過於在意,其實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歷史學家分析認為,以前整個人類社會都是以農耕為主,男性適合強體力勞作,相比之下,女性則更適合操持家務,所以女性參與體力勞動以及社會活動的現象並不多見。長此以往,可能也導致了男女地位的差異。




當然,也有因宗教教義而導致的男女地位懸殊的現象,但佛教自身卻不會將男女區別對待。比如佛陀認可四眾弟子,無論男女都一視同仁地允許出家,別的很多方面也都如此,不因性別而區別對待。

只不過從成就的角度來看,因女性性別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障礙而已。




西方常提到「玻璃天花板」,即政界、商界、藝術界等領域的女性在年輕時,創意和競爭力與男性不相上下,當其職業生涯上升到一定階段時,卻像有一塊透明的天花板擋住似的,容易遇到瓶頸而停滯不前。這並非來自於宗教禁錮,而是由於男女的生理、心理等諸多差異造成的。女性職業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為確保男女地位的平等,一些國際大型會議一般會設置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女性席位,包括瑞典在內的有些國家甚至通過法律來硬性規定,比如國家的各級領導崗位必須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女性比例等等。但從能力匹配等諸多方面權衡,可能最終的落實情況也不盡相同。




面對有些人的質疑:「藏地難道不是重男輕女嗎?」「佛教是不是重男輕女呢?」我們也可以通過上述角度去解釋。




雖然從益西措嘉空行母及其他大德的傳記中可以看到,在修行人中,男女平等的現象確實存在,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完全否認男性更加尊貴,女性更加低微的社會現象。

這是全社會、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並非僅是佛教徒要面對和回答的問題。




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能力、智商、情商等各方面,若要男性和女性完全平等一致,可能也有一定困難。這一點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每年科學創造獎獲得者的男女比例來看也可以推測。






女性有著很多男性無法企及的優秀特質,諸佛也常常讚歎佛母,讚歎女性身上愛與慈悲等稀有難得的品質。佛教中並非沒有成佛的女性,

《大般涅槃經》云:「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女身成佛。眾人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即「我為了利益眾生,在南瞻部洲也是示現女身相而成佛的。對於女身也能證菩提,很多人甚感稀有、讚嘆不已。」




有些經典中說,女身要轉為男身以後才能成佛;有些經典卻說,其實女身和男身應該沒什麼差別。

總而言之,在利益有情、成熟有情方面,都可以示現種種相。

所以這裡說,究竟而言,由於幻現、無相的緣故,故有什麼可轉的呢?並沒有什麼可轉的嘛!






《佛說轉女身經》中云:「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一切法皆如幻化一般,從分別而產生。在勝義、平等的境界中,既無男相也無女相。大家應該非常熟知,

《入行論》中也有這樣的闡述:「如是身若無,豈有男女相?」

如果諸法如夢如幻,所謂「女身的相」或「男身的相」確實是了不可得的。




舍利弗通過幻化之喻,也明白了諸法真的如幻化一般,女身並沒有什麼可轉的道理。




経文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




天女並沒有直接回答她轉不轉或不能轉,而是說:「萬事萬物都沒有真正的實質,如同幻化物般無有定相。既然一切諸法都沒有定相,您為何還問我這個女身轉不轉為男相?您怎麼會這樣問呢?一切諸法本來就像幻化一樣,您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問我女身轉男身的問題了。」




按照智者大師的觀點,以上講的是「不轉」,即世間當中的女相不用轉男相。

以後有人問這樣的問題時,你們也可以這樣回答,對吧?




同樣,依照智者大師的觀點,

下面就開始講「可以轉」

了。怎麼轉呢?




経文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天女以神通力,將舍利弗的身體頃刻轉成了天女之身,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她自己則幻化成舍利弗的模樣——一位穿著袈裟的男性出家長老。




這時,她問舍利弗:「你為什麼不轉女身為男身呢?」(上師笑,眾笑)因為此時舍利弗已經轉成了女身。天女對他說:「要是你有本事,現在就轉成男身吧!」




按照慧遠大師的觀點,八地菩薩以後,才可以在轉為眾生時,自在控制自己的身體,而一般的幻化師或聖者還沒有這種能力。

這說明這位天女境界了得,後面也講到她已擁有不退轉法忍的境界,這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她可能說了一句:「我來轉吧!有什麼了不起。」就把舍利弗——這位原本德行巍巍、修行清凈,擔負著成千上萬大阿羅漢的長老職責的老修行人(如同現今南傳佛教一些特別清凈,對女性絲毫不會碰觸的長老一樣),一瞬間變成了一個天女(上師笑,眾笑)。不知道當時在場的人作何感想?




経文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




此時,舍利弗的聲音也變得輕柔婉轉,如同天女一般,他無可奈何地回答說:「我也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今天一下子就變成女身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上師笑)




経文


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




天女則非常歡喜,因為她本是天女,現在卻看起來與舍利弗一模一樣。她對舍利弗說:「你可以試著轉一轉,如果你現在能轉成男身,那一切女性也可以轉。」


 


因為天女的神通力,舍利弗才轉成了女人相;世間女性則是由於業力而轉,自己毫無控制權,不由自主地轉生成為女性。有些人經常祈求:「我下輩子一定要變成男性,您加持我!您加持我!」但不是一加持你馬上就能變成男性,沒有那麼簡單(上師笑,眾笑)!如果真的想轉成男性或女性,可能去找這位天女,給她打電話更實際一點。(眾笑)


 


経文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天女說:「舍利弗,如果您的身體能夠轉為女身,那一切女性也都能轉,就像您本來不是女身而現在顯現成了女身一樣。因為在實相中本無定相,男相女相皆不存在,只是顯現上有這樣的女相而已。」


 


不管是舍利弗此時的女相,還是世間的所有女性,包括我們今天聽課的女性(占聽課人數大半),雖然都顯現女相,但實際上其本性並非女性,

因為在本性當中,所謂男相女相等世間相,都一無所得。


 


這時,我們也的確應該懂得了這個甚深的道理。聲聞乘證悟了人無我,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但他們心中始終執著於實有的法存在,一直無法超越,沉溺其中而無力自拔,無論如何也放不下這份執著。


 


當舍利弗見自己的身體變成了天女身相後,便當下明白:如果男女相真有自性,那麼自己本來是男相,就不可能變成女相。

正因為沒有自性,就像幻化的女性一樣,故這種顯現上的女身相實際上並不是實有的女相。


 




佛陀也在相關經典中說,以實相觀一切法,既無男相,也無女相。大乘

《心地觀經》中云:「男女性相本來空,妄執隨緣生二相,如來永斷妄想因,真性本無男女相。」

雖然男女的本性為空,但由於眾生的妄想執著而產生了男相和女相,尤其我們欲界眾生,對男相女相的執著相當嚴重。而如來早已斷除了所有妄想的因,已經通達了實相中沒有男女相的道理,就像此處「一切諸法非男非女」所表達的一樣。

實際上,在諸法中,好壞、輕重、有無、是非等二元法都不存在。


 


窺基大師也說:「相有男女,實無男女。」

雖然顯相上有男女之分,實相中並無男女之相。


 


這以上是通過幻變,讓舍利弗實際感受一下到底有沒有男女相的存在。




経文


即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復如故。




這時,天女收回神變,讓舍利弗的身體恢復如初。舍利弗也許頓時感嘆:「哎呦,女性不好當啊!」(上師模仿,眾笑)不過也說不定他有一種輕飄飄的舒適之感呢!




現代人中也有一些暫時或長期幻化為女性的,看起來是男兒身,卻有著女性的性格與煩惱;有些明明是女性,相續卻與男性的性格相應。

包括現在國際上都很關注的同性戀,這也與前世習氣有一定的關係。




不知道舍利弗到底有什麼樣的感覺,總之他的身體已經恢復如初。




経文


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


 


天女問舍利弗:「您剛才的女身相現在在哪兒呢?」


 


舍利弗答道:「女身色相,也在也不在,也有也沒有。」


 


這一句,我們現在使用的鳩摩羅什譯本為「無在無不在」,但在唐譯、藏文版和梵文版中,是「無在無變」,無有變化的意思。雖然使用的文字稍有差別,但意思上應該是一樣的——一個是「無不在」,也就是「在」;一個是「沒有變化」,既然沒有變化,那就是「在」。


 


前面的「無在」是「不在」的意思;後面的「無不在」或「無變」,是「在」的意思。因為沒有「變」,就說明一直「在」,只是翻譯上有所不同而已。


 


為什麼說「無在」是「不在」呢?因為現在舍利佛的女身相確實如夢如幻,根本「不在」,所以說是「無在」。

但這女身相也是「無變」的,沒有「變」,所以也就是「在」。


 


為什麼「在」呢?因為剛才顯現時,毫無疑問,他已經完完全全變成了女人相,這是他現量感受到的,

因此不能說「不在」,而應該是「在」。但「在」中有「不在」,「不在」中有「在」。


 


如果稍微懂得一些萬法實相的道理,就知道,世俗中彷彿有個迷迷糊糊的「在」,但在勝義實相中,卻是「不在」的。而且,不論是以中觀理論推測,抑或通過修行、安住而得出的結論,二者基本相同,都會得到「在」與「不在」的答案。


 


此外,智者大師對這一句的解釋是「轉」與「不轉」——可以說「轉」,也可以說「不轉」。


 


経文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天女沒有講自己的女身是什麼樣的,而是進一步給舍利弗宣說竅訣:「器世界、有情世界,清凈和不清凈的一切萬法,其實也都是這樣,沒有『在』與『不在』。並且,

『無在無不在』是佛陀宣說的。」


 


佛陀在相關經典中說,顯現當中顯現不滅的法是存在的,實際上也是不在的。我們經常喜歡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無在」與「無不在」的意思。


 


(上師念藏文)

《中論》云:「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

意思是,如果執著有,會墮入常邊;如果執著無,會墮入斷邊。這兩個極端都不合理,

所以智者既不會墮入有邊,也不會墮入無邊。不執著有無的中道,才是佛教的真實意義。


 


因此,我希望在座各位在學習大乘經典時,能根據自身情況,

或多或少對中觀法門生起真實的定解,

這是強盜搶不了、小偷也偷不了的。

精神上的財寶才是永恆的,這一點很重要。

就算你沒有得到這樣的境界,僅僅是聽聞中觀法門,也會有不可思議的聞法功德。


 


我有時想,雖然有些道友在聽法的過程中往生了,或者由於一些原因中斷了,但在他下一世再次遇到這部法的時候,應該會對今世聽聞過的內容駕輕就熟,不過,對沒聽過的內容就不一定了。


 


去年我在講《妙法蓮華經》時說過一個公案:一位法師宣講此經時,有隻野雞每天都在一旁聽法,但講到中間時,野雞死了,轉生到附近的一戶人家,並在長大之後於法師座下出家。在其學習《妙華蓮華經》時,發現他對前世做野雞時聽過的內容十分精通,但對經文的後半部分,由於沒有前世的習氣,就表現得比較愚笨。


 


有些人在講考、背考時確實很可愛,特別想學習,但因前世沒有很好的因緣,剛學完就忘光了(眾笑)。今天我和一位將來可能成為法師的藏族出家人聊天,聽說他們班有些藏族喇嘛相當精進,可是人特別笨,法義剛講完就忘了,雖然自己非常刻苦,卻始終沒有什麼進步。無奈之下,他只能勸道:「你去掃經堂吧,像周利槃陀伽一樣,也許最後會因此而開悟。」(眾笑)


 


相反,

若是前世有一些善根的積累,聞思起來則容易許多,記憶方面也會很有功底。

就聞思而言,我感覺自己也許有些前世的因緣。雖然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經常忘記世間的事情,但在佛法方面,記憶力還算非常好的。


 


大家應當不間斷地與法結上善緣,並且在聞法時盡量做到善始善終。

《賢愚經》中有一個公案:有兩隻鸚鵡常聽阿難講法,不久後被貓捕殺了。阿難傷心地詢問佛陀,佛陀告訴他,兩隻鸚鵡已轉生天界了。其後投生在人間,也是智慧具足,最終好像證得了獨覺果位。由此可見,

哪怕以動物身份聽聞佛法,也是受益無窮的。


 


以前在我們的經堂上,常有烏鴉、鸚鵡等鳥類飛飛停停,但現在它們的數量太多,所以發心人員將經堂樓頂用網罩住了。一方面是擔心打掃衛生有困難;另一方面,也許是害怕他們「解脫」(眾笑)。對付這些飛禽,我們這些發心人員還是很有辦法的,不過看情況吧,對吧(上師笑)?我剛剛講到中觀去了,是吧?


 


以上宣說了一切萬法「無在無不在」、「非有非無」的道理,並且男女相的問題也已經講完了。以下是第六個問題。


 


経文


舍利弗問天:「汝於此沒,當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舍利弗問天女:「天女啊,你死後準備轉生到什麼地方去呢?」


 


(上師笑,眾笑)舍利弗挺有意思的,竟然沒事問這個……




天女答道:「佛的化身死後轉生何處,我便去往何處。」


 


経文


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


天曰:「眾生猶然,無沒生也。」


 


舍利弗說:「佛的幻化身並非真實存在,是無有生滅的。」


 


「沒」意為死亡。「非沒生」即無死無生。


 


天女接著說:「一切眾生也是如此,本性中既無生亦無死。」佛的幻化身在實相中無有生死,同樣,天女乃至一切眾生亦無生無死。


 


接下來是第七個問題——何時得菩提。


 


経文


舍利弗問天:「汝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繼續問道:「您的境界如此高深,每個問題都回答得這般精妙,太了不起了!您還有多久能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您距離成佛還有多長時間啊?可能差不多了吧?在我們這些聲聞乘看來,您這位女性還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遇到欺辱或不恭敬女性的人,女權主義者們就可以引用此處天女與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之間的對話,先問他:「你是否學佛?佛教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你聽說過沒有?」對方如果回答聽說過,你就繼續問:「《維摩詰經》中,舍利弗尊者與天女對答時都敗下陣來,被駁得無言以對,那麼男性和女性誰的智慧更高呢?」看看對方如何作答。


 


経文


天曰:「如舍利弗還為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


 


天女答:「舍利弗,您這位阿羅漢何時變回凡夫,我便何時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下舍利弗可能氣壞了(眾笑)。他可是佛陀身邊智慧第一、斷除了一切煩惱的阿羅漢,天女竟然問他「何時變回凡夫」。舍利弗立即說:「您這是什麼意思啊?我已經獲得了無為法的滅盡定,現前了涅槃的智慧,我是不可能再成為凡夫的。您在說什麼呀?」


 


経文


天曰:「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是處。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


 


天女不急不緩地說:「那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無有是處,為什麼呢?

因為,從實相的角度而言,菩提的本性無有處所,沒有能住所住等,既然菩提都無有自相,那我又如何有所得呢?


 


此處天女宣講的,是佛教中的「專業道理」,也許學習過大乘佛法和對中觀有所了知的人,聽聞時會有所感觸,也能挖掘到其中的甚深密意。相反,那些對深奧佛理一竅不通,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可能分析起來便會覺得矛盾重重:「怎麼講到現在,連佛果都『無有是處』了?那佛法中獲得菩提果位的觀點又該如何理解呢?」其實,小乘的許多觀點,能夠代表世間人心中的一些疑惑,二者有共同之處。


 


此處,我為大家分享幾個《宗鏡錄》中的教證。《宗鏡錄》由永明延壽禪師造於公元九百年左右,全冊約八十餘萬字,彙集了當時禪宗大德們的教言,且旁徵博引了禪宗所依的《金剛經》、《首楞伽經》等諸多經典。雖然如今我們通過網路便能以低價請購到這部論典,但在當時,《宗鏡錄》可謂備受世人矚目。在流傳至今的一千多年中,也陸續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


 


我曾經講過,

《宗鏡錄》中有許多與密宗的清凈心,甚至大圓滿法相似的甚深法義。

一些公案中的道理,也許聲聞乘和顯宗修行者都難以接受,例如,我們最近學習的密法中「無有束縛」、「無解無縛」等內容。




 


對此,

《宗鏡錄》中云:「諸法無縛,本解脫故。諸法無解,本無縛故。」

諸法沒有束縛,因其本即解脫之故。既然諸法沒有束縛,自然也就無解。

解與縛是相互觀待的,如果本性中存在真實的束縛,眾生則沒有解脫的機會。但能束縛的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本體皆為「本解脫」,那束縛又從何而來呢?




 


此外,對於我們剛剛宣講的菩提如同虛空般了不可得的道理,

《宗鏡錄》

中也有類似教證:

「真實之相,畢竟推求,俱不可得,同於虛空。故菩提相,即虛空相。」

真實的相,不論以中觀或是其他任何方式推求,都是無法得到的,如同虛空一樣。同理,在勝義中,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如同獲得虛空一般。

我們以前引用過的一個教證(上師念藏文頌詞),意思是,眾生說已見到虛空,然而虛空怎麼能見到呢?對於這些道理,大家應當深入思維其甚深奧義。


 


 


有一部佛經名為

《大乘頂王經》

,這部經在漢地並不出名。此經中云:

「我不得一法,亦無法可說。我坐道場時,不證一智慧。」

意為:「我沒有什麼可得之法,也無法可說。我於四十九年中所宣說的法,皆是了不可得。我坐於道場或是菩提樹下安住之時,也無有所證。」


 


有些經典中也說,佛陀從成佛到涅槃之間,隻字未曾宣說。從了義的層面而言,不得不承認真相確實如此。對於這些深奧之理,那些沒有學習過佛教高深教義的人,是難以通達其中甚深密義的。


 


這一品的中心思想,即一切萬法都了不可得。

既然一切萬法了不可得,那是否顯現中也什麼都沒有呢?為了遣除這樣的疑惑,舍利弗代表大眾提出了下面的問題:




経文


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當得,如恆河沙,皆謂何乎?」




舍利弗問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如恆河沙數的無量諸佛都獲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又如何解釋呢?」




経文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天女回答:「這是我們用世俗名言中假立的文字和語言進行宣說的緣故。顯現上,現在、過去、未來三世中確實有如恆河沙數的諸佛獲得了菩提果位,但從實相了義的層面而言,從未有佛獲得過菩提。


 


佛果在實相中雖然了不可得,但在現象中卻是可以得到的。

因此,大家不要認為:「佛都得不到菩提果位,我們學佛還有什麼意義?」不是這樣的,雖然實相中了不可得,但顯現上還是有的。


 


有一位名為僧祐的大德,寫作了一本叫《釋迦譜》的著作,其中收集了很多關於佛的傳記。它記載到,釋迦牟尼佛曾經在妙光佛如來足下出家的時候,聽聞到五十三佛的名號(漢地不是有八十八佛嗎,此處是除三十五佛以外,其餘的五十三佛名號),生起了極大的信心,然後勸別人也持誦此佛號。後來,有三千人持此佛號,以此功德,這三千人分別成為過去千佛、現在千佛和未來千佛。過去千佛在莊嚴劫中以華光佛為首已獲得成就,現在千佛在賢劫中以拘留孫佛為首成佛,未來千佛將在星宿劫中以日光佛為首獲得成就。所以,我們要拜三十五佛﹑五十三佛或八十八佛。


 


佛陀在過去世中自己行持及奉勸他人行持佛號,籍此功德,後來利益了很多人。所以,佛教具有高瞻遠矚的理念,不僅僅是著眼於今天、明天,或今年、明年,也不是為了此後的幾百年,而是

在無數的歲月中關照無量眾生的生命和利益,這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理念。


 


所以,雖然在勝義中,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不可得,但在世俗當中,我們作為一名大乘佛教徒,切莫因此而斬斷一切世俗善根,還是應當精勤地積累二資﹑遣除二障,以此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最後成就法身和色身。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必然規律。


 


最後,天女還有一個問題。




経文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


曰:「無所得故而得。」


 


天女問:「舍利弗,您得到的這個阿羅漢果位是怎樣的?」


 


舍利弗回答:「無所得故而得。」沒有什麼可得。因為在小乘中,入定沒有什麼可得;在大乘中,如虛空般,入定出定也都沒什麼可得。




経文


天曰:「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無所得故而得。」


 


天女繼續說:「諸佛菩薩亦如是,同樣無所得而得。」意思是,從空性層面講,阿羅漢的果位沒有什麼可得的,佛與菩薩的果位,也無有可得。




経文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佛,已能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願故,隨意能現,教化眾生。」


 


不管修什麼法,需要有一些上師來印證,

這時,維摩詰居士就出來印證了,他說:「天女很了不起,她曾經供養過九十二億佛,而且能遊戲菩薩聖道。」


 


這裡說天女很了不起,她可以做遊戲。什麼樣的遊戲呢?她可以將自己的身體轉為舍利弗,將舍利弗的身體又變成自己的身體;可以突然出現在維摩詰居士家裡,並且十二年住在此處也無人能看到等等。天女經常在度化眾生的時候,可以變幻莫測。這裡的「遊戲」,不同於小孩子天天玩的那些遊戲。你們不能說:「天女也玩遊戲,那我也要玩遊戲!」這裡的遊戲,指她能遊戲菩薩神通。同時,她所願具足,已經獲得無生法忍,住不退轉位——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了。以她所生髮的宏願,可以用天女相,也可以任意示現各種各樣的身相來利益眾生。


 


為什麼維摩詰居士要站出來說這些話呢?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安慰舍利弗。因為作為智慧第一的佛弟子,在大庭廣眾前辯論時,不但沒有佔領上風,而且稍顯弱勢。所以,維摩詰居士出來安慰他:「雖然你在小乘行人中很有威望,但你今日辯不贏也情有可原,畢竟現在你還沒得到一地的果位。」有時候有些法師也是這樣,在小圈子裡還可以獨領風騷,但在一些大場合中與人相比,就可能略遜一籌了。所以,維摩詰居士說:「舍利弗你不用太傷心,天女因前世的宏願力,故而能示現種種遊戲神變。因此之故,天女今天表演了精彩紛呈的遊戲,你也要理解。」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講完了第七品。我們從今年3月27號開始講《維摩詰經》,現在已講了39節課。明年可能從2019年3月底或4月初開始講,期間暫時沒有課。本來計划下周一有課,但目前看來沒有了。明天有《勝道寶鬘論》,星期六也沒有課,

星期天有一堂《中觀二諦》的課。


 


今年,我們的很多課程算是圓滿了。

接下來,是第八品《佛道品》

。如果我和你們各方面都沒有違緣,一切順利,明年繼續開講。

我也希望今天聽課的所有聽眾,能善始善終。

《維摩詰經》的大多數課已經講了,根據有些注釋來看,基本上已經講了三分之二了。所以,大多數的內容我們已經完成了,希望大家都能圓滿後面的部分。明年我們從《佛道品》開始講,今年算是告一段落。


 


我在此也想表達,非常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

無論是在這裡給大家播放也好,還是通過一些特殊技術為大家提供方便也罷,都很辛苦。同時,也特別感謝現場的聽眾和空中與天女一起聽課的這些人——一邊享受著「天人」的生活,同時依靠「天人」的神變力聽課的所有道友。雖然你們時而來,時而又不來,不像我們現場的聽眾每天都聽課,但可能作為在家人,生活中的確也有一些麻煩吧。


 


有時候我也注意到,今天這個人來了,明天那個人來了。你們的頭像我這裡都有顯示,一看就能看到誰來了,誰沒有來,清清楚楚的(眾笑)。這個時代沒有什麼隱私,想不知道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眾笑)。不過,我現在比較開放,不會特意地批評。

但以後在聽課方面還是希望你們要注意,聞法應該有頭有尾,不能斷斷續續或半途而廢,因為這樣

緣起

不太好。

就像剛才給大家講的公案,野雞因前世聽法沒有圓滿,後世當和尚的時候,《妙法蓮華經》的前面背得很好,後面就背不下去了。我們畢竟是人,應該擁有更多更好的記憶。

所以,以後應該多聞法,圓滿聞法,圓滿修行!


 


暫時講到這裡,特別感謝我們的聽眾,我就不多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全息理論、相對論、時光隧道,已經過時2500年了?!——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2課
一起來|在小康中奔解脫!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