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周軍評:中國小導彈的大智慧

一周軍評:中國小導彈的大智慧

原標題:一周軍評:中國小導彈的大智慧


本周,非洲小國盧安達展示了其向中國購買的紅箭-9A反坦克導彈和CS/SH-1車載式榴彈炮,這其中紅箭-9A導彈是我國首次外銷成功,作為曾經的我國「最先進反坦克導彈」,紅箭-9進軍國際市場卻一直是個「老大難」,那這次它怎麼就賣出去了?未來還有沒有可能進一步開拓市場呢?


此外,周末前傳出消息,天雷-2號小型空地導彈通過鑒定飛行試驗,這種小型導彈直徑90毫米,重16公斤,射程6000米。該型導彈已經配置在ASN-209、翼龍2無人機和直-11武裝直升機上。類似級別的小型導彈和制導火箭彈目前在國際上相當流行,那麼「天雷2「有何特別之處,讓解放軍和國外用戶看中呢?


別看這些導彈小,它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技術、政治等錯綜複雜的考慮,算得上小導彈有大智慧,本周咱們就說說這些故事。


紅箭-9,想賣出去不容易

本周,盧安達在演習中展示了裝備在土耳其「眼鏡蛇」裝甲車上的中國紅箭-9A反坦克導彈。紅箭-9導彈從1999年問世後,就成了解放軍最先進反坦克導彈的代表。這種導彈80後一代軍迷們都很熟悉,解放軍多個集團軍炮兵部隊都裝備了發射紅箭-9導彈的發射車。作為當年「反坦克會戰」的產物,它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激光傳輸指令制、光學跟蹤。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導彈發射出去,發射車上的電視測角儀來獲取導彈和目標的影像,併產生控制導彈進行修正的指令,然後通過激光發射給導彈,這樣做的好處是省去了導線,有利於提高導彈的飛行速度,提高射程。


由於這種制導模式實際上仍然是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電視紅外測角儀+指令制導的方式,只是把導線換成了激光,因此導彈整體的成本也就保持在二代導彈水平內。


對於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因為「祖傳100毫米滑膛炮」在打新一代坦克時威力不足而非常著急的我軍集團軍級炮兵反坦克部隊來說,這種研製難度小、價格合理的新型導彈就很有吸引力了。



紅箭-9反坦克導彈1999年問世以來,成為我軍重要的反坦克武器系統,但裝備數量並不多



此次出現在盧安達的,是紅箭-9A型反坦克導彈


與採用導線制導的美國陶2導彈相比,紅箭-9射程更遠(4500米對5000米),飛行速度更快,命中率也就因此更高。應該說紅箭-9的優秀性能也是名聲在外,法國遊戲《戰爭遊戲:紅龍》裡頭,它就是全遊戲地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里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一種。


但是,與陶式導彈相比,紅箭-9導彈的外銷卻長期沒有戰果,即使在我軍中,除了部分炮兵反坦克導彈分隊,也沒有鋪開裝備。

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由於採用激光傳輸指令制導模式,激光必須精確照射在導彈尾部的信號接收器上——因此必須使用較為穩定的平台,如果導彈的控制平台不穩定,信號傳輸就會不穩定,而對於紅箭-9來說,信號稍稍中斷就可能導致導彈失控。


也就是說, 紅箭-9導彈無法在發射時會有較大晃動的平台上發射——直升機無法使用,輕型車輛也不行,紅箭-9導彈需要配合戰鬥全重13噸的WZ550發射車來使用,該車上安裝了穩定雲台,可以確保在行駛和靜止中保證激光信號傳輸。



紅箭-9導彈使用WZ-550輪式裝甲車作為發射車,該車具有穩定雲台,具有運動中跟蹤目標的能力,但紅箭-9導彈並不能裝在輕型底盤或者直升機上



2002年開始研製的紅箭-9A改進了制導方式



改進指令傳輸方式後,紅箭-9A和美國陶-2A RF導彈基本相似,當然,成本上就低了很多


相比之下,外形與紅箭-9相似(不過直徑小一圈)的南非ZT-3「獵豹」導彈也採用激光制導——但它用的是激光駕束制導,也就是說,導彈會順著激光束指明的方向飛行。與接收目標反射激光引導的半主動激光制導模式相比,激光駕束方式激光的能量更低,不容易觸發敵方的激光告警。


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下,發射平台不必穩定,只要確保導彈始終在激光波束內就可以了。因此不論是激光駕束,還是激光半主動,都可以從晃動的平台上控制導彈,偏偏紅箭-9所採用的激光指令制導就不行。

此外,紅箭-9導彈的激光指令制導方式,相比激光駕束或者激光半主動,除了穩定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會被干擾——舉例而言,俄羅斯T-90炮塔上的「窗帘」紅外干擾機,能讓使用紅外測角的反坦克導彈偏離坦克,在敘利亞戰場上證明,對陶式導彈的干擾非常有效。


紅箭-9因為採用的是光學跟蹤加激光指令傳輸制導,在白天工作模式下可以不受其干擾,但是到了夜間,電視測角儀與紅外熱像儀共同工作,這時仍然會「吃」紅外干擾機的干擾。



經過實戰檢驗,T-90S的「窗帘」系統對於干擾採用紅外測角儀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非常有效,紅箭-9導彈在夜戰環境下也需要使用紅外測角,理論上也會被它干擾


在這種情況下, 紅箭-9一直沒有賣出去,國際用戶並不喜歡WZ550這樣的重型發射車,因為它的全系統成本可不低。


這才有了後來開發紅箭-9A導彈的事情,紅箭-9A導彈改為毫米波傳輸信號,因此可以在搖晃的輕型平台上進行發射。實際上,紅箭-9A與美國陶-2A(BGM-71E)已經基本類似,都是用射頻信號發射器取代了導線,來傳輸控制信號。


當然了,紅箭-9A的價格可比陶-2A「良心」多了——早期的陶式導彈價格當時是3000美元一發,而到了對台灣出售陶-2A和陶-2B導彈的時候(陶-2B改為攻頂戰鬥部),價格已經達到了85000美元一發的天價,這甚至比直升機發射的「海爾法」導彈40000美元左右的價格還要貴。


而紅箭-9A因為是從紅箭-9發展而來,作為一種解放軍自身有裝備,而且已經開發多年的導彈,成本還是可以控制在比較低水平的。同時,作為兵器集團多年來想要開拓外銷市場而不成的武器,紅箭-9A的首個海外用戶肯定也得多少享受一點優惠不是?


最近盧安達購買的紅箭-9A,是這種導彈第一次出口成功。不過他們購買這種導彈,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威力和射程的優勢,因為它具備雙重戰鬥部,可以有效對付其假想敵剛果金2017年購買的T-64BM1M坦克,畢竟紅箭-9A導彈有著1200毫米的靜破甲,而且還有前置小型裝葯,用於引爆爆炸反應裝甲。


對於簡單的披掛了「接觸5」反應裝甲,並可能裝「窗帘」干擾機的敵方坦克,盧安達的需求和我國90年代-21世紀初差不多。在新型坦克採購一時間還來不及的前提下,先通過購買紅箭-9A,強化一波自己的反坦克作戰能力,至少確保不會出現各種現役反坦克武器無法擊穿對手的尷尬局面。


T-64BM1M坦克在烏克蘭內戰中受到了戰火考驗,事實證明,其固定披掛的「接觸5」裝甲對AT-4AT-5等反坦克導彈和一些穿甲彈都有較好的防護效果


說起來這也是近年來很多處於弱勢的國家在其假想敵購買先進主戰坦克後首先採取的動作,比如南蘇丹,在內亂中因為擔心96式坦克的威脅,就採購了紅箭-73D反坦克導彈;烏克蘭,為了應對T-72B3、T-90M等新一代對手,一邊購買少量美製「標槍」導彈,一邊自製新型反坦克導彈,寄望它們能夠擊穿裝備了「化石」反應裝甲的目標。


目前,中國外銷武器的拳頭產品,除了無人機、各種作戰車輛外,另一個大頭的產品就是反坦克導彈及其零配件。


紅箭-8導彈在波黑戰爭中表現極為出色——到了什麼程度呢?……一位中國有關部門赴波黑戰場考察紅箭-8導彈使用情況的人員,在被塞族武裝俘獲後,用M-84坦克履帶碾壓腳面致殘。因為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 唯一能正面擊毀M-84主戰坦克的,就只有紅箭-8導彈,而有著血親復仇傳統的塞族,「恨屋及烏」把這賬算到了這位工作人員頭上了。


說起來,近年來,我國有關單位人員也曾去幫俄羅斯空天軍支招對付FN-6……想像一下被幹掉好幾架飛機的俄羅斯人和他們交流時候的眼神兒。



波黑內戰中,穆族武裝使用了大量從巴基斯坦獲得的「紅箭8」(巴基斯坦自行生產的也叫「綠箭」)導彈,是他們唯一能擊毀塞族武裝M-84坦克的武器


正是因為紅箭-8的出色表現,隨著波黑戰場上經歷過戰鬥的這幫穆斯林僱傭兵後來跑到各個戰場,紅箭-8導彈的不滅傳說也就隨之到處流傳,至今在中東戰場上,各路武裝仍把紅箭-8導彈當做「牛逼」的代名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沒啥問題,因為他們手裡的紅箭-8導彈,生產的時間都比較靠後——和沙特、阿聯酋等國流出的美製陶式導彈相比,算得上是「年富力強」,那些起碼有20年歷史的「陶」式導彈打出去就不知道往哪飛,簡直是太正常了,因為早就過了保質期了。


但紅箭-8導彈的成功卻沒有帶動紅箭-9的銷售。原因呢,紅箭-9A和陶2的重量、尺寸類似,屬於對於步兵攜帶不太方便的重型反坦克導彈,相比近乎廉價隨便給的陶式導彈來說,買全新的導彈畢竟貴不是?


中東戰場上各種存放已經超過20年的陶式導彈都紛紛登場亮相,表明土豪國真的是敞開了自己的武器庫,把裡面多少年的存貨都扔出來了……和這些導彈比,新造的紅箭-8自然要准得多了,所以中東戰場上的紅箭-8無敵傳說,也不能說完全是封建迷信……


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陶式導彈當年中東土豪們買的再多,也消耗的八九不離十了,而同時三代坦克現在也是到處開花,烏克蘭的T-64、俄羅斯的T-72B改進型、T-90都正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到處傾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原本不需要大威力重型反坦克導彈的武裝,也開始需要新導彈了。那麼在盧安達首次打開市場後,紅箭-9導彈能否續寫中國外貿反坦克導彈的輝煌,就相當值得期待。


當然,另一方面,解放軍自己,隨著紅箭-11導彈進入大批量生產(上周筆者在公號里也寫了,它現在的生產規模已經有幾千枚,在我軍中鋪開裝備已經是確定的事情了),紅箭-9已經算是」過氣網紅」,紅箭-11無論是制導方式,平台適應性都更加優越,作為一種採用激光駕束制導的典型第三代反坦克導彈,在滿足解放軍自身裝備需求後,可以進一步供應外貿。


當然了,紅箭-11相對於紅箭-9還是要小了一些,因此在威力方面不如它——同時在射程方面,與TL-4、佩刀-ER等採用紅外成像尋的+人在迴路中控制方式的導彈能達到6000米乃至更遠相比,紅箭-11也還要差一些。當然這些導彈已經屬於第四代導彈,具備相當程度的發射後不管能力,價格也會上一個台階。



我軍自己在大量裝備紅箭-10以後,對於集團軍反坦克導彈的需求實際上是已經滿足了,紅箭-9導彈也就該功成身退了,正好可以外貿


至於解放軍自己,紅箭-11主要還是取代紅箭-8和紅箭-73,作為旅屬反坦克分隊的裝備。相比之下,紅箭-12導彈作為一種有效射程1-2公里的單兵導彈,從裝備編製角度來看,並沒有取代解放軍現有的導彈,而是作為一種可以下放到更低級部隊的系統。至於取代紅箭-9導彈裝備軍屬反坦克分隊的,其實是紅箭-10導彈,而且因為紅箭-10導彈射程更遠,它也更適合炮兵部隊裝備。


天雷2號,小身材,大野心


本周國防科工局發表公告成,天雷2號制導火箭彈完成鑒定試驗。這表明這種從2012年開始研製的導彈終於走完了研製全過程,可以開始正式列裝部隊和提供國外用戶使用。

雖然這篇公告里管天雷2號叫做制導火箭彈,但實際上研製該型導彈的航天中天公司,在更多的場合還是將其稱為導彈,而從其性能特徵上來看,天雷2號也確實是一種多用途小型導彈,而與兵器工業集團研製的天箭90毫米制導火箭彈有著相當的區別。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基本數據上看,天雷2號確實與天箭看起來類似,發射重量16公斤左右,戰鬥部4-5公斤,射程6000-8000米,採用激光半主動制導,主要用於對付防護力較低的軟目標,例如輕型車輛,人員和戰場工事等。



翼龍2無人機攜帶天雷2導彈



作為一種小型半主動激光制導的空地導彈,天雷2看起來和90毫米火箭彈數據差不多


這時候我們就得引入一些這些紙面諸元之外的重要數據了,「天箭」火箭彈是在無制導航空火箭彈的基礎上安裝激光半主動引導頭和簡易控制系統開發的, 與美國洛克希德為美軍研製的DAGR制導火箭彈相似。在美國陸軍公布的關於這種火箭彈的測試相關文件中,提到,該型火箭彈調整飛行方向的最大偏轉角度也就是8°左右。


換言之,制導火箭彈畢竟是一種簡易改裝的制導武器,它實際上無法如同導彈那樣做出一個很大的轉彎動作擊中目標,而只能偏轉一個較小的角度。也就是說,在發射的時候,實際上仍然需要發射平台大致對準目標——這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沒有什麼困難,但是對於無人機來說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天雷2號導彈作為一種針對無人機發射而設計的導彈,它需要在發射後做一個較大角度的轉向,角度無疑要超過制導火箭彈不到10°的偏轉角。因此我們看到天雷2採用了類似「天燕90」空空導彈(當然了天雷2和天燕90的研製廠商不是一家,兩者間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布局,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


天箭90毫米制導火箭彈可以進行制導化改造


在今年2月航天科技集團4院發表的「天雷2號」導彈使用「翼龍2」無人機打靶的報道中就提到,該型導彈在多種不同環境下, 對各種機動、靜止目標進行射擊,10發10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


與天雷2號相似的,其實國內還有幾種導彈,比如航天科技11院開發的AR-2導彈,發射重量20公斤,半主動制導,射程8公里,性能上和天雷2相似。


當然了,與首先考慮國內自用需求的天雷2號相比,AR-2導彈更多考慮外貿市場,雙方在很多細節上也還是存在不同的。


天雷2號導彈開發的出發點,還不是讓翼龍、彩虹這類無人機能攜帶幾十枚,而是讓我國陸軍無人機部隊普遍裝備的ASN-206209系列無人機,也能攜帶2枚導彈,立刻變身「察打一體」無人機。



廠商的這張圖片說的明白,TL-2導彈的「離軸角」大,且可以通過ASN-209無人機攜帶發射,可大大提高後者作戰靈活性



作為我陸軍無人機部隊的主力裝備,ASN-206209系列無人機如果具備察打一體能力,那將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ASN-206系列無人機現在普遍裝備於我陸軍旅級無人機分隊,其任務半徑200公里左右,主要為各級炮兵火力提供目標搜索、校正設計和前線目標指示等任務。而如果它們帶上天雷2號導彈,其作戰靈活性就能大有提高。


比如,ASN-206無人機偵察的時候,發現了敵方一個正在準備機動轉移的指揮部,此時召喚己方火箭炮覆蓋的話,恐怕難以擊中移動中的目標——這種也就是所謂時間敏感目標——此時,它就可以一發天雷2導彈過去,摧毀敵軍指揮員乘坐的吉普車、或者關鍵性的指揮車,或者把車隊的頭車擊毀在狹窄路段,製造混亂,讓敵人被迫停留在路上,從而為我方炮兵火力打擊爭取時間。另一種用法, 是在炮兵火力打擊後,視情況對逃脫打擊的地方重要目標進行「補槍」。


此外,正如我們前面提到,未來陸軍航空兵部隊要承擔大量的戰場火力支援任務,現在我軍直升機攜帶的主要是AKD-9、AKD-10反坦克導彈以及無制導的90毫米火箭彈,如果改為混合攜帶天雷2小型導彈和AKD-910導彈,那麼直升機實際上一次出擊可以精確打擊的目標數量會更多,能夠更有力的為前線地面作戰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甚至未來可以研製一種使用貴飛「鷂鷹」這類平台的低空前線無人機(現在大多數無人機是主要考慮偵察任務的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攜帶大量「天雷2」導彈來執行近距離火力支援。



正在進行美軍選型試驗的AT-6「武裝德州佬」螺旋槳輕型攻擊機



美國陸軍一直企圖從空軍嘴裡搶一塊肉,擁有自己的固定翼作戰飛機。1958-1963年間曾經一度搞了陸軍戰場飛機選型,義大利G-91,諾斯羅普公司T-37等都被拉去進行了測試,後來美國空軍堅決反對,並且裝備了A-1「天襲者」攻擊機,專門用來滿足陸軍對近距離支援的需求,陸軍這個選型才終於無疾而終。之後,空軍又繼續搞了A-10,未來還要裝備輕型攻擊機,其實空軍不喜歡這些玩意,但就是堅決不給陸軍任何染指固定翼飛機的機會……



對於解放軍來說,未來或許可以考慮用貴飛「鷂鷹」這一類的平台,弄一個陸航的前線攻擊機,反正有了「天雷2」導彈,精確打擊的效果也不會差


將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交給陸航自己來完成,空軍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執行戰場遮斷和打擊敵方後方重要節點目標的任務,這對於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各軍兵種更好的配合其實是有利的。

美國空軍因為不願意讓陸軍擁有固定翼飛機,非要保留執行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的能力,要裝備「輕型攻擊機」,並且保留早已經老掉牙, 事故率驚人的A-10「疣豬」攻擊機。這其實算得上是一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為,這一點上解放軍陸軍和空軍沒有歷史包袱,反而就都比較想得開了。



空軍很多原來裝備強擊機的部隊都換上了殲轟-7A,它主要承擔的任務是縱深打擊和戰場遮斷,回頭再去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反而並不合適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除了引渡第一案,國家監委今年還有一項「首創」成效頗大
吳承恩故居掛滿六小齡童像 網友:到底是誰的故居?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