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為展示更多優秀詩人的優秀作品,增強各大詩刊在網路上的影響力,中國詩歌網與《詩刊》、《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詩潮》、《詩林》、《綠風》、《草堂》等主要詩歌刊物合作,共同推出「頭條詩人」欄目,每月分別推薦一位「頭條詩人」,以饗讀者。本期推出《散文詩》2018年12月頭條詩人——潘玉渠。

詩人簡介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潘玉渠,1988年生於山東滕州,客居四川金堂。作品散見《散文詩》《揚子江》《星星》《詩潮》《詩林》《詩選刊》《中國詩歌》等刊物,入選多種年度選本。獲揚子江·2016年度青年散文詩人獎。

冊頁:舟曲的經緯

拉尕山的側面

神仙喜愛的地方——

拉尕山。

是昵稱,是表字,還是曾用名,似乎都不重要。雪峰、松林、紅葉、清澗、幽谷……它們有著相似的屬性。

——作為部首、偏旁,用象形文字的方式,詮釋出「拉尕」的內在涵義。

如果,我們將拉尕山的曲線,無限牽引,向著天際填寫雲翳與陽光。應有某個瞬間,鏡子似的折射出同等的拱抱之狀。

如果,我們遵循四季的律令,以點、線、面的互補關係,排列出不同的景緻。山勢也將脫離時光的裹挾,或進或退,或高或低,直至接近隱喻中的圓滿。

石質的弧線,當然也能夠馱起黛色的界碑、深沉的草木——

繃緊曠古的陡峭。

人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就像拉尕山的風貌,有著古拙之心、恢宏的偉力。

插箭祭山的儀式,或許只是一種樸素的道具。

讓山下的聖水湖,這片攜帶著神秘力量的溫柔之水,能夠像一匹光潔的絲帛,收納所有漫遊於世的祈願;

能夠以清湛的筆觸,沿著自身的平靜——摹寫藏地的秩序……

舟曲之核

鷹,在風中划船。

而不是衝鋒。

乾乾淨淨的視野,給予想像以遼闊的空間,讓我們體味到剛猛之力,在柔化的過程中有多麼可貴。

一如,最後的夕暉,流散,漸漸失重,有著帷幔似的輕盈。一如,懸置的草莖,經幡般鼓動腰肢——

是職業,也是使命。

……卑微的事物,大都有著簡潔的輪廓。

可以一筆畫就,也可以被塗改、遮蔽,甚至移形換骨。

我們終將消失於塵世的此岸。它們所珍視的美德與壯舉,卻能夠長久地流傳開來,馴服彼岸的水文和星象。

在舟曲,與詩意無關的是節令。

我們走過的路,會漸次被青草覆蓋,甚至被泥石流截斷。端坐於史冊的廟宇、古城與石刻,也會被雲朵一寸寸地編撰,被陽光一寸寸地塗色……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版本,舟曲的內核,不會改變。那份堅強,永不會改變。頻發的災厄,只是告訴我們——

摧毀之後,是絕不氣餒的重塑;

告訴我們——

這個高海拔的「藏鄉小江南」,生性溫婉,有著曠闊的天藍與草綠。

翠峰山帖

蒼翠欲滴的不僅僅是顏色、形態與年輪。

還有整座山的物候。

飛鳥的翅膀,畫筆一樣拉開翠峰山的緊蹙之美、陡峭之美——

讓我們能夠看到這道屏風或令旗般的背脊,看到造化之功從神明手中兌現,人間的景仰從沉寂中蘇醒。

雖然,傳說大都留有繼續探究的餘地。

可是,我們實在無法拒絕一座山的嵯峨,無法從翠雲寺垂落的暗影里,打撈出過於現實的禪意。

因為,事實的背後,往往是人們世代相襲的敬畏之情。

四尺丹青,的確承載不了多少風景。

我們仍然可以勾勒這座山的走勢,為它固有的線條加上蜿蜒的續筆,為它亘古的挺拔獻上豐饒的讚辭。

如果,必須刪繁就簡。我想讓那些盤桓錯落的翠綠,矯正好奔跑的姿態,從山岩的裂隙間攀援而上。

我想讓這座山的奇、險、絕、清,在紙上完成真正的自我構建……

舟曲的語序

西北高,東南低——

有常規的傾斜,才便於風聲滑翔,暮色沉澱。

在舟曲,層巒與深谷給予地理脈絡更形象的表述。它們彷彿造物主以浮雕或鏤雕的技法,細細鐫刻而出的。

那些宏大的褶皺,是刺青,也是胎記。

——具有象徵意義上的永恆。

又因為佛的緣故,每一片葉子都是經文:面目周正,有著溫馴的本質。能夠用一毫米的鋸齒,兌換一毫克的福報。

這讓我們想到一些慈悲的力量,在拯救危難、整合殘局時,從未有過的遲疑。

三月,萬物分明。一切都很容易辨識。

形而上的風景,吐納著舟曲的錦繡之狀。古老的神話,則在不同的場域、不同的眼睛間變幻情節——

它們都指向格薩爾王,指向這個為塵世消解災厄、謀求福祉的英雄。

它們確信自己是這片藏地的基因密碼,能夠運用介於抒情與敘事之間的語序,還原祖傳的榮光。

沙灘森林公園札記

往往,原始的場域,更接近畫卷。

更接近筆墨在無修飾狀態下所能夠抵達的即興的版圖。

也許,我們會用落拓來形容時光的老邁,形容一些物什無端的殘損。

而沙灘森林給予我們的體驗,則是徹徹底底地放空。

當我們依從內心的指引,在這片森林公園中漫步。垂直的視野里,懸崖、流瀑、裸岩與冰雪,邏輯嚴密;闊葉、針葉、草甸和杜鵑林,結構規整——

顯像出生態的族譜、四季的流水線。

讓我們能夠最大限度地感知大自然的體溫,親近這片舟曲的凈土。

雖然,生物的習性取決於地理。

人的品行,是粗糙還是精緻,則能變幻節令的悲喜——

所以,鏽蝕的場景,會讓我們疼痛與戰慄。那種下墜的掌控,或殺戮,會讓我們對原始的族群、最初的底色,心生愧悔。

而對內心的正視,是實現自我救贖的唯一路徑。

是的!這種無須反覆倡導的法則,在舟曲人的心中已經紮下了根。這讓我們得以追蹤到停泊下的時光,得以探知沙灘森林的隱秘——

一種明媚而寂靜的存在。

一種藝術而純粹的大美。

詩歌觀

詩無達詁,但終須有解。

無解之「詩」,即非詩。

往期《散文詩》頭條詩人

頭條詩人|潘玉渠《冊頁:舟曲的經緯》《散文詩》12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最值得回味的名句(附音頻)
詩友點評 · 每日好詩|吉普車行駛在草原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