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間鬧矛盾,父母做法影響孩子性格,你做對了嗎?

孩子間鬧矛盾,父母做法影響孩子性格,你做對了嗎?

文:vipJr

孩子天真無邪,情緒表達和動作行為都非常直接,容易產生矛盾。這個時候,爸媽的處理方式很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自主能力的養成,那麼究竟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不可思議的媽媽2》的一期節目中,胡可和蔡少芬談到了自己兩個孩子相處時發生的趣事。

胡可說自己兩孩子經常打得不可開交,很像普通的二孩家庭,經常吵鬧。

胡可說:「雖然哥倆經常打架,小魚還是有點害怕哥哥安吉的,但小魚兒為了應付自己的哥哥,已經有了一套策略。」

有一次,小魚兒突然在門上貼了一幅安吉的畫。胡可非常疑惑地問道:「你想用這幅畫做什麼?」

小魚兒認真地告訴胡可:「這是我哥哥的畫,我貼在這裡,哥哥回來看到它時,一定會感到非常高興。」

聽完小魚兒的話後,胡可非常高興,感到溫暖,可小魚兒的下一句話,卻直接讓胡可蒙圈了。

只聽小魚兒一本正經的說:「這樣我的哥哥就不會欺負我了」。

對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胡可一般都讓孩子自己處理或者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淡化處理。

現在的二胎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倆孩子整天打架,沒有一刻安靜的時候,確實比較煩。

有時候管束不如放手,孩子的矛盾讓孩子自己去化解。

孩子們自然就會找到合適的相處模式了,哪裡還用得著大人成天當裁判,廢腦筋呢?

生活中我們也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上一秒吵的耳紅脖子粗的兩個孩子,下一秒又手拉手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兒子西柚和他的小夥伴強強一起玩耍的時候就經常如此。

有天晚上,他們哥倆一起玩,鬧了點小矛盾。

西柚被強強惹火了,推了他一把,強強順勢坐地板上哭鬧、發脾氣。

看到他們一個哭,一個生氣,我順手把強強拉到西柚面前,對他倆說:「來,你倆打一架吧!」

說完還給他們騰了塊地兒(有時候孩子起爭執是為求關注,有些是為爭搶東西)。

他倆看了一下對方,都沒出手,兩分鐘之後又開心地滾成一團。

其實他們已經意識到單純的生氣或者打架都是自己吃虧。

孩子之間,有些是非別太當回事。

讓孩子們自己去嘗試,哪種方法會相處得更好,怎麼做會吃虧,試試就是他的經驗,長大以後他們也更能從容地與別人和諧相處。

可是有的家長卻不明白這個道理,生怕孩子吃虧,事事都要干預。

前段時間上熱搜的「4歲女孩在遊樂場被掌摑」的新聞。

事情起因不過是兩個孩子之間互相搶玩具鬧彆扭。而其中一方的媽媽為了維護自家的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連續掌摑了才四歲的瑤瑤。

此次事件不但讓兩個孩子受到身體和心理的傷害,家長之間矛盾不斷升級,最後連警方也介入了調查之中。

孩子與人發生矛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會處理,以至於將芝麻般的小事激化成西瓜般的大事。

不恰當的處理方式,讓本來只是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最後升級成兩個家庭的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曾給出建議:孩子越小父母越應該干預,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社交能力;當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少干預,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育兒專家有言:3~6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之後,對事物的佔有慾就會增強,但是因為年紀的限制不擅表達,所以就會經過肢體動作來表明回絕。

這也就是蒙台梭利提到的「佔有敏感期」。

當小夥伴們一起奔跑、追逐、共享幾個玩具的時候,特別容易轉化成孩子之間的戰鬥。

如果不是太嚴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觀察看看這兩個孩子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實並不會太危險。

我們可以觀察等待,讓孩子自己想到解決的辦法、和別人相處的方法。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衝突,如何解決衝突是孩子成長路上必須要學習的重要的本領。

孩子打架,其實也是他應對矛盾、衝突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適當的打架是有益於孩子成長的。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如果矛盾升級了,那家長再介入,幫助孩子一起處理。

我們只需教會孩子對與錯的概念,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讓孩子的自我逐漸形成。

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件,孩子心裡就會明白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養育孩子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與其干預孩子之間的矛盾,不如教孩子好的方法,然後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學會處理矛盾。

關於孩子之間的矛盾,家長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1、教孩子學會溝通

真正的衝突是孩子想要試圖去了解另一個孩子的情緒、想要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這個時候更多的不是讓我們去干預孩子的行為,而應該是去提前教會孩子學會怎麼表達自我,怎麼去與同伴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孩子學習使用一些商議性的句子,主動提出建議,再遇到孩子間的小矛盾和小衝突,孩子就更能更自信地處理。

2、適當的引導

孩子打架既不能用過激的方式指責孩子的錯,否定孩子,打罵孩子,也不能用太過冷淡的方式。

而是通過這件事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分清對錯,確立規則。

安全是不可以談判的,既不能傷害自己也不能傷害他人。

打架看似是小問題,卻影響孩子性格成長,大人不能簡單地以「該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

如果大人要介入,一定記住自己是橋樑而不是法官。

3、情緒調整

孩子之間鬧矛盾,情緒問題也不可忽視。

要教會孩子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解決雙方衝突之後的情緒調整。

孩子之間的吵架根本持續不到8分鐘,他們會從最開始的情緒火山到討價還價,最後在某一點上欣然同意,就好像突破了所有包袱,又重新締交友誼。

給孩子機會,讓他可以跟其他孩子相處,這個過程都會形成他處理和特定人的相處經驗。

另外當你準備介入孩子們的矛盾時,請不斷提醒自己:我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學會處理關係,而不是我要去幫助他們處理關係。

鬧矛盾的兩個孩子一分鐘前還是「敵人」,一分鐘後就又玩到一塊兒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能讓孩子感知到的是:「沒有不吵架的關係,但相愛的人總是會一起想辦法去解決,這也是愛的力量」。

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和等待,為孩子們的社會性發展提供一個寬鬆和諧的支持性環境,這有利於兒童自我中心的解除。

同時,父母要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平等、自由的社會互動的機會。多讓他們和同齡或不同齡的小朋友自由玩耍,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一些紛爭和衝突。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他們小小的內心藏有巨大的潛能,足以有能力去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不愉快。

父母多一次放手,孩子就會多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靠父母遺產過活、家裡垃圾有1噸」:不想被孩子啃老就要這樣做
「對不起,媽!我生病了」絕症孩子寫給母親的信,好心疼!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