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劉備70萬大軍鎩羽而歸,「夷陵之戰」蜀國戰敗的5大原因

劉備70萬大軍鎩羽而歸,「夷陵之戰」蜀國戰敗的5大原因

三國時期,有一場發生在吳蜀之間的大戰役,此役甚至直接影響到當時三國局勢,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從主觀上講,這是一次主動出擊的復仇之戰,於情於理,結局都應該是大勝才對。但是,這場戰役卻以蜀國大敗而告終,還大傷了元氣。這真是一件讓人唏噓的事。我們現在從宏觀上再看這次戰役,分析一下蜀國惜敗的原因。

一、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讓劉備失去了理智。想當初,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在桃園舉杯起誓結為兄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圖大業。吳國殺了關羽,大哥劉備當然要替二弟報仇。加之戰前三弟張飛也被部下所殺,劉備此時的悲憤之情何等濃厚。人一衝動,就會對時局判斷錯誤,就容易犯錯。吳國面對殺來的大軍,主動求和被拒絕,採取防禦戰。

二、戰前蜀國根基未穩。當時蜀漢政權才成立3月有餘,劉備就舉全國之兵,親率70萬大軍討伐東吳。雖然氣勢上站了上風,但不論是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來講,此時的蜀國還不足以發動一場戰役級的戰事。雖然也有諸葛亮等大臣力勸劉備要慎行,但劉備鐵了心要為二弟報仇。

三、軍事上出現錯誤。征戰沙場多年的劉備,此時犯了一個愚蠢的低級錯誤讓陸遜有機可乘。將水陸聯合行動的優勢自動放棄,在山區狹長山路溝壑紮下幾十個大營,最終導致火燒連營,徹底摧毀了蜀國的銳氣。最終,劉備只剩少量兵力僥倖逃回西川。

四、勞師遠征,缺乏主場優勢。蜀國大軍深入吳境作戰,對地形不熟悉,戰時隨機應變能力並不佔優勢。而吳國本土作戰,佔據地利優勢,進退自如。善於根據情況作出戰術調整。

五、陸遜軍事才能。此次戰役,東吳陸遜沉著冷靜,分析時局,他看清了劉備的失誤,巧妙以少勝多。最終讓劉備鎩羽而歸。

綜上所述,劉備為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在軍事和戰略上是一次失誤,沒有從實際出發,結合蜀國國情貿然行事,最終導致失敗。這次戰役,也改變了蜀國局勢。蜀國由強變弱的轉折點,也正是這次戰役,標誌著三國鼎足之勢的正式形成。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讀者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評 的精彩文章:

孔子與關羽兩位聖人並祀全國罕見,許昌春秋樓美名傳
穎水河橋麗景天‖陳文舉

TAG: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