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五祖收了兩個徒弟,導致禪宗分裂,當時六祖惠能名氣不如師兄
禪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又名佛心宗;不過禪宗又有別於其他的派系,因為禪宗不施設文字,不安立言句,直傳佛祖心印,稱為教外別傳,意思是在如來言教以外的特別傳授。所以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化後的佛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禪宗的初祖是摩訶迦葉尊者,第二十八位禪祖則是大名鼎鼎的菩提達摩大師,後菩提達摩大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開始了禪宗在中國的傳承;中華禪宗二祖為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至於第五位禪祖則是弘忍大師。
話說四祖道信大師圓寂後,弘忍禪師繼任雙峰山法席,領眾修行。其後,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於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由是其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後世尊師為禪宗五祖。
中國的禪學,自達摩以來,以《楞伽》印心。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繼承了老師的禪學傳統,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剛經》印心的新內容。這反映禪學在不斷地發展。
五祖弘忍禪師收徒眾多,但隨著年事漸長,也要開始尋覓衣缽傳人;當時弘忍禪師足下高徒眾多,因為當時的禪宗在弘忍時代,進入了一個大發展階段,學禪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弘忍的門徒數以萬計,但是能夠弘法的人並不多。
《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說有十一人,《傳燈錄》作十三人。圭峰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作十人,又說十三人。各說不同,甚難統一。綜合不同的說法,共約二十五人。弘忍臨死之前也說到他弟子中能夠弘法的人不多。
他對玄蹄說;「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這十個人,據說就是神秀、智詵、劉主簿、惠藏、玄約、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義方。而在此十人中,最突出和影響最大的是神秀與惠能。
但是禪宗之祖只能有一人,所以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聽說之後,亦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將兩偈比較,認為惠能的悟境高於神秀,夜裡為惠能宣講《金剛經》大意,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惠能大悟,遂將衣法密傳給惠能,命他連夜南歸。為何讓惠能連夜南歸如此匆忙?因為當時尊崇神秀的門人眾多,弘忍擔心惠能會遭遇不測。
惠能大師南歸後,在嶺南重建禪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並為其建寺造塔。
而神秀在惠能走了之後,他在江陵當陽山玉泉寺,大開禪法,聲名遠播。四海僧俗聞風而至,聲譽甚高。武則天聞其盛名,於公元700年的時候遣使迎至洛陽,後召到長安內道場,時年90餘歲。深得武則天敬重,命於當陽山置度門寺,於尉氏置報恩寺,以旌其德。
南方惠能大師的禪講究「頓悟」,而北方神秀大師的禪講究「漸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都是修禪,只是方式不同罷了;在前期的時候,神秀大師的北方禪宗聲勢遠超南方禪宗;不過南方禪宗也絲毫不弱,雙方爆發了激烈的學術爭論。
最終,在滑台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南方禪宗)在禪宗的地位,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不過這裡有一點要說,或許南方惠能大師的禪更為高深,但是太過於高深,尤其是對領悟的要求極高,如果沒有慧根,終其一生也不過碌碌而為而已;而北方神秀大師的禪,則更貼切大眾,只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最終還是能領悟大道。所以南方禪宗的人不能以年齡大小分辨禪法的高深程度,而北方禪宗,則是年紀越大的禪師,禪法越高。
雖然五祖弘忍大師的傳教導致禪宗分裂為南北兩派了,但是這應該也是弘忍大師希望看到的,讓禪宗的修鍊有無數種可能性,最終都能到達大成之境,可惜門下的弟子終究還是因為差異而爆發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結局是以南方禪宗大獲全勝。
※出生於花果山,據說是孫悟空的原型,為禍淮水,後被大禹擊敗
※宮本武藏被日本人喻為天下第一劍客,但有一人地位似乎要更高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