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別對鞏固清朝統治有什麼貢獻?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別對鞏固清朝統治有什麼貢獻?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王朝就和人一樣,有生老病死,有其誕生、發展、消亡的過程。直至今日,沒有人真正掌握了朝代興替的規律,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

朝代終將覆滅,但國祚卻有長短之分,有的王朝非常短命,有的卻國運興隆,享國數百年之久。我們可以形象地把經營王朝比喻為疊積木的遊戲,積木壘得越高,代表王朝延續得更久。但隨著大廈的高度不斷增長,其系統脆弱性也隨之增加,因內部結構失衡或外力衝擊而推倒重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要把積木堆得儘可能高,一則長遠來看,首先要把地基打得穩;二則短期之內,又要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修正,而不能因循守舊,一直往一個方向疊,否則會因失衡而導致崩塌。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別對鞏固清朝統治有什麼貢獻?


對一個王朝而言,怎樣才算是地基牢固?我們可以簡單列舉幾個必要條件。

第一,是保持國土和主權的完整性,不受或基本不受邊患和內亂的影響。第二,是有一個穩定的政治架構以及合理的政治制度,來保障國家機器的平穩運行。第三,如果是非漢族統治的朝代,還需要有不同民族和文化間的融洽相處關係。

我們說回清朝。在入關之初,清朝的「地基」是不太穩固的。外有邊患,以西北的準噶爾部和東北的沙俄為最大威脅。內有三藩、明鄭割據,土司勢力遍布西南,中央的詔令在這些地方得不到徹底的貫徹執行,且隨時存在叛亂的風險。

另外,清朝是滿人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在傳統的漢文化思想中屬於外族入侵,即所謂華夷之辨的問題。雖然清初的統治者們選擇部分地接受漢化,並推動滿漢文化的融合,但清政府統治的合法性來源始終存疑。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別對鞏固清朝統治有什麼貢獻?


在此背景下,清朝出現了一位為大清江山打下堅牢底座的君主,那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不得不說,在那個時期出現康熙皇帝這樣的人物,是清朝的幸運,若沒有他,清朝的國祚恐怕不會如此長久。

康熙在位六十年間,先後平定三藩,收復台灣,驅逐沙俄與準噶爾的入侵,基本消除了能夠威脅到清政權存亡的系統性風險,為清朝的存續打下堅實的基礎。後來雍正稱康熙「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勛業實為開創」,這並非泛為諛詞,康熙的功績稱開創締造並不為過,而這也讓雍正可以騰出手來,有更多的時間處理內部的事務。

雍正執政期間,對外的軍事行動相對較少,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對內的政治制度改革上。雍正登基之初,便著手進行機構改革,裁汰冗餘機關,精簡衙門,後來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一手設計的中央機構框架,基本上沿用到了清末。

在財政方面,雍正施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以整頓稅收制度,避免了地方官員胡亂攤派,也使中央的財源更加穩定。另外,從雍正四年(1726年)開始,雍正在全國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以中央委派的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別對鞏固清朝統治有什麼貢獻?


等到乾隆接手清朝皇位時,那些具體的現實的威脅已經基本被父祖削平,所以乾隆皇帝後期主要是在改造國人的思想觀念上做文章。

前面說到,清朝統治的合法性來源一直是個問題,為回答這一問題,康熙和雍正都有過零星的闡述,但沒有進行系統的論證。在乾隆一朝,完成了《明史》的修訂,同時編修各類史籍,臧否前代人物,論證明朝天下失之於流寇,而清朝天下得之於李自成的說法,對明清兩朝代際更迭的矛盾進行了中和。

同時,乾隆對民眾思想的控制也空前地加強,文字獄數量之多為清朝之最,效果也立竿見影。在乾隆中後期,打著民族主義大旗反抗清朝的運動,已經基本失去了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道光為何要嚴懲林則徐?宰相的大力保舉 反而幫了倒忙
清朝浙江遺棄女嬰成風 官員出一計策 百姓紛紛稱讚不已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