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血太后慈禧,是這樣東西造就了她的一生

鐵血太后慈禧,是這樣東西造就了她的一生

原標題:鐵血太后慈禧,是這樣東西造就了她的一生


慈禧太后(公元1836—1908年),滿洲鑲藍旗人,葉赫那拉氏,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掌握朝廷大權的女性之一,她在同治、光緒年間垂簾聽政,成為清末事實上的統治者。鐵血太后慈禧,是這樣東西造就了她的一生。



慈禧太后15歲被選入宮中成為秀女,號懿貴人,後得咸豐皇帝寵幸,被封為懿貴嬪。咸豐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 發動「祺祥之變」,先後處死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並改元為同治,實行垂簾聽政,控制了國家大權。同治死後光緒繼位,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把持大權,光緒成為傀儡皇帝。慈禧太后掌權期間,對內驕奢淫逸、專橫殘暴,屠殺太平天國運動,不惜耗費舉國之財力修建頤和園;對外賣國求榮、昏庸腐朽,先後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而留下了千古罵名。但作為一個女人,慈禧太后的生活與常人有什麼不同呢?尤其是作為掌握國家權力的老佛爺,她的私生活有什麼秘密呢?


其實,作為女人,慈禧太后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她也希望被人疼愛,希望永遠年輕漂亮,希望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她有著尋常女子所沒有的權力欲,而且具備奪取權力的陰險和毒辣,因而她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權力目標。當達到唯我獨尊的地位時,她便用至高無上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要求,因而使普通人的正常需求出現了變異的狀態,甚至發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慈禧太后深諳此道,當年她就是靠著自己的美貌獲得了咸豐皇帝的寵愛,從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道路,因此當她大權在握的時候就更加註重保養,搜集各種方法使自己容顏不老、青春永在。


慈禧的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宮醫案表明,愛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個最能「消費」鮮花的人。曾經在慈禧身邊做過貼身女官的美籍華人德齡曾寫過一本《清宮二年記》,其中寫道:「她(慈禧)像普通人一


樣,愛著各種生物,像花草、樹木、狗、馬等都是她所喜歡的。」慈禧尤其喜歡白龍鬚、紫金鈴、雪球等名貴花草,命太監在頤和園中種植了上萬種,並派專人加以護理照養,她一有空便在花叢中把玩欣賞。據說有一天深夜突降大雨,慈禧太后從夢中驚醒,大驚失色,以為自己的菊花被淋壞了,結果有太監告訴她已經用蘆席把花草蓋好了,她這才放下心來。慈禧太后不僅喜歡賞花、嗅花,還喜歡興緻勃勃地吃花。她最喜歡吃的是白菊花和荷花。她命人將那些開得正盛的花朵採摘來,在溫水裡漂洗過後,放在竹籃里瀝凈,然後由御膳房拿來一個銀制小鍋,裡面盛著燉好的雞湯,外加一些生魚片和醬油等調料,慈禧太后就取來花瓣蘸著湯料吃起來,一次能吃很多。她還喜歡將荷花瓣和玉蘭花加入調料製成零食,留作消閑上品。此外,她在美容、沐浴時,也喜歡用花朵做原料。她在美容美膚時,經常使用由金銀花做的花露水,將其塗在身體上輕輕拍干,而在洗澡時,又用大量的玫瑰花或茉莉花做香料,灑入水中,並在花團簇擁中,享受鮮花帶來的艷麗和滋養。


慈禧太后還喜歡穿高跟鞋。本來滿族女人穿的鞋就與漢族女子不同,滿族女人穿的是木製平底鞋和高底平頭鞋,人稱旗鞋。平底鞋是方口的,與朝靴相似,前頭高高翹起,高底鞋則是滿族女人們最富民族特色的鞋子,鞋底中部足心的地方墊一個高約十厘米的高底,外面縫上納好的數層白布。這種鞋跟,分馬蹄形、花盆形和元寶形三種,鞋口鑲邊,鞋面刺繡、堆綉各種花紋。慈禧身材嬌小,極喜愛這種高底鞋,特別是花盆底和馬蹄形女鞋。粉色花盆底鞋和湖色馬蹄鞋,造型別緻,花色清純,是她的最愛。穿


上這種高底鞋後,走起路來婀娜多姿、儀態萬方,我們今天看到的當時慈禧的照片、畫像上,她穿的最多的就是這種高跟鞋,可見她對這種鞋的痴迷程度。


慈禧在七旬大壽前的盛夏季節,自比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打扮成觀音模樣拍照。她身穿團花紋清裝或團形壽字紋袍,頭戴毗盧帽,外加五佛冠,左手捧凈水瓶或擱在膝上,右手執念珠一串或柳枝。李蓮英扮善財童子或守護神韋馱站其身右,左邊則是扮成龍女的宮女。


關於慈禧太后的後宮性生活,稗官野史中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說法,總體來說就是慈禧太后放蕩不羈、淫亂後宮。慈禧太后很早之前就與恭親王奕 相好,在她剛入宮做秀女時便與奕 私通,經常趁別人不注意時偷情狂歡,甚至有人懷疑同治皇帝並非咸豐的親生兒子,而是慈禧與奕 的私生子。慈禧鞏固了大權之後,則專心寵愛榮祿,傳說榮祿是慈禧的初戀情人,在慈禧年少時曾救她免於被惡少強姦,此後便一直保持曖昧關係,經常私通淫亂。榮祿也得到慈禧的重用,曾經參與確定載湉(即光緒帝)繼承帝位的事情,在戊戌政變中協助慈禧廢除戊戌變法,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則跟隨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成為與慈禧太后形影不離的侍臣。據說慈禧太后與大太監安德海、李蓮英也有私染,由於太監沒有生理能力,所以慈禧與他們交好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與刺激,李蓮英在這方面很善於迎合慈禧太后,所以得到她的萬千寵愛,雖然這種寵愛帶有心理變態的傾向。


清代文廷式在《聞塵偶記》中曾提到這麼一個故事,說在光緒八年的春天,北京琉璃廠有一位姓白的古董商,長得風流倜儻,經李蓮英介紹後,被慈禧太后寵幸,召他入宮住了一個多月以後被放出。不久,慈禧就懷孕了,慈安太后知道後大怒,想以此為由,廢掉慈禧太后的皇后名義。禮部大臣提醒她說這事最好不做,還是明哲保身的好,慈安太后不聽,結果當天晚上就猝死了。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慈禧太后很喜歡吃金華飯館的湯卧果,每天都要派人去買,李蓮英與金華飯館的一個姓史的夥計很熟,經常帶他到宮中遊玩。有一次兩人被慈禧太后撞見了,慈禧不僅沒有怪罪李蓮英私帶外人入宮,反而表現得有些興奮,因為她發現這位姓史的夥計長得玉樹臨風,儀容俊美,於是將他留在宮中晝夜宣淫。慈禧一年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她不敢養在宮中,便寄養在醇親王奕 家中,並殺了史某滅口,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同治死後慈禧不立同治的兒子為皇帝,而是立同治的弟弟做皇帝的原因。


這些傳聞絕大多數沒有正史記載,因而真實性無法考證,其實即使是真的正史也不會記載,但所謂無風不起浪,民間的口耳相傳往往具有現實的影子。慈禧太后26歲便開始守寡,處境可謂凄慘,年輕貌美的她必然耐不住寂寞,而去尋求發泄和滿足的機會。當她垂簾聽政,掌握國家大權的時候,更可以為所欲為了,所以真的發生這些事情也是毫不奇怪的。


咸豐二年的選秀

咸豐帝被後人詬稱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皇帝,面對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百姓叛逆此起彼伏、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爛攤子,他束手無策,乾脆沉迷聲色,縱慾自戕。他即位第二年就命令挑選秀女入宮,赫赫著名的慈禧便在那年成了咸豐帝的後宮新寵。


咸豐二年(1852)二月,道光帝的喪期一過,二十一歲的咸豐帝按照皇家規矩,如饑似渴地進行了他新任皇帝以來的第一次選秀女,堂而皇之的理由是為了連續皇族血脈,充實後宮,現實上,最緊張的是知足好色皇帝的膨脹性慾。


瑞雪殘冰包裹的北京還難堪見到草長鶯飛的早春景色,選自世界各地的六十位旗籍佳麗早已坐著騾車來到了京城,來自北京西四牌坊劈柴衚衕的葉赫那拉姐妹倆也在騾車隊伍中主要地期待著。葉赫那拉·杏貞和葉赫那拉·婉貞後來成為了歷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兩個人,杏貞即中外著名的慈禧太后,婉貞即醇親王福晉、光緒帝的生母,但此時,她們只是來自鑲藍旗的一個四品道員的女兒。


曾祖父吉郎阿做到刑部郎中,祖父景瑞最高任到刑部員外郎,但被扳連進一樁戶部虧空案中,父親惠征為山西歸綏道員。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七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清朝滿、蒙、漢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內務府包衣三旗則是清室的跟班,其秀女只能做「宮女子」。像慈禧有如許家庭背景的女子未經選秀,不得嫁娶,而一旦選中,可以「備內廷主位,或為皇子皇孫拴婚,或為親郡王及親郡王之子指婚」。


選秀過程因鄭重而繁瑣,由宦官經過兩次選擇。二月初七晚,在各旗參領、領催負責下,輸送秀女的車隊來到了皇宮的神武門,在宦官的引領下到達順貞門,宦官首領在期待著,秀女們按旗籍分組,每組五人、四人不等,一字排開,宦官細細審閱,模樣正經奇麗者留下牌子,牌子上書某官或人之女,某旗滿洲人或蒙古人,年事多少。慈禧姐妹和其他四十多位佳麗留下,其他的由本旗專車載回家,可自行擇配。初選通過的還要進行由宦官主持的複選,複選時要對綉錦、執帚等基本身手進行測試,觀察其儀容形態,不合格的稱摞牌子,出宮回家。出身官宦人家的慈禧姐妹從小家教極好,姿容奇麗,儀態正經,很輕鬆地便通過了前兩關。選秀中真正至關緊張的是下一關,皇帝親身「引閱」。


引閱的地點選在了咸豐帝養母康慈皇太妃的壽康宮。這天,年青而好色的咸豐帝顯得有些自得和興奮,連看好幾個秀女都難符心意,正為此懊惱不已。這時,葉赫那拉·杏貞懷著激動而七上八下的心情被喚入殿中,宦官命她「仰面見駕」。咸豐帝眼前一亮,這是一個難堪一見的美人:苗條、勻稱的身段,一對靈氣飽滿的杏仁眼睛,眼角微微上翹,一雙靈巧的手,一副彎彎的眉,一個高高隆起的鼻樑,頑強的下巴上是飽滿清楚的嘴唇。


由於主要,她不禁梨頰添紅,羞態橫生,秋波微掩,咸豐帝看得目不斜視,已有幾分醉態。一位老福晉說了一句:「此女頗有福相。」咸豐帝這才醒轉過來。首次引閱,慈禧和其他十六位秀女一路留宮留宿,期待複選。慈禧的妹妹因落選,回家自行擇婚。一旦被選為秀女,就不可避免地拖入到後宮這個競爭的漩渦中,越接近皇帝競爭就越激烈殘酷,被選中的秀女們還要經過屢屢複試,才能終極獲得后妃封號。


選秀並沒有使慈禧立刻改變運氣,相對於同時進宮的他他那拉氏而言,慈禧的好戲還在後頭。選秀之後,慈禧和其他十六位秀女被安排在宮廷各處,慈禧曾被安排在皇家園林圓明園一處比較秘密的「桐蔭深處」。


匆匆的幾次碰頭,絕非驚艷出色的慈禧顯然沒有給咸豐帝留下若干印象。一連幾個月了,她竟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皇帝是這後宮中唯一的成年男性,可他六宮粉黛,三千佳麗,出則寶馬香車,入則黃羅傘蓋,四處奴才如雲,若是不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或是驚艷奪目標絕代佳人,成日蜂圍蝶繞的皇帝哪有精力記住一個並非絕色美人的新晉佳麗。


後宮妃嬪如林,宮女如雲,人人都憑藉皇帝為生。一朝被寵,扶搖直上,光宗耀祖;一旦被邊緣化,只能目睹「紅顏暗老白髮新」,只能「生平遂向空房宿」。後宮爭寵之戰風雷激蕩,在這厚牆高院里沒人能獨善其身,生性好強的慈禧更不想坐以待斃。一個不能憑長相一鳴驚人的女子唯有通過聰明的腦子才能逆轉局面。

慈禧自幼隨父宦遊各地,官場的排擠、角逐,豐富了她生計的閱歷;宦海中的謀求、貪心,使她養成了兇險、狠毒的性格;雖是家中的長女,卻並不受父母溺愛,親情淡漠、缺乏,使她勢利、默默。在這等級森嚴的後宮中,只有皇帝和憑藉於皇帝的人可以呼風喚雨,自鳴自滿,其他的都必須夾著尾巴做人。


慈禧入宮不久,家庭發生龐大變故。父親被調任為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剛上任即遇上鎮靜軍順長江而下,一起所向披靡,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惠征押解一萬兩銀子輾轉逃到了鎮江的丹徒鎮,操辦糧台,以待援兵。刑部左侍郎李嘉端參劾他臨陣逃走,咸豐帝一怒之下將其解職查辦。惠征驚駭過度,一病不起,於咸豐三年(1853)六月初三日死於鎮江。家庭慘遭變故,在形勢複雜的後宮,慈禧只能和淚往肚子里吞,目前唯一能改變她運氣的只有咸豐帝。


運氣異常眷顧慈禧,圓明園本為皇家夏宮,皇帝一年難堪去幾次,可內憂外禍讓咸豐帝心亂如麻,乾脆躲進圓明園寄情聲色。慈禧花錢籠絡了身邊的宮娥宦官,並與咸豐帝身邊的宣詔宦官安德海搭上了線。一天午後,咸豐帝乘著御輦在圓明園漫無目標地嬉戲,行至一桐蔭深處,清風徐來,傳來一腔腔嬌脆的江南小調。


咸豐帝知道這是新晉秀女的所在,一聽這歌曲委婉,便動了風流心思,順歌而行,來到一處宮殿,見殿內林蔭夾道,花氣襲人,一女子手搖摺扇,細款柳腰,正在引頸高歌。咸豐帝見她粉腮若桃,明眸皓齒,唇不點而紅,眉不描而翠,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最令人痴迷陶醉。當晚,咸豐帝對她百般憐愛。接連幾天,咸豐帝都翻下了她的綠頭牌。


咸豐二年(1852)五月,秀女決選,咸豐帝收成頗豐,左擁右抱好不自滿,後宮又多了四名「貴人」——蘭貴人、麗貴人、婉貴人、伊貴人,四名「常在」——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咸豐帝和慈禧都親愛玉蘭花,咸豐帝便封她為蘭貴人,蘭貴人在這些新晉女子中排行第一,她即後來名貫中西的慈禧太后,咸豐帝把她安排進了長春宮。長春宮的正殿上高懸著乾隆帝的御筆匾額,上書「敬修內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告誡後宮嬪妃服從祖宗家法,謹言慎行。咸豐帝不知道的是,這位心高氣傲的女子一旦打開潘多拉的權欲之盒,便變得「遇佛殺佛,遇魔殺魔」了。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可謂是帝制期間為數不多持久當政的女性。1861年11月,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此後三度垂簾聽政,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


人們大多認為,這是由於慈禧太后善於玩弄政治權術,具有翻雲覆雨、心狠手辣等獨特政治手腕。其實,這些並非重要、更非根本的政治原因。但能爬上那種高度,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女人,其政治本領可謂聰慧精悍,智慧和謀略都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她之所以能夠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主要是晚清皇統繼承乏人,慈禧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特別是慈禧太后妥善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才是她得以長久統治的根本原因。


皇統繼承人缺乏


清帝皇統繼承乏人,這是慈禧太后能夠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的一個最主要的客觀原因。


清王朝自天命汗努爾哈赤至宣統帝溥儀,共計12帝。到了咸豐帝,一生僅有二子一女;而同治、光緒和宣統帝,竟然一生子女皆無。所以到了自咸豐開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無子,幾乎喪失了選擇餘地或可能,出現了皇位繼承乏人的危機。

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並非僅僅因其具有多麼高深莫測的政治本領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咸豐帝死後,表面看慈禧太后與肅順等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以後慈禧太后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辛酉政變以後,奕訢自恃有功,獨斷而行。


經過歷朝歷代長達2000餘年的因革損易,「君為臣綱」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環視當時的大清帝國,皇帝幼弱,親貴如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者,尚不能與慈禧太后爭鋒,尚有何人能夠與皇太后爭高下、論尊卑呢?


妥善處理兩大家族政治關係,不搞裙帶關係


世人深知,古代宮廷大多都是皇親國戚總攬大局,很多宮廷爭鬥都是由於朝廷總總裙帶關係利益集團而演變而來。外戚專權與保持皇權獨立是一對勢如水火的矛盾。而在慈禧當政的動亂年代,其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外,並沒有家人精明涉朝政,所以慈禧於這方面可算是公私分明。慈禧太后則妥善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權力數十年最為根本的原因。


試將將慈禧太后與唐代的武則天做一個比較,就會對此有一個極為清楚的認識。


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數十年間,她對愛新覺羅氏家族與那拉氏家族關係的處理遠比武則天穩妥得多,朝野上下沒有人指責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氏家族不忠,其根本原因是她在兩個問題上處理把握得較為得當。


無論慈禧太后的主觀意圖如何,在客觀上,她的確成功地使人們普遍認同其對愛新覺羅皇室是忠誠的,這應是她較為順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老的中國,從來都是一個男權社會,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和衣服。但是,有兩個女人對它做了顛覆性的改變。一個是武則天,另一個就是慈禧。慈禧太后,統治中國47年,在那個男權社會中,她站在權利的巔峰,高瞻遠矚。她的是非成敗後人褒貶不一,但是,綜觀一個人的得勢,必有她的過人之處。


1、女性的魅力和智慧。


毋庸諱言,皇帝的後宮美女如雲,沒有魅力,就不能得到咸豐的寵愛;有了皇帝的寵愛,缺少了智慧,也會舉步維艱。當咸豐在熱河病逝,八大臣想以「鉤弋夫人」的典故對之,她卻能適時展現出女人的柔弱,怯怯地抱著年幼的兒子,無助地望著垂死的咸豐,這些讓肅順等人誤以為她只不過是一個弱女子,所以,沒有把她當做強敵來對待,她因此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三天,僅用了三天,她利用了恭親王奕發動政變,處死了肅順等八個為首的大臣。


2、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機遇總是垂青有所準備的人。在當時的咸豐皇帝的妃嬪中,她是唯一一個能閱讀漢文的女子,所以,當咸豐皇帝累了,能夠替她處理奏摺的只有慈禧一人,這就為她熟悉軍國政務奠定了基礎,也為他日後的掌權奠定基礎。


3、卓越的膽識。


當英法聯軍攻破了天津,咸豐聞之,和后妃們抱頭痛哭,這時的慈禧,從儲秀宮走出,泰然自若,建議皇上:哭有何益?不如和奕商量,如何決對!最後,奕留下保衛京城,咸豐和后妃們匆匆逃亡。此事讓我們看到慈禧有超出咸豐的帝王般的膽識。


4、不斷學習,從不同方面提升自己


慈禧垂簾聽政以後,為了增強對權力的控制,她拜翁心存等人為師,為她講授歷代帝王治國的經典謀略,並且讀了很多治國的書籍。慈禧曾經在宮中倡導誦讀《詩經》,她琴棋書畫皆宜,尤其在書畫方面擅長,她畫的竹子特別出彩,是宮中一絕。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事。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慈禧是成功的,一路走來,她排除異己,打擊政敵,統治中國47年,實現了「同光中興」;但是,作為一個女人,慈禧又是悲慘的,27歲喪父,中年喪子,不能盡享天倫之樂。權力成了她一生追逐的重心。

身世:慈禧太后是哪兒人?為何至今還是個迷?


《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名為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


生於1835年,死於1908年,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征之女。咸豐元年大選秀女的時候,被選入後宮,封為蘭貴人。因得寵於咸豐帝,四年後又被封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葉赫那拉氏生了同治帝載淳。母因子貴,那拉氏也因此被晉封為懿妃。咸豐七年正月又被加封為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承德行宮,同治帝繼位,尊封她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1908年10月22日,慈禧因疾病去世,卒年74歲。


《清史稿·后妃傳》上的記載說:「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征女,咸豐元年,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七年,進懿貴妃,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尚孝貞皇后並尊為皇太后。」


從文中的記載我們僅可以看出,慈禧名為葉赫那拉氏,鑲黃旗人,父親為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征。除此之外,對於慈禧的童年和出生地等等都少有記載。但這已經是檔案中關於慈禧早年的最詳細的記載。由於沒有詳細的記錄,後世的史家便通過自己的考證,提出了諸多關於慈禧身世的說法。有人說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說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說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長治市,是個貧苦的漢人人家出身。還有人說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在這些說法中,最有影響的就是慈禧生於北京說。這一說法不僅為部分史學家的認同,同時也得到慈禧娘家後人的認可。慈禧的曾祖父名叫吉郎阿,鑲藍旗人,曾在戶部做官,後來因為戶部錢糧虧空的問題受到牽連被罷了官。慈禧的祖父叫景瑞,曾在刑部做官,因為受到曾祖父錢糧虧空案的牽連,也被革了職。慈禧的父親惠征開始在吏部做筆帖式,是一個類似於現在的秘書的八品小官。


慈禧出生在於1835年陰曆十月初十,當時他的父親惠征正在吏部筆帖式的任上。所以,慈禧應該是生在這一時期惠征所住的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衚衕。這一說法,在慈禧的娘家後人的回憶中也有所提及,並且他們澄清了史學界的另外一個錯誤,那就是慈禧的乳名並不是叫玉蘭,而是叫作杏兒。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錯誤,主要是因為慈禧曾經被封為蘭貴人,慈禧又非常喜歡蘭花。所以,後人才會誤認為慈禧的小名叫玉蘭。實際上慈禧的娘見人都叫她杏兒,學名叫作杏貞。


同時,關於慈禧的娘家在北京的說法,在曾任兩代帝師的軍機大臣翁同龢的日記中也可以找到佐證。據翁同龢的日記記載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十七日,慈禧的母親去世。在京城發喪,其母出殯時,「塗車芻靈之盛,蓋自來所未有,傾城出觀,幾若狂矣!沿途祭棚絡繹,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未往,頗忤意旨。」由此可見,慈禧的母親死在北京,而且是在她掌握大權之後,這就排除了慈禧自幼喪母,生於貧苦人家的說法。


為了考清慈禧的身世,史學界對慈禧的父親,惠征的經歷也進行了一番考證。關於慈禧的父親惠征,歷來也有眾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是一位被革職的正黃旗參領,有人說他是一位「掛印歸林」的大將軍,還有人說他是一位帶印脫逃的太廣道。這些當然都是為了付託慈禧的身世而出現的各種傳言。


根據大內的清宮檔案記載:慈禧的父親惠征,鑲藍旗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吏部筆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1839年)時升為八品筆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為吏部一等筆帖式。二十六年(1846年)調任吏部文選司主事。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年被調任為山西歸綏道道員。咸豐二年(1852年),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的道員。

這同《清朝的皇帝》一書中的記述:「慈禧的父親惠征,父官至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時當道光末年,洪楊起事,惠征守土無方,革職留任,旋即病歿,遺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長。」的記載大體是一致的,因此,慈禧的父親是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征應該沒有什麼疑問。


而且從惠征的履歷表可以看出,慈禧出生之時,他還在京城任職,所以慈禧也應該是生在北京城。至於,她得父親惠征,據說後來死在太廣道任上,慈禧當權之後,又追封其父為承恩公,並將母家旗籍依照祖制有下五旗的鑲藍旗提升到上三旗的鑲黃旗。承恩公這一職位後來被慈禧的弟弟桂祥承襲。


慈禧太后身世之迷的五種異說


同治的母親慈禧太后,由於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響與作用,對其身世,有多種異說。尤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謂眾說紛紜。


除北京說之外,還有五種說法:(1)甘肅蘭州,(2)浙江乍浦,(3)內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蕪湖,(5)山西長治。


慈禧太后簡介:看一個女人如何玩轉朝野四十八年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杏貞),通稱慈禧太后,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5月,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1854年,晉懿嬪。


1856年,生同治,當日晉懿妃。

1857年,晉懿貴妃。


1858年英軍進攻廣州軟弱的清廷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又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英法俄強迫軟弱的清廷簽訂《北京條約》(主內容為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等)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8月22日發動辛酉政變,遂掌握最高權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號慈禧太后。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緒繼位。


1894年-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滿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主內容為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等等無理要求)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書》宣布維新開始。


1898年9月21日,宣布停止戊戌變法,變法103日,史稱「百日維新」。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百萬義和團扶清滅洋。慈禧對11個國家下戰帖,最終戰敗。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太后逃離北京。

1901年,與1900年與8國戰爭失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主內容為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等等)


1898年囚禁光緒帝於瀛台。


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立愛新覺羅·載漪之子愛新覺羅·溥儁為「大阿哥」


預定1900年正月初一光緒禪位大典兼愛新覺羅·溥儁登極大典,年號寶慶,愛新覺羅·溥儁之父愛新覺羅·載漪支持義和團,導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知道原因後廢愛新覺羅·溥儁為「大阿哥」。


1908年10月13日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愛新覺羅·溥儀為皇帝,年號宣統。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逝世。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大約在未正三刻(下午一點四十五分)逝世。


1908年12月9日,慈禧太后出殯


1928年,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盜掘了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慈禧太后定東陵。


慈禧太后能統治中國47年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並非僅僅因其具有多麼高深莫測的政治本領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表面看慈禧太后與肅順等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堅持「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認為只有兩宮太后才是皇權的真正代表。


在以後對奕訢的多次貶抑打擊中,慈禧太后同樣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辛酉政變以後,奕訢自恃有功,有時在用人行政方面,並「不商之於太后……皆由己意……獨斷而行」。慈禧太后曾憤憤地對他說:「汝事事與我為難,我革你職。」但奕訢並未完全把慈禧太后放在眼中,倔強而滿不在乎地頂撞說:「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但是,1865年3月底,慈禧依仗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君臣上下尊卑的政治倫理,突然以欺君藐上的罪名,將奕訢罷革,後她又以皇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賞還恭親王的爵職。這終於使奕訢不得不放下皇子親王的架子,徹底臣服。


經過歷朝歷代長達2000餘年的因革損易,「君為臣綱」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環視當時的大清帝國,皇帝幼弱,親貴如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者,尚不能與慈禧太后爭鋒,尚有何人能夠與皇太后爭高下、論尊卑呢?


妥善處理兩大家族政治關係


外戚專權與保持皇權獨立是一對勢如水火的矛盾。慈禧太后則妥善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權力數十年最為根本的原因。如果將慈禧太后與唐代的武則天做一個比較,就會對此有一個極為清楚的認識。


武則天先是「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後來又正式登基稱帝。不但立武氏七廟,追尊自己上五代祖皆為皇帝,大力提拔重用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內外的軍政大權,而且殘殺唐皇李氏的皇子皇孫。這不但引起李氏家族的全力反抗,也引起眾多唐朝重臣和舊臣的強烈不滿與反對。


反觀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數十年間,她對愛新覺羅氏家族與那拉氏家族關係的處理遠比武則天穩妥得多,朝野上下沒有人指責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氏家族不忠,其根本原因是她在兩個問題上處理把握得較為得當。


第一,未予那拉氏族人以顯爵重任。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被封為三等承恩公,其父惠征、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則被追封為三等承恩公。以上封爵,皆為清廷對於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慣例,而非「違制」的特例。其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選為光緒帝的皇后,仍是循外戚封爵之慣例,與慈禧太后的個人意旨並無直接關係。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對胞弟委以控制清廷實權的重任,除了與其弟缺乏才幹有關之外,與慈禧太后特別關注愛新覺羅氏家族與那拉氏家族關係、不給其他人以攻詰口實的意識自覺或心理警覺不無關係。


慈禧太后臨死前,遺命以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同時又諭命:「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即其侄女隆裕太后)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她沒有安排隆裕太后直接出面垂簾聽政,而是讓她退居於幕後。慈禧太后的上述安排,既是出於個人的得失私見,同時又是歸還清廷最高權力於愛新覺羅氏的綜合考慮。


第二,慈禧太后所選立的兩任小皇帝——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都是愛新覺羅氏家族血統最近的近支親王后代。她的獨斷專行,雖會引起皇室親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滿,但沒有人懷疑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氏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脅。至於慈禧太后多次選立小皇帝,以及其與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等人的矛盾與鬥爭,皆被人理解為是清朝內部的權力之爭,甚至不過是家族內部的叔嫂「家務」之爭而已。


綜上所述,無論慈禧太后的主觀意圖如何,在客觀上,她的確成功地使人們普遍認同其對愛新覺羅皇室是忠誠的,這應是她較為順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重要原因之一。


慈禧太后是晚清統同治、光緒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治中國四十七年。長期以來,有關慈禧的史學論著和文藝作品,大都只講慈禧禍國殃民的一面。在人們的心目中,慈禧已成為一個昏庸、腐朽、專橫、殘暴的妖后。人們對於慈禧這一形象的定位大都是由於其執政期間的過錯有關。但評價一個人物,說到底人們還是應該客觀來看,背後的業績人們也不可一概否定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V說事 的精彩文章:

心從未軟過的慈禧,為何會擁有老佛爺這樣的稱號呢?
慈禧其實在當時是很美的,那她有多出眾呢

TAG:大V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