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唯一敗績:賣礦泉水3年虧40多億,賣房半年掙千億
在切入快消品領域之前,許家印率領的恆大集團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短短22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房地產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不過在2013年時,許家印帶領恆大集團做出恆大歷史上的第五次重大戰略決策,並提出大智慧、大戰略、大發展、大勝利,同年底,恆大集團正式推出恆大冰泉進入快消品領域。
恆大冰泉的發展可以說是集萬千寵幸於一身,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但最後的解決卻令人唏噓。在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前五個月內,恆大冰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80.22萬元、9.68億元、2.8億元,虧損額則達到5.52億元、28.39億元和5.55億元。而造成連續巨虧的原因主要是巨額的廣告費以及組建團隊的人工成本。
據了解,僅2014年度恆大冰泉的廣告費就達到了9.32億元,而截至到2015年5月,其廣告費總額已達到14.85億元。不過彼時也有媒體人士指出:「恆大投廣告的方式是土豪式,雖然錢很多,但廣告卻還是很粗糙。」當巨額的廣告砸出去不見多大效果時,恆大冰泉又採用降價方式來獲取銷售額,不過這種方式對定位高端的恆大冰泉來說反而有些適得其反。畢竟,這對經銷商和已經培養出來的既定消費者來說不太友好。
2016年9月,眼看難以壯大的恆大冰泉被許家印連同糧油、乳製品等業務作價27億元賣掉了,據了解恆大冰泉作價18億元。出售之後,各路媒體關於恆大冰泉的失敗發表了相關分析文章,具體因素包括:定位不準確、價格浮動大、廣告訴求不明確、高層領導團隊不專業等等。總的來說,他們認為恆大冰泉把一個快消企業能犯的錯誤全犯了。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冰泉雖然以虧損四十多億而失敗了,但這些錢對於整個恆大集團來說幾乎是九牛一毛。在今年9月份恆大集團發布的年中報告可以看到,在今年上半年,恆大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003.5億元,同比增長59.8%,;實現毛利潤1088.6億元,同比增長61.8%。要知道,這樣的成績是在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環境收緊,調控政策持續抑制非理性需求的大環境下實現的。不得不說,恆大集團確實厲害。
截止2018年6月底,恆大集團總土地儲備項目達到822個,分布於中國228個城市,覆蓋了幾乎全部一線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及絕大多數經濟發達且有潛力的地級城市。在今年上半年,恆大集團在廣東省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10.87億元,按照恆大核心業務18.3%的利潤率來計算,其利潤達到了56.9億元。可以說,許家印在全國賣三年水虧掉的四十多億,在廣東省半年就賺回來了,確實是厲害至極。
恆大地產項目如此賺錢,主要在於其拿地成本偏低。據了解,恆大集團總土地儲備達到了3.05億平方米,而平均樓面地價約為1683元/平米。其中,一二線城市項目的平均樓面地價約為2092元/平米,三線城市項目的平均樓面地價約為1196元/平米。
不過,構成恆大集團總營收的除了地產主業外,還有旅遊、健康、高科技、保險這四個產業。據了解,恆大旅遊集團在海花島、長沙、貴陽等地共擁有13個文化旅遊項目,總旅遊用地儲備面積4714萬平方米,總在建面積1285萬平方米,在今年上半年恆大旅遊銷售額達到了195.5億元。而恆大健康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營業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180.2%;實現毛利潤5.5億元,同比增長143.2%。
事實上,許家印賣掉恆大冰泉之後,在2017年初又帶領恆大集團作出了恆大第六次重大戰略決策。在2017年,恆大在發展模式上,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模式轉變;在經營模式上,從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模式轉變。如今看來,許家印的轉型時有所成效的,畢竟恆大目前的凈負債率已降至127.3%,較2017年底降低了56.4%。
恆大冰泉雖然失敗了,但它對恆大集團造成的整體影響力很小,畢竟恆大還有這麼多的產業,並且利潤都還相當可觀。只不過對於許家印來說,恆大冰泉的失敗在他的經商曆程上多了一筆不漂亮的記錄,不過誰又能跟錢過不去呢!事實上,當恆大集團宣布出售恆大冰泉及其它快消品之後三天內,恆大集團的股票還上漲了5.2%。
※全球度假一哥誕生:砸下110億打造七星酒店,圓了王健林的夢想
※中國能源大王的逆襲:一年利潤增長30倍,他讓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