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懂中國的日本經濟學家:搞垮日本的不是廣場協議 而是過分寬鬆的金融政策

最懂中國的日本經濟學家:搞垮日本的不是廣場協議 而是過分寬鬆的金融政策

原標題:最懂中國的日本經濟學家:搞垮日本的不是廣場協議 而是過分寬鬆的金融政策


12 月 15 日,在華爾街見聞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 "Alpha 峰會 " 上,日本產業省前經濟學家、貿易研究專家津上俊哉分享 80、90 年代日美貿易糾紛和日本產業政策升級的背景和情況。


津上俊哉認為,產業政策主要目標不在於救助企業,而應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要團結自由貿易夥伴;美日貿易摩擦有助於日本改革,但由於日本採取了過於寬鬆的金融政策,導致泡沫破裂;保護自由貿易上,不能指望 WTO,應搭建更多大型 FTA。


日本產業升級政策的轉變


津上俊哉表示,日本採取的產業升級政策,叫 " 標的性產業政策 "。在經濟高速發展幾十年後,1980 年代,日本在鋼鐵、汽車、半導體等領域遭到了歐美同行企業的打壓。另一方面,日本遭遇了兩次石油危機,發生了非常痛苦的局面,員工失業,地區經濟陷入危機。

外部環境惡化,迫使日本產業政策開始轉變。津上俊哉說,日本從標的性轉成積極性產業調整政策,即產業政策的主要目標不在於救助企業(這隻能造成殭屍企業),而是平穩的讓這個行業進行調整,過剩的員工讓他們拿到新的技術轉到別的行業去,或者地區經濟拿到一個新的增長點來過渡。現在中國 AI 人工智慧、大數據、電動車等等這些新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非常值得矚目的。


而且,日本 90 年代放棄了別人比較反感的產業政策,團結了自由貿易俱樂部的成員。在產業政策上,津上俊哉還建議中國,縮小補貼範圍,補貼僅限於研發是國際通用原則;國際社會的潛規則不允許獨獲全勝," 每次打麻將贏的都是中國,其他三個人我不想跟你玩了 "。


日美貿易摩擦經驗


在日本和美國的貿易糾紛中,津上俊哉提出了以下一些經驗:


第一,美國給日本的施壓,有利於日本推動國內改革。美國給日本的約束日本接受了,因為日本認為外壓有利於國內改革,這也為美國為首聯合國 7 年統治給日本帶來的改變所證明。例如,日本現在相對較小的貧富差距,正是得益於當時聯合國給日本提出的立場稅。


第二,美國在貿易糾紛中沒有任何統一的立場,有溫和派也有強硬派,有貿易自由派和反貿易派等。


第三,美國在貿易糾紛中霸道,沒有底線。


第四,85 廣場協議不是美國為了鉗制日本崛起而設想的陷阱,而是日本掉進陷阱 " 自己打自己 "。對日本經濟擁有很大話語權的製造業集團,在每次日元升值的時候,就強烈施壓政府採取過分寬鬆的金融政策,導致泡沫破裂。


第五,日本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期是採購美國貨,但更有效的辦法是對美投資,日本汽車產業在美國蓋了很多汽車工廠,受到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支持。


美日貿易摩擦能給中國一些經驗,津上俊哉指出了過去和當下情況不同的地方。

首先,西方選民對自由貿易的態度和今天已經有了雲泥之別,這是國際大氣候的變化。80 年代反對自由貿易原則的人較少,現在已有;


其次,日本是美國的盟國,體制也相同,但中國不是;


第三,美國給日本提供的安全保護,限制了日本的選擇。


日本非常擔憂自由貿易退潮


日本以貿易立國。津上俊哉說,日本非常擔憂自由貿易退潮,非常擔憂封鎖性經濟同盟馬上到來。


但日本能力有限,能做事情一是向中美兩國提供一些意見,二是,推動 CPTPP、日歐 EPA 和 RECP 等大規模 FTA,以降低自由貿易退潮導致的衝擊。


津上俊哉以日本 90 年代的經驗提醒說,不能指望 WTO 起多大作用,"WTO 是一個很漂亮的花園,但是如果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國對戰花園就破壞了 ",希望中國保持冷靜,避免陷入以牙還牙這樣的惡性循環(這個問題應該不大);第二個是和日本一起構築 RCEP,日中韓 FTA 等大規模的 FTA。


津上俊哉的演講內容如下,有一定刪減。文字由華爾街見聞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發言者本人確認:


津上俊哉: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樣的級別高的論壇,我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到這邊來,但是沒有想到在這樣的舞台上做這樣的講演是我第一次,我很不習慣,所以我就努力。


而且請大家保持忍耐,我的中文還是有問題的,謝謝。

今天我想講一講,給大家分享一下日本過去有什麼經驗,特別是和美國的貿易糾紛等等,這邊有豐富的經驗,所以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貿易摩擦發生以來,很多中國朋友讓我講一講這個問題,這是我今年夏天給 FT 中文版的稿子,如果大家有興趣就搜索搜索。


我是 1980 年參加日本的經濟產業省前,我是有記憶,日本還是比較貧窮的時候,還沒有富起來的時候的日本,我也有一點點記憶。很多人會感覺過去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處於類似的情況,我也這麼想的。比如說日本戰敗的時候,幾乎從 0 開始重建,當時戰後的日本無論是政府和國民都有強烈的願望,這個願望就是要趕上歐美髮達國家。


出於這樣的強烈的願望,日本我的老家也採取了產業政策,而且這個產業政策是我們叫 "標的性產業政策",日本 80 年代先從鋼鐵開始,汽車、半導體等等一個一個被歐美同行的企業(打壓),日本的產業政策被歐美打壓,(日本)非常反感。


中國有一個偉大復興大目標,這個本質也是要趕上、趕超的願望,因為 200 年前的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國家,所以要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是很自然的願望。現在中國 AI 人工智慧、大數據、電動車等等這些新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非常值得矚目的。


不過當被問到以後我們怎麼走的時候?我只能說對不起,日本其實沒有經驗。因為 80 年代以後,日本就有一個感覺,我們是不是已經和歐洲差不多了?已經趕上了歐洲?有這麼一個感覺,從此日本要趕上的願望慢慢慢慢的淡化了,沒有了,後面再也沒有什麼國家目標。


隨即 80 年代日本的產業政策也有變化,選擇性的標的性淡化了。所以如果中國還繼續這樣做,那後面還有什麼局面呢?日本沒有經驗的,但是假如說日本 90 年代以後還繼續別人比較反感的產業政策,我估計日本滾出去,從自由貿易俱樂部被踢出。


我怕現有的自由貿易體制會結束。今年發生很多的情況表明著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已經開始?


日本政策轉變,從標的性轉成積極性產業調整政策,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時日本遇到石油危機,遇到兩次。由於經濟的大的變動,日本的鋼鐵、造船等等這些產業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只能縮小一半以下,這個時候發生了非常非常痛苦的局面,員工失業,地區經濟陷入危機,怎麼辦?

這個時候積極性的產業政策是說如何平穩的讓這個行業進行調整,過剩的員工讓他們拿到新的技術轉到別的行業去,或者地區經濟拿到一個新的增長點來過渡。產業政策的主要的目標就是如何幫助這樣的調整,而不在於救助這家企業,勉強的輸血給他,勉強的維持企業經營,只能造成殭屍企業而已,所以日本的產業政策也變化了。


接下來,我講一講日本過去經驗和美國的糾紛,安全保障有關的糾紛和經濟糾紛。


安全保障有關的有兩個,東芝機械案和戰鬥機開發(FSX)的問題,這個 FSX 問題是我自己經歷過的是一個很糟糕的糾紛。當時的日本本來想自主開發戰鬥機,但是美國不願意非常強烈的給日本施加壓力,我們共同開發吧。日本不得不同意共同開發戰鬥機,接下來發生什麼了?就是遇到了美國議會的強烈反對,日本是要偷竊美國的技術,所以堅決反對共同開發,日本非常鬱悶。經歷過這樣的問題。


經濟糾紛,廣場協議大家都知道,但是這個並不是唯一的糾紛,後面還有兩個,最下面的日美全面經濟對話是從 1993-1995 年是美國柯林頓政權時候的事情,這裡最主要的問題是汽車問題,然後為了拿到日本的讓步,美國差點啟動了《301 條款》,日本把這個案件起訴到剛剛成立的 WTO。


中國朋友對 WTO 有比較大的期待,他們會不會比較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們,WTO 雖然是很重要的全球的機構,但是他們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比較有限的,日本起訴這個案件到 WTO 的時候,確實表裡不一,在開會的時候說美國不對的,但是到後面我們被告知你們兩國能不能自己解決問題?WTO 是一個很漂亮的花園,然後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大國相互對戰花園就破壞了,所以能不能外面自己解決?我覺得這個是有道理的,所以中美兩國的經濟糾紛在 WTO 上面請他們判定,誰是誰非,這個是做不到的。


接下來我講我經歷過的和美國糾紛的特徵,他們很愛涉及他國的內政問題,一般的國家還是不敢談他國的內政問題,但是美國這個約束感,而且日本就接受了美國的要求,為什麼?日本認為這個有利於日本國內的改革,我們叫外壓,來自國外的壓力是有助於自己國家進行改革。中國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是回顧日本的歷史,就是這樣,戰敗後的日本不得不接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的統治 7 年,7 年中聯合國給日本帶來了很多,為後來日本的經濟發展非常非常有幫助的改革措施。


日本的貧富差距不那麼大,是因為日本有效果比較明顯的立場稅,這個是聯合國給日本提出的要求,當時不願意,但是後來感覺這個有利於日本的發展。


第二個美方內部沒有統一的立場,剛剛說的 FSX 的問題,接受美國政府的強烈的要求不得不同意共同開發,後來受到美國議會強烈的反對,美國國家的意思在哪?我們看不到。中國以後也會面臨這個問題,現在美國對中國有很大的意見,大家都知道,所以現在給中國採取一個比較強硬的措施,大家都贊成,但是進一步我看美國沒有任何統一的立場,其中應該有一個自由派,反貿易派等等。


然後站在不同的立場裡面,根據自己的情況好壞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面,是這樣。所以現在中國非常為難的是美國的要求底線是什麼?你告訴我,他不告訴你,為什麼?沒有。


然後啟動 301 條款,違法性非常明顯的條款,但是美國也不是傻瓜,啟動這樣的 301 條款的時候,幕後有很精密的法律武裝,準備是非常非常充足的,所以不能小看 301 的問題。

80 年代日美摩擦和現在中國與美國的摩擦區別在哪裡?


第一,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美國的盟國,體制也相同,但是中國不是。


第二,日本為解決問題,初期靠採購美貨現在中國也這樣做了,但是後來發現進口美國貨和美國進行投資相比,我們就發現後者給美國投資更有效果,所以我們特別是汽車產業到美國去蓋了很多汽車工廠,受到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支持,這個後來有助於後面的貿易糾紛。但是實在遺憾,如果說從我們,我們願意到美國進行投資,美國人不一定歡迎,這也是中國面臨的難處之一。


第三,80 年代還沒有 WTO,但是反對自由貿易原則的人較少,現在已有,這個是我們的經驗和現在中國不一樣的地方。


85 年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鉗制日本崛起而設想的陷阱嗎?其實不是。日本的製造業在經濟問題上有好大的活躍權,發言權很大,所以每次日元升值的時候,製造業就發大聲,這是國難政府應該有有效對策,特別是 85 年廣場協議的時候,他們強烈的要求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日本不得不採取了過分的寬鬆金融的政策,這個就帶來了泡沫破裂,所以日本過分害怕日元升值採取了很不合理的對策,最後打擊自己。匯率升值的時候製造業是受損的,但是還有受到利益的領域,所以從這裡看,平衡來講,有損有益,說不定不是一定不好的事情。


請看左邊的圖,金色的地方是由於受到日元升值的壓力,不得不轉移到海外的製造業每年帶來的投資的回報,可以這麼理解,日本的貿易越來越小,海外投資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大,所以日本現在也還保持著相當厚的,長期來看經濟是有辦法的,短時間內縮到製造業也可以轉身到海外,在海外辦事兒,利益回到本國,可以這樣做。


回頭來看製造業有辦法,1985 年日本強烈的要求那是怎麼回事兒?所以希望中國朋友能夠採取的一個教訓,是匯率的問題,不一定是自己國家的匯率升值不好,不能聽外國的要求等等,我是不這麼想的。


自由貿易退潮之後帶來的是什麼?我非常擔憂的,第一個是自由貿易體制的覆蓋率降低,特別是從 IT 領域開始,第二個是東亞各國帶來的損失。我擔憂的是封鎖性的經濟同盟馬上過來,美國和同盟國做了一個封閉性很強的同盟,但是這樣做是否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這個問題是需要談的。


日本很不願意自由貿易體制的終結,所以日本雖然國家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們不得不做難做到的事情,只是效果有限,只能這樣做,要做的就是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保護自由貿易原則,然後向美國和中國雙方提出一些意見,建設性的意見。這是日本該做的事情,然後 CPTPP,日歐 EPA,RCEP 等大規模 FTA,做運動有利於防止擴散到第三世界,擴散到新型國家,所以這個是該做的,然後提醒美國採取過激的手段只能損人損己,明年我們會開始美國的 TGA 談判,這個時候說不定美國要求一些違背現有的 WTO 規定的要求,日本經濟堅決反對。我也提醒中國繼續採取自由貿易,對自由貿易不利的政策只能帶來自由貿易的終止。


我個人希望,中國一是為保護自由貿易體制將做一些努力,保持冷靜,避免陷入以牙還牙這樣的惡性循環,這個問題應該不大。第二個是和日本一起構築 RCEP,日中韓 FTA 等大規模的 FTA。


產業政策方面我想提醒大家,國際社會的潛規則不允許獨獲全勝。每次打麻將贏的都是中國,其他三個人我不想跟你玩了,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就是這樣子,已經開始了。


產業政策方面我有兩個具體的建議,一個是政府給產業的補貼等等,只限於研發,僅限於研發這個是國際通用的原則;為了增加透明性,邀請外國企業參與,這兩個是需要的。按照這個來做,我覺得有利於長期來講的中美兩國解決問題。


所謂技術轉讓的問題,我的建議就是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允許外國企業以獨資的方式開拓中國市場。


現在看來很多朋友擔心美國會不會給中國施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我覺得這個不用太多的擔心,因為做不到,現在的外匯市場行情是完全相反的。


我就到此為止了,謝謝!


來源:華爾街見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CEO離職,StarVR面臨重組
Tech Soft 3D宣布為HOOPS Visualize增加AR/VR支持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