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高分,惹哭3000萬觀眾,不愧是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2018年接近尾聲,有檔國產綜藝節目卻在年末成了匹黑馬,才放了第一集,豆瓣就有了9.4的逆天高分,3000萬+人衝去圍觀。
就是這檔全明星陣容,卻讓當紅明星做陪襯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
首期節目中,王菲、黎明、翟天臨等「國寶守護人」為觀眾呈現了故宮博物院推選出的三件重量級國寶:中國古建史上的集大成者「樣式雷建築燙樣」來自唐代的「李白草書《上陽台帖》」以及清代乾隆年制的「金甌永固杯」。
▲金甌永固杯
其中,很少參加綜藝節目的王菲成為當晚熱搜話題,這次王菲是「樣式雷建築燙樣」的國寶守護人,她在《國家寶藏》中以記者身份尋找中國古建的秘密,讓觀眾了解到八代相傳的「樣式雷家族」在清朝末年為求生存,只得變賣燙樣的艱難處境。
不少網友都讚歎,王菲的氣質純真、大氣,看她徜徉在故宮門前的場景也很有穿越感。
當晚, 「王菲 氣質「就上了熱搜。
很多人因為王菲而來,萬萬沒想到的是,節目開始沒幾分鐘,卻被一個70歲的老頭子感動到哭。
「我出門就被汽車撞死我不後悔!」說出這句話的不是別人,正是眼前這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已經71歲的王其亨老教授。
作為天津大學建築系的博士生導師,老教授一生成就無數,帶過的學生設計了很多知名建築,比如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
但就是這樣一位國家級教學名師,你能想像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嗎?從來沒有寒暑假,出去做測繪的時候,經常是一天一頓飯,一頓飯也就兩個餅,放到暖氣片上熱熱就吃,「我的錢就夠一頓飯!」
這些全是因為這個老人要用一生的努力,找回中國人在世界建築史上的話語權,以及尊嚴!
大部分的人可能不知道,直到現在,中國大學建築教育體系,都是在西方話語權的背景下建立的。外國人都以為我們中國人做建築是沒有設計的,都是當時的工匠們隨便做的,沒有科學建築。
故宮那麼多精巧美麗的樓閣殿宇,居然說這些都是沒有設計,隨意做的?
雖然不想承認,但在那個時候,我們確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是有自己的設計,有自己的建築學的,直到發現樣式雷燙樣。
如果沒有學習過中國古建築,或對中國古建不感興趣,那「樣式雷」這個名字,你會感到非常陌生。包括在「樣式雷」家族的老家:江西,「樣式雷」的知名度也很低。
樣式雷,第一次見這個詞還是在盜墓筆記里,當時認為是三叔編出來的人物,後來看到故宮真的存有樣式雷圖紙,很感興趣去搜了一下樣式雷家族,才發現古代中國有這麼神奇的建築大師們。
在清代,出現了一個雷姓家族。前後200多年,7代人都是中國最高級的建築設計師,先後在樣式房主持皇家建築設計,被世人譽為「樣式雷」。
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圓明園、故宮、北海、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萬春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壇、清東陵……這些耳熟能詳的建築燙樣都是出自樣式雷家族之手。
它們是研究清朝建築歷史、文化及工藝的重要資料,亦是部分古建築修繕或復建的重要參考依據。還有大量的燙樣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以及法國、日本的博物館。
燙樣,就是指古建築的立體模型。這種模型一般用紙張、秫秸、油蠟、木頭等為原料,用烙鐵熨燙成型就是樣式雷燙樣,這些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燙樣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梁架結構,彩畫式樣,上面還貼著一個個尺寸標籤。
燙樣可用於建築群模型,也可用於建築單體模型,還可用於建築局部模型。燙樣的製作包括梁、柱、牆體、屋頂、裝修等部分。一般而言,製作好的燙樣,包括很多信息:建築造型、建築內部構造組成、建築色彩、建築材料、建築基本尺寸數據、建築裝飾(裝修)、建築基礎等內容。
從外到內,小至外檐內檐、山石樹木都一一呈現在小小的紙板上,這跟在房地產大廳看到的小區模型還不一樣,這些宮廷建築模型是可以層層拆解的,不僅美觀,更是精緻。
樣式雷家族留下來的大量燙樣實物,提供了紫禁城古建築從設計到施工的豐富圖檔、畫樣及燙樣,說明中國古代建築工匠不僅具有良好的建築施工技藝,而且具有圖紙設計表達能力及立體模型表達能力。
怎麼拍都好看,全是因為古人構圖構地好
我們去那些古代建築的時候,隨手拍一張,就是一張好照片的感覺,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已經置身於一個被古人完美設計出的場景里了。
再說個比較厲害的,大家去頤和園東堤上,往西眺望會有一個玉泉山,我們在東堤上走的時候,就會發現我走塔也走。
而這就是古代匠人做了設計,以塔為圓心,把頤和園東堤設計成了一個圓弧形,這樣,在東堤上走的時候,就總是能看到塔了。
看到這裡,忍不住為古代匠人點贊,這不但是有設計,根本就是很聰明。
古代匠人還會畫三維立體圖
有的時候真的很難想像古代匠人的巧思,看上去是一張畫滿格子的繪畫圖,其實就是一張立體圖。
古代匠人使用平格法,格子的交點的位置,上面寫了很多上多少,下多少的碼子數,記錄的就是當時測量出來的高度。
平是指各個測量點與基準水面的高低,而格的意思是計里畫方,這是中國古代地圖為準確縮小比例而繪製的一個控制格網。王其亨教授的團隊把這個二維的平格圖上的數據錄入計算機建模軟體,很容易就能復原出當時他們測量出來這個三維地形。
而古代的匠人就是在這個準確的測量的地形圖上進行一個精細化的設計,最後製成燙樣,反覆推敲,直到工程竣工。
而這和現在建築學使用DEM的核心遠離完全一致,DEM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發明的,而古人的平格,已經用了兩千多年了。
不僅做房屋設計,還把室內設計也給做了
房間里的碧紗櫥、皇帝做的寶座、就連一個燭台上的非常細小的紋樣,古代匠人都做了描繪!
當最後這個燙樣完成的時候,不僅可以看到外部的環境,還能打開屋頂,看到房間裡面的裝修和陳設,真的是所見即所得了,即使是現在,也很難看到設計這麼精巧的建築模型。
所以樣式雷燙樣的存在意義,就是來打這些洋專家臉的。
它牽涉到一個名為「營造學社」的民間組織,光聽社員名字,就想默默獻上膝蓋。
北洋時期交通系大員,官至代理國務總理的朱啟鈐先生;創辦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梁思成先生、林徽因先生;中央大學建築系主任,創辦第一所國人經營的建築事務所的劉敦楨先生;前故宮博物院老院長單士元先生……
從1930年開始,營造學社致力於研究古建築形制和史料,並開展了大規模的中國古建築的田野調查工作。那個時候的中國,經歷的是怎樣戰火紛飛的歲月。
樣式雷是對中國古代建築營造制度的重要補充。樣式雷家族留下的燙樣實物,有助於我們互相參照,從材料、尺寸、樣式、工藝等角度全面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制度。
在36年的時間裡,王其亨教授帶領團隊,實地測繪樣式雷建築,收集上萬張圖紙,古建里的奧秘,從建築對話、移步換景、風水選址到平格測量,一步步揭秘……
所以,中國古建築,不是外國人說的那樣,沒有設計,隨意做的房子,而是處處有設計,且裡面學問非常大。
但是,世界還不知道!
「我們中國人的設計,我們自己都沒挖出來。
到現在為止,你們讀的中國建築史的教科書,仍然沒有設計,造成了在世界建築史當中,中國建築設計隱含的設計理念,方法,價值觀,完全是空白。」
看到這裡,忍不住眼眶又濕潤了,老先生真的是為國家文化,國家尊嚴操碎了心啊。
近四十年,王老先生把精力都撲在了對樣式雷圖檔的搜集、整理和解讀。樣式雷家族留下的資料散落在全國乃至世界各處,日本、美國、法國、德國……
一張樣式雷圖檔上,經常沒有明確信息,他和團隊只能大海撈針般的一張一張去尋找出處。
最艱苦的是實地測繪,爬高山下地宮,老爺子總是身體力行,因為只有實地測量,才能掌握最準確地數據。
正是因為王其亨老教授帶著自己的團隊近四十年的不懈地研究,直接推動了2007年「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當老先生在《國家寶藏第二季》的舞台上含著淚說出:」 我這幾十年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丟掉的話語權找回來,不了解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找回來。把中國人的古建築的尊嚴找回來」的時候,不僅僅是現場觀眾,屏幕前的我們都忍不住感動落淚。
站在台上,聽自己的學生們分享樣式雷的知識的時候,又眼神發光,70多歲的老爺子笑起來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因為他看到了傳承的希望。
《國家寶藏的》的導演於蕾曾在微博上分享過一件事:「第一次見王其亨先生,老爺子是來北京參加會議的,談話間是滿滿的學問和硬硬的性格。
聊到下午四點,他說不聊了得走了,要趕高鐵回天津。我說,您就一個人這麼回?那我給您買票吧,到火車站就可以直接領票。我用手機買了張商務座174塊錢,把訂票信息給他時,硬了一下午的老爺子突然流露出柔軟的語氣:哎呀,幹嘛買商務座,浪費錢…… 」
看到這裡的時候,眼眶又會發酸,眼淚會不自覺地刷刷的落下來。
樣式雷家族對於紫禁城古建築保護與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謂「國家寶藏」,不僅僅是那些被守護的珍貴文物,也包括這些為守護國家文化,為尋回國家尊嚴而付出心血的人。
樣式雷是紫禁城古建築燙樣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建築的豐厚文化內涵、藝術水準和高超的建築技術。而其所代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不愧是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end-
對作品有任何想了解或疑問可聯繫顧問老師: vx:1734315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