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可以看出,人類除了要滿足自己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需要外,還需要精神上的滿足,我們需要他人的尊重和愛。如果我們找不到可以與之交流的人則會感到孤獨。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學會愛人與被人愛。愛的能力既包括珍愛自己,也包括珍愛他人。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1.自愛是愛的伊始

有人曾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自愛的重要性:「自己若是世上最好的一棵李樹,能結出最佳品質的李子,而你所愛的人卻不喜歡李子,喜歡香蕉,那時你可以選擇變成香蕉,博得所愛的人歡心。

不過經過選擇變成的香蕉是次等品質的香蕉。如果你甘願變成次等的香蕉,而你所愛的人鍾愛最佳品質的香蕉,則你很可能會被拋棄。於是你只有盡全力使自己變成最好的香蕉(這往往是不可能的),或是重回自己的路,做最好的李樹。」

學會愛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愛自己,這種對自己的愛絕非自私自利、顧影自憐、自我中心,而是對自己由衷地喜愛、關懷和尊重。

當一個人能夠認識自己並真正欣賞自己時,他便有了一顆自愛的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遺憾的是我們缺乏這種發現並欣賞自己獨特性的能力,以致我們感到不如別人,產生自卑感。當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還有誰會欣賞我們呢?所以,自愛包含了不斷地去發現並確認自己的獨特性。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2.學會珍愛他人:尊重他人

如果我們無法愛自己,其實我們也無法真正地愛別人。愛需要推己及人。如果你承認自我,欣賞自己的獨特性,那麼也應該讓別人也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能重視自我的探索,肯定它的價值,那麼也要鼓勵別人探索自己。

當你體會到你是最佳的自己,就也要認為他也是最佳的自己;關懷自己,也要懂得關心別人。因此,在戀愛時,切忌「改變別人來適應自己」的想法,放棄「永遠控制對方」、「佔有」、「操縱」、「支配」、「責怪「我永遠對」的觀點。

愛對方並不容易,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我們不僅要能引導我們及我們所愛的人在人格、自我方面的成長,只有相愛的雙方以共同的力量,協助對方走向探索自我的漫漫征途,永遠沉浸在不斷更新改變的自我發現之中,彼此的愛才能更加充實。

心理學:學會愛的三個「心法」,你才能一輩子幸福


3.學會耐心溝通,愛才會持久

任賢齊的一首《心太軟》唱出了對愛的一種無奈: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再相愛的人,總有矛盾和衝突。常聽男孩子講:「我一不小心,她就會生氣,常常讓人莫名其妙。」

女孩子則抱怨說:「他根本不理解我的意思。」面對戀愛中的磕磕碰碰,不要動不動就板起臉給對方看。人可以表現快樂,同時也不要隱藏憂傷,理性的溝通是解決矛盾和衝突的唯一有效的途徑。

任性賭氣只能使兩顆心越來越遠。只要你懷有一顆願意溝通的真誠之心,交流的結果總會使愛延續。

如果因盲目的愛而停止溝通,終有一天,你將被對方挖掘一空而被拋棄。但是最終的延續才是我們一直不懈追求的,也是需要我們不斷維護和努力的。

而這尤為需要我們的耐心,也許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很用心對待彼此,不僅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整潔漂亮,而且總是表現出陽光燦爛的一面,以博得對方的歡心,而對方也絕不吝嗇自己的讚美。

但是時間一長,我們卻越來越怠慢,有時言語上也失去了耐心,如果我們懂得最好的愛就是持續耐心溝通,這就會持續喚醒我們身上的愛,我們自然而然也會獲得屬於彼此的幸福。

借用《聖經》上的一句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更多關於幸福的主題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唐若心學:成就最好的自己作者:唐若心學19.9元2400人已購免費試讀

今日話題:你覺得愛的心法是什麼,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王小林,唐若心學主筆,相信你的態度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心理學:婚姻里,女人說這幾種話,只會把男人向外推
心理學:真正愛你的男人,從不會說這些「狠話」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