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六年過去了,記不清這是我多少次看這部電影了,這應該是我今年的第二遍。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收穫,但是總覺得離姜文導演想要傳達的東西還差很遠,一是這部劇容量太大,框架結構憑藉一個人聯想很難填滿;二是姜文的東西確實很有深度,好的電影有內容經得起揣摩,好的電影才有「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讓子彈飛海報

電影發生在北洋時期,從電影開頭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首次交流的場面:馬拉蒸汽火車,牛頭馬面,讓人啼笑皆非。

從電影中我們不難發現:馬邦德和夫人確實是夫妻;馬邦德確實是說書的;老師那確實像當老大… …這些細節為電影增添了許多色彩。

公平大旗高擎

張牧之本來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土匪,可是非得蹚鵝城的渾水,正是為了「公平!公平!還是他么的公平!」這也是這部劇的核心(當然你要是說是別的我也相信)。黃四郎代表革命的既得利益者,魚肉百姓,欺行霸市;他的走狗胡萬明顯也留過學,武舉人也是當時的鄉紳階級,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本應該為社會做很多好事的,但是確實幹的民不聊生的勾當。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張牧之與師爺

社會精英階層不作為,反而是土匪出身的張牧之出來主持公道,土匪都看不下去啦!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不是不是土匪,而是官府和豪強,正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革命「公平」的初心並沒有達到,當初打著革命旗號的革命者也沒有兌現諾言。

張麻子是為了公平來到了鵝城,但是民眾卻顯示出令人心寒的軟弱和自私。在六子被一步步算計最後死去,一群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人發聲,普通民眾不過是關心和保護自己利益的,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結果是「一碗涼粉還是兩碗涼粉」根本不關心,正所謂「人民群眾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六子慘死也說明社會的冷漠。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種種事情都荒誕滑稽:八歲的孩子像個大人、妓女和說書騙子買官鬻爵、馬拉火車等等。

追求公平也能從張牧之多次提到松坡將軍來說明。松坡將軍就是蔡鍔將軍,被袁世凱軟禁在京城的時候認識京城名妓小鳳仙二。蔡鍔將軍曾高擎反袁大旗,參加護國運動,凸顯民族精神,張牧之跟隨松坡將軍做過手槍隊長,可見姜文對蔡鍔將軍的崇拜。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三大影帝同台飆戲

蔡鍔將軍和黃四郎本是革命戰友,是什麼讓黃四郎變成魚肉百姓的蛆蟲,發人深省,細思極恐。

英雄主義引領潮流

人民群眾變現的懦弱無力,他們沉默著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身的利益,像極了一群沒有獨立思想的群居動物——鵝。當有一個人出來帶領的時候,就會形成巨大的力量推翻反動統治,但是依然是為了利益,人民群眾不過是為了黃四郎家裡的東西,那有什麼思想可言。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張麻子和兄弟們

當然,英雄主義也分人,當然是蔡鍔這種英雄,而不是袁世凱這樣的投機的革命者,就像劇中的黃四郎,本來是反面人物的團練教頭武舉人,振臂一呼「跟我來」搖身一變成了英雄,而真正的英雄都是在幕後,因此電影最後,張牧之卻在革命成功之後隱退,很符合他這種「功成身退」的英雄主義風格。

電影最後,火車場面與開頭呼應。師爺來了,師爺又走了,革命成功了,這群為了利益革命的人卻沒有得到利益,只得換個地方繼續魚肉百姓,成為下一個黃四郎。

很多人討論,師爺沒死,黃四郎也沒死,是的,他兩人確實死了,但是代表的階級還存在,革命之路依舊很長。

師爺是什麼時候叛變

師爺就沒有做過好人,說出來的話都是騙人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兩面獸,黃四郎出城剿匪的錢怎麼會在師爺的房裡?那本來是黃四郎收買師爺的錢,在黃四郎掀開地板那一刻,師爺臉都綠了——錢沒了。

《讓子彈飛》看了六年沒看懂的電影,姜文到底藏了哪些「隱喻」?

師爺能編能騙

師爺是為了錢瘋狂的一群人。來找他的兩個人應該是犯罪同夥,想把贓款運出去卻被老二老三劫了送給了花姐;最後還想撈點錢逃跑卻被炸成兩半。

師爺這種角色在現實中並不缺少,是極端的利我主義者。

有深度的電影經得起推敲揣摩,小編思想有限,歡迎大家關注一塊評論!

您的關注、評論、點贊和分享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