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符:且擁琳琅萬卷書
廣州市小北路是著名商業區,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如今行走其間的人們幾乎無人知道這條馬路開築於1928年,更無人知道這裡曾有一座與這條馬路同時建成 的南州書樓。南州書樓藏書最盛時達600多萬卷,其中以廣東文獻、各省通志最為齊備,廣東各縣誌收藏也幾乎完備。但這一切都隨著1947年徐信符的逝世而 煙消雲散。
南州書樓原為徐信符居所前座,他將其拆建為二層小樓,命名「南州書樓」,並自題詩云:「翰墨生涯作蠧魚,北山斜對好安居。門雖近市何嫌俗,且擁琳琅萬卷書。」今年是徐信符逝世65周年,吟誦此詩,令人不由感慨萬端。
一生惟教書與藏書二事
徐信符(1879—1947)名紹柴,字信符,以字行。其祖籍浙江錢塘,先世游幕於廣東,遂籍番禺,徐信符出生於廣東英德,後遷居廣州狀元橋(位於今小北路)。徐家世代書香,其伯父徐顴為經學大師,族兄徐紹核曾在孫中山主粵時任廣東省長。徐信符9歲喪父,少年孤苦,但他聰敏好學,每每深夜苦學不輟。
徐信符1900年肄業於學海堂、菊坡精舍,1904年與汪精衛、胡漢民、古應芬、朱執信、史堅如等組織群志社,每月購置圖書共同研究。徐家與汪家、朱家關係密切,汪精衛是朱執信的舅舅,而徐信符後來娶了朱執信的姐姐朱同。
徐信符與群志社同仁不同,他於1904年應聘到香山隆都學堂教書,開始教學生涯,並從此走上與書為伍的道路,一生惟教書與藏書二事。繼香山隆都學堂之後,他又曾執教兩粵高等學堂、廣府中學、兩廣高等師範大學、嶺南大學、廣東法科學院、中山大學、勷勤大學、教忠學校,以及香港培英、執信中學和澳門教忠學校等10多間學校,主講文學、歷史、古籍書目等課程,先後編著了《中國文學史》、《歷代文體辨別》、《中國書目學》、《中國版本學》、《西洋史要》、《亞洲各國史》、《漢書刑法志》、《古籍校讀法》、《楚辭離騷》、《文選研究》以及《文學說略》等十多種教材。
徐信符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傾心教學、平易近人,甚得學生擁戴。廣府中學學生鬧風潮,最終由學生自擇教師才恢復上課,而獲留任續教者僅徐信符一人。徐信符執教40多年,桃李滿天下,廣州市長朱光、嶺南大學及中山大學教授冼玉清、中山圖書館館長杜定友等,都曾是他的學生。
翰墨生涯作蠧魚
徐信符年幼家貧,購不起科舉考試必讀書《十三經註疏》和《資治通鑒》,他後來因學業優異,文章精絕而獲獎學金,積資年余終獲購此二書。這便是他藏書之始,因得書艱難,使他備加珍愛收藏之書。執教各家學堂後,他仍節衣縮食,積攢費用購得不少孤本、善本,粵雅堂、東塾書樓等散出的藏書也多為其所得。
1928年,廣州小北開築馬路,徐信符將居所前座拆建為二層樓以藏書,稱「南州書樓」。樓分為前後兩座,各有二層,外為鐵柵,樓下為客廳,左右兩室藏普通圖書,樓上中室藏善本,左右二室均藏廣東文獻。他曾自題《南州書樓》詩云:「翰墨生涯作蠧魚,北山斜對好安居。門雖近市何嫌俗,且擁琳琅萬卷書。」
南州書樓藏書甚豐,最盛時達600多萬卷,其中以廣東文獻、各省通志最為齊備,本省縣誌及各地出版報刊也基本完備。冼玉清教授曾在南州書樓披閱數月,錄成《南州書樓所藏廣東書目》,載廣州大學《圖書館季刊》1935年第二卷第一期,共列出書目480多種,其中許多明清廣東名家作品。1940年,香港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南州書樓送展明戴琛修《廣東通志》,被公認為孤本。此外尚有各種珍貴的文獻和手跡數種,及較罕見的宋元版本以及大量的明刻本。
徐信符嗜書故事
徐信符嗜書如命,性情怪僻。他的南州書樓,一般人參觀不易,而想參閱其善本及廣東文獻就更難。徐信符對書樓所藏典籍秘不示人,只有當年與其私交甚洽的嶺南大學教授冼玉清曾攜帶飯盒到書樓閱覽群書一個多月,並將該書樓所收藏廣東文獻錄成《南州書樓所藏廣東書目》。
徐信符喜歡將一部古籍的前一、二冊抽放別處,其目的是使人見到這部書時,以為殘缺不全,便不再向他借閱。他這樣抽書分藏的怪僻,致使其家人也不知其分藏之所。徐信符每天回家,必定親到藏書室整理古籍,或對古書進行點校。遇有罕見之本,他必題其後,文簡意賅,或抄錄到深夜,而遇有孤本,他則要自己譽寫數部。
徐信符藏書輕易不肯出手,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書樓藏有複本才肯相讓。黃蔭普是得過徐信符相讓圖書的老朋友之一,徐信符在為黃蔭普《廣東文獻書目知見錄附補篇》的序文寫道:「黃蔭普兄與余同任中山大學教授,共事有年……余鑒其搜訪之誠,保存之切,故南州書樓苟藏有重本,不惜舉以相讓,如屈翁山之易外,王邦畿之耳鳴集,皆難得之孤本也。余因有複本,故不惜將原鈔本相讓」。而黃蔭普在該書中說:「徐老轉讓之書,除序文所述者外,尚有今釋行堂集初刊本,續集精鈔本,韓上桂朵雲山房遺稿刊本,樊封紅集鈔本等。」
南州書樓的厄運
「南州書樓」曾屢遭劫運。1932年,廣州淫雨成災,徐家住宅后座傾塌,室內藏書不能及時搬走,以致多箱典籍的絕大部分受水浸化為紙漿,徐信符因此卧病累月,心痛萬分。1938年10月,廣州為日軍侵佔,中山大學奉命搬遷,徐信符自感年老,離校率全部赴香港避難。為使藏書不淪入敵手,他將善本書分批運往香港,寄存於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及香港寓所。1942年,香港淪陷,徐信符又復將典籍分批運往澳門寓所,據說,當時用機帆船運往澳門者被土匪所劫,由輪船運往澳門者又遭美軍飛機炸沉,可謂損失慘重。
徐信符避難香港時,生活窮困,數次被迫出售典籍為生,卻斷然拒絕了汪精衛在穗所辦廣東大學的聘請,還寫詩譴責受聘於汪偽政權者,表現了其超人的風骨氣節。
抗戰勝利後,徐信符回到廣州,擬將劫後存書整理編目,遂設法將存放港澳的書籍運回。1947年,徐信符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廣州,終年69歲。南州書樓的藏書在徐信符去世後,除部分為嶺南大學(後併入中山大學)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收購外,其餘散失殆盡。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舊書收藏者的心理旅程
※古籍修復師:「古籍在我們指間恢復生命力」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