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從小咱們就被老師教育:

你的錯別字是錯別字,古人的錯別字叫通假字。

what?為什麼古人就有寫錯別字的權利?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古人的錯別字也不都屬於通假字,他們還真有寫錯/認錯的時候。

只是有些時候,我們文化知識更加匱乏,即使他們錯了我們也認不出來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位高才淺:不識詩經成笑柄/

唐玄宗時期大權獨握的奸相李林甫文化水平有限。他主管吏部時,吏部選人的評語十分嚴謹考究,他因此鬧了不少笑話。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有次李林甫見評語中有「杕杜」二字,他看不懂,問吏部侍郎韋陟:這個杕杜是什麼意思?

韋陟礙於權勢當面俯首不敢回答,卻在背後偷偷笑話他。

其實,「杕杜」是《詩經》中的一篇文章,意思是孤生的赤棠(赤棠為一種梨樹)。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宋高宗題在南宋畫家馬和之《唐風圖》上的楷書《杕杜》/

李林甫身為宰相,卻連《詩經》也沒讀全,淪為大家的笑柄,後人因此稱他為「杕杜宰相」

/ 錯字連篇:弄璋之喜不見喜 /

關於李林甫的無知,還有更可笑的故事。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妻舅。有次姜度夫人生了個兒子,李林甫也很高興,手書一幅賀詞:

聞有弄獐之喜。

來祝賀的客人看見了,都掩嘴失笑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是不是看得一臉懵逼,卻不知道笑點在哪裡?其實是他把「璋」錯稱了「獐」。兩字同音不同義。

古代把生兒子稱為「弄璋之喜」。璋是一種玉器,意在祝願男孩子長大後有玉一般的品德(一說璋為王侯所執之器,意在祝願男孩長大後當官)。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這句賀詞也是出自詩經: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而獐是一種動物,意義完全不同了,想必他的妻舅夫婦收到如此「弄獐」賀詞時會被氣死吧!後人因此又笑稱李林甫為「弄獐宰相」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胸無點墨:進士及第不及弟 /

《笑林廣記》中有一則錯字趣談

一介弟橫行於鄉,怨家罵曰:「兄登黃甲,與汝何干,而豪橫若此?」答曰:「爾不見匾額上面寫著『進士第(弟)』么?」

有一個進士的弟弟橫行鄉里,被人訓斥:「你哥哥是進士,跟你有什麼關係,你這麼囂張做什麼?」這個弟弟說:「你沒看我家門口的匾額寫的是『進士弟(第)』嗎?」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原來這個弟弟沒文化,把「宅第」的「第」認成了「兄弟」的「弟」,自認為寫入牌匾的進士弟弟也了不起

/ 一言不合:親妻科舉不敢取 /

晚清名臣李鴻章有個不學無術的親戚。有一次,這親戚參加科舉考試,一題也不會答,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戚)。」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於是在試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取)。」因此,這個親戚還是落第了。

文字君忍不住感慨,看來人胸無點墨,就連關節都難打點。這一言不合,親戚都變親妻了,誰敢取啊!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一些文學界的大佬總喜歡用形近字來誤導別人,文學水平不夠的人常常毫無反擊之力

/ 考校學識:鍚荼壼非錫茶壺 /

《清稗類鈔》有一則故事:

張之洞督湖廣,一日有候補知府某稟見,張命人取紙筆,故意書「鍚荼壼」三字示之:「汝認得此三字否?」某曰:「此錫茶壺也。」張大笑。次日打發此人回原籍,咨文有曰:「著讀書五年,再來聽鼓(聽鼓:指官吏赴衙門值班)。」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湖廣總督張之洞 /

後人便用「錫茶壺」這個典故諷刺讀白字地現象。「鍚荼壼」「錫茶壺」長得十分相似,但意義完全不同。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鍚」是「鍚」的繁體字,是一種裝飾物,讀作yáng ,比「錫」的繁體字「錫」多了一橫;而錫是一種金屬。

「荼」就是古風歌詞界的小網紅「荼蘼」的荼啦,音為tú ,它有「苦菜」「白花」等含義;而「茶」比「荼」少了一橫,要仔細辨認。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荼蘼花 /

「壼」有「宮中的道路」「內室」「廣」等含義,讀作kǔn ,它跟「壺」的差別也是多了一橫。這真是多了一橫,差了千里啊。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拒絕出仕:改名埋頭聖賢書 /

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常有人誤作「夏丐尊」。他本名鑄,字勉旃(zhān)。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1912年社會上盛傳要普選咨議局議員,埋頭做學問的他不願當選,他故意將名字改作「丏尊」(與表字音近),讓選舉人容易填錯而成為廢票。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就算可能誤認為乞丐,也要改名做學問的夏丐尊 /

後來普選果然泡湯,但他的名字也就此改了。

「丏」比「丐」多了一豎,很難辨認,讀作miǎn,有「遮蔽」「短牆」等含義,就是沒有「乞丐」的含義。

/ 諧音諷刺:畜生依人醫醫人 /

《笑林廣記》還有記載:

有送醫士出門者,犬適攔門而吠,主人喝之即止。醫贊其能解人意。主曰:「雖則畜生,倒也還會依(醫)人。」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這裡是借狗「依順人」來諧音醫生「醫治人」。

原來,在古代有很多不學無術的醫生,民間遂傳出很多關於醫生的笑話,而《笑林廣記》中得記載尤多。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憐憫之心:火上魚變水中魚 /

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觀魚」的碑,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怎麼回事?難道康師傅寫錯字了?

其實這裡還有個故事,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烤,這是殺生啊!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於是題字時便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洒快活了。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為親者諱:敏字少寫一二筆 /

《紅樓夢》中提到,林黛玉寫「敏」字,每次都少寫一二筆,是為了避諱母親賈敏的名字。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古代避諱有三大原則: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就是古人在取名、說話或寫字時,遇到尊者(如皇帝)、親者(如父母)、賢者(如聖人孔子)的名、字、號,都不能直書直呼,只能以別的字代替,或本字增減幾筆。

/ 非常門第:文章通天富無頭 /

孔府大門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下面一字上。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孔府大門楹聯 /

難道這是書寫者手抖了嗎?

其實這不是笑話,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別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還有一說,有高人認為孔家不宜太過富貴,所以把「富」字頭頂的點去掉了)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委婉規勸:少些風流實在點 /

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有清代兩江總督劉坤一為了紀念歐陽修而題寫的匾額「風流宛在」。但「流」字少了一點,「在」字多了一點。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據說因為歐陽修在揚州做官期間行為不檢點,劉總督希望他能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歐陽修 /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 巧思妙想:風月無邊是蟲二 /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有清乾隆手書之「蟲二」。(「蟲」字上面還有一撇,因無此字,打不出來)

/ 西湖湖心亭中的乾隆帝手書石碑 /

這是一個字謎,是把「風月」的繁體字「風月」去掉了外面的偏旁,只留下裡面的部分,意為「風月無邊」

「邊」有「邊框」「邊際」的意思,「風月無邊」即風景美不盡收,這一別字實在妙不可言!

/ 君心難測:想修門你直說啊 /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曹操曾經在花園門上寫一個「活」字,工匠不解其意。主簿楊修說:

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

工匠就把門修整了一下,曹操果然很滿意。

但恕文字君直言,楊修你這是在作死啊。

丞相的字謎,那是隨便能解的嗎?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原來錯別字里也有這麼多門道,這年頭沒有點文化知識都不好意思寫錯別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點字帖 的精彩文章:

書聖是怎樣養成的?
從東漢書法佳作中看古代書法的力

TAG:墨點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