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銳國際董事長高勇:產業龍頭創新,如何高效組建團隊
高勇在演講中表示:
當前,外部商業環境VUCA化成為常態,特別是V代表的Volatility 在字面上代表易變、揮發、發散,運用在商業場景則可以看到創新在發散,業務邊界在發散,但是企業的文化和領導力卻必須要牢固。
很多大的科技類公司,包括傳統向數字化轉型的公司,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用什麼組織結構來布局人才,人才背後需要匹配什麼樣的薪酬水平,僱傭形式。頭部大公司經常會針對市場的新技術、新模式變化做相關領域人才地圖。因此要緊密關注外部人才市場,這種關注不亞於對產品、客戶、資本的關注。
在「跨」的趨勢下,企業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一個新的市場,首先要看人。這沒錯,但前期可以採用專家、顧問等各種靈活形式,不是馬上就招一個CTO、COO或上一個全職高配團隊。新的領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會給企業帶來潛在的風險,彈性的引才策略在數字化和共享經濟時代會更加重要。
很多科技公司雖然產品科技含量高,但招聘和人才管理卻很傳統,不要整天只談技術,也需要將技術快速運用到持續的人才規劃和管理中。
僱主品牌和人才體驗對於人才獲取非常重要。雖然初創企業不一定都有專人來做僱主品牌,但在移動互聯時代,充分調動自己的員工、客戶、合作夥伴把企業的理念、文化、優勢傳播出去,是管理者應具備的意識。
以下為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今天在現場有點小激動,大家的熱情讓我想到了22年前科銳剛創業的時候;大家年輕的面孔,讓我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簡單介紹一下科銳國際,科銳國際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的整體人才解決方案服務商。從獵頭服務起步,一開始為歐美世界500強服務而後服務中國500強,從GE年代到現在的BAT,為3000餘家頭部客戶提供整體人才解決方案。目前我們也通過SaaS技術應用及標準化產品將服務延伸至更多獨角獸、雙創及快速成長企業。
組委會要求我給大家講一講,這些大的科技類公司是如何看待人才,配置人才的?能不能給准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一些建議?
外部環境:「VUCA」是常態
商業環境,我不多說了。「VUCA」,是我能想到的,描述當前商業前景的一個詞。「VUCA」中的「V」指的是「Volatility」,更多闡述為易變的。在我的理解里,它是個物理詞,是「揮發、發散」的意思。
創業時,大家的想法在發散;跨界融合,創新在發散,產業整合在發散。但也伴隨著很多跟人相關的發散。我看到很多企業在快速成長過程中,人才也發散了,結構也揮發了,大家之間沒有任何協同,內部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商業模式是天天在變的,外部市場也是天天在變的,但一個牢固的組織文化、一個堅實的企業組織是不變的。
人才獲取困境:跨、變、難
當前環境下人才獲取方面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大體上有以下幾點:
第一,跨:包括跨區域,業務原來在一線城市,現在要渠道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甚至走向國際市場。跨產業,以前是線上業務的,但現在我要往線下走,這是一個線上和線下的跨;以前在一個500強企業上班,現在到了一個初創公司里,企業不同的生命周期也在跨。跨看似簡單,但對企業和人才都有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這個壓力,可能來自文化的壓力、管理的開放度、制度的安排等,同時意味著企業要在全新的地域、領域來實施人才獲取,之前無論是人才畫像、人才供需情況、薪資法律、招聘渠道都是缺乏積累的。
第二,變:很多新的業務,是跟隨市場戰略不斷調整的,對於組織能力和人員要求也在不斷調整,所以在人員的配置過程中很難一步到位。
第三,難: 我們在服務500強企業的過程中,經歷了明顯的3個七年。第一個七年,我們為客戶找的是跟生產供應鏈有關的高管;第二個七年,我們找的是營銷高管;最近的七年,我們接觸的最多的是研發技術類的高管。在目前傳統企業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技術高管是極其稀缺的,找到人不難,難的是如何吸引。
作為快速成長的公司,我們的反應速度應該比大企業更快,但我們更習慣於快速地尋找客戶,習慣於快速地找資本,卻還沒有完全適應快速地找人才。
四個建議
下面,與大家分享幾個小建議,它們也是科技類的大公司常用的。
第一個建議,人才市場盤點。這裡的盤點不僅是說企業內部的盤點,更重要的是外部人才市場的盤點。很多大的科技公司,會定期做人才市場盤點,了解別人在幹什麼?別人用什麼結構干這件事?這個結構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人才,需要什麼樣的薪酬、形式來干這件事?3-6個月,這個結構有沒有什麼變化?這個變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如果把這個了解清楚了,快速成長公司的反應要比那些大科技公司要快。所以, 要關注外部人才市場。這種關注,要不亞於你對產品、客戶、資本的關注。
第二個建議,保持彈性。大家都知道,當前企業的經營成本是比較高的,特別是用人的成本,而在多變的商業環境下,通過靈活用工保持彈性是非常好的策略,也是現在很多大型企業在做的。就像40年前,我們國家基礎較為薄弱,很多好項目、好技術、好產品都是用柔性生產的方式才出現的,「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
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拿到風投後,馬上來找全職的CTO、COO高配人才團隊。其實新的領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會給企業帶來潛在的風險。科銳的大客戶是這樣做的,他們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有時會先採用智庫、諮詢顧問等靈活方式先了解人才,雙方磨合。彈性的引才策略在數字化和共享經濟時代會更加重要。
第三個建議,充分運用技術。我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雖然產品科技含量高,但招聘和人才管理卻很傳統,不要整天只談技術,應該將技術思維和產品也快速運用到持續的人才規劃和管理中。
第四個建議,人才體驗和僱主品牌。雖然還不能像大公司建立一個僱主品牌團隊,但我覺得依然有很多辦法。舉個例子,昨天我剛從重慶飛回來。在重慶的直播會議上,我提到了一個客戶,稱讚了他們的領先做法,不到2分鐘,他的全球僱主品牌老大通過微信加我好友,說看到了我對他們公司的評價,表示感謝,點贊。我們有這麼多朋友,他們可以為你的公司點贊。我們有這麼多員工,他們可以為公司點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僱主品牌營銷、營銷產品、營銷客戶是一個道理。
我覺得創業者的夥伴們、CEO們要多多關注內部的文化建設、組織建設、人才建設,在移動互聯時代,充分調動自己的員工、客戶、合作夥伴把企業的理念、文化、優勢傳播出去,是管理者應具備的意識。
總結一下,大家可能更多關注了客戶資本,但還有兩個資本,大家可能看不到,它們是人才資本和組織能力資本。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關注客戶和產品的時候,能夠花更多的時間關注一下自己的組織和人才,這是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源動力。
※趣頭條譚思亮:「下沉市場」將主導未來3年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格局
※榮耀V20遲遲不出 趙明:還在憋大招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