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監控時代,那無處安放的隱私

監控時代,那無處安放的隱私

原標題:監控時代,那無處安放的隱私



日前,在網路上看到幾則2018年上半年的視頻,其中一個是美國女孩在中國旅遊,她將自己的遊記發到了網路媒體上,然後就有很多國外網友問她,你一個外國女性,並且是單身一人,在中國旅遊安全嗎?


於是她拍了一個視頻來回答大家,中國到底安不安全?結論當然是安全的,只是她有提到的一個點,大致意思是「在中國他們的攝像頭遍布各地,你在街上無時無刻都被拍著,我覺得這樣很好,發生不好的你都會有視頻證據,這些攝像頭也會減少很多犯罪」。


視頻中的女性誠然是一番發至肺腑對中國城市安全的褒獎,但是這卻讓我多少得有點尷尬,生活在全城監控時代我們究竟該慶幸還是惋惜呢?

監控解放的不止是安全,還有道德


近十年來,中國是全球安裝監控攝像頭增長最快的國家,來自IHSMarkit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的公共監控攝像頭已經超過了2億個,並且在未來幾年,這一數字還將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長率增長。在中國一線大城市現已基本實現了攝像頭的全覆蓋,相比之下美國的監控攝像頭數量大約只有5000萬。


中國目前可以說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惡性事件方面,犯罪率正在逐年下滑,根據全國公安機關的統計,2017年1~11月全國放火、爆炸、劫持、殺人、傷害、強姦、綁架、搶劫等嚴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5.6%,比2012年下降51.8%;全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2012年下降43.8%。2017年全國命案新發案件數量下降9.7%,新發命案破案率高達98.8%,全國命案積案破案數上升95.1%。而這些都與大量監控攝像頭的安裝不無關係。


早在2015年,長沙「天網工程」的建立就幫助警方直接利用其視頻圖像偵破了17000餘起案件。


像在近日,虎門公安分局利用監控攝像頭,在10個小時內連續破獲兩起盜竊車內財物案。


監控攝像頭不僅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樣也解放了人們的道德。


最近一兩年,關於惡性碰瓷的案件已經越來越少,還記得2013年時那起索賠金額100多萬元的碰瓷案,雖然到最後「碰瓷者」依然堅稱自己不是碰瓷,不過通過周圍監控及車主的行車記錄儀顯示,可以看見這顯然是一起蓄意碰瓷。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老人摔倒該不該扶,從一個單選題變成了一個多選題,甚至演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小學生扶老人被訛,監控自證清白,表示以後只會在有監控的地方扶老人;大學生扶人被訛30萬,多方求證清白,未果;更有一人以死求證清白。


2014年,一小伙在老人摔倒後扶起老人並送老人去醫院後,卻被指認成肇事者。在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自認為無處可以伸冤的情況下,廣東河源市東源縣漳溪鄉村民吳偉自殺身亡。

當然也有一些明明是「肇事者」卻一口咬定對方碰瓷想擺脫法律責任的案件,但無論哪種情況,隨著城市監控數量的增長類似事情只會越來越少,畢竟在視頻事實面前任何虛假的謊言都會被揭穿。


監控束縛的不止是隱私,還有精神


在監控解放個人道德的同時,監控也在傷害著一些人,如果被監控不停的緊盯,會不會對腦子產生什麼影響?而通過研究發現監控行為會引發抑鬱等一系列精神問題,情況嚴重者還會遭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類似的癥狀。


2017年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製作了一部全部由視頻監控畫面組成的電影《蜻蜓之眼》。


《蜻蜓之眼》通過編輯監控視頻畫面,講述了一個懸疑愛情故事,而你可能就是故事中的演員之一,但你卻全然不知。蜻蜓有著幾千到幾萬隻眼睛,就像城市中的那些監控一樣,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你。


有很多人質疑這部電影,稱在肆意侵犯他人隱私的情況下,經過包裝剪輯就成了一部所謂的「藝術片」,還在國內外各種評選中獲獎,這是對視頻中所有出現的人的極度不尊重。通過片尾字幕顯示,他們說聯繫了絕大多數視頻中出現的人物,並向他們取得了授權,但也註明並非所有人物都取得了聯繫。也有人問,電影中的那些監控視頻到底是從何而來,除了公共區域的監控視頻,甚至還包括了個人用戶家中的攝像頭視頻。


像在國外,也爆出過很多監控侵犯公民隱私權的醜聞,但有專家說這些爆出來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我們不禁要問,那麼多的監控數據之後到底去了哪?又被怎樣使用過?


不止是公共區域的監控,在公司、學校等區域範圍內的監控,也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你。


2016年,大連某公司就發生過一起因監控攝像頭而引起的事件,一對年輕男女夜裡在公司纏綿,因為當時四周都是黑的,全然沒有注意頭上的紅外監控攝像頭,於是第二天,他們的事情便在公司傳播開來。


事後,因為找工作困難他們並未辭職,並且因為是在非工作時間,公司也未開除他們,但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遭遇著周圍異樣的眼光,所受的精神壓力可見一斑。

還有在2017年,爆出的學校直播班級上課情況,也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2017年360旗下一家名為「水滴直播」的視頻直播平台上出現了全國多地校園視頻監控的直播畫面,被直播的場景包括教室、食堂、操場甚至宿舍,清晰的畫面和聲音讓人彷彿置身校園中,網友還能對直播留言點評。不僅是教室,還有很多店家也被直播。


這個平台上的直播跟有所準備的網紅直播大不相同,全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有在餐廳吃飯的食客,舞蹈教室上瑜伽課的女同學,但最關鍵的是: 被掛上直播平台的人,毫不知情。


之後,一篇名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禕:別再盯著我們看了》的文章,在網上炸開了鍋。女孩通過直播找到了很多被直播的店家,得到的答案都是: 攝像頭是360送的,但並不知道會直播。


無論水滴直播的初衷是怎麼樣的,但結果卻傷害了無數人,上海閔行區景谷路一家牛奶店,吳先生夫婦親熱的畫面在兩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水滴直播到了網上:「別人告訴我這事,我很憤怒!」


在監控時代,固然對於安全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個人隱私就顯得無處安放了。


除了攝像頭,你其他的一舉一動也在被監控著


近日,牛津大學數字倫理學實驗室研究員克里斯托弗·布爾在接受Skype採訪中談到了現在的監控技術:「一提到『監控』,一般人想到的都是監控探頭、竊聽電話一類場景,實際上今天的技術已經和這些大不相同。當今監控手法層出不窮,效果也好得多。」


除了你看得見的攝像頭,你的各種APP,你使用的手機,使用的電腦,都在對你的信息進行採集,這其實就是另一種變相的監控。


這些數據信息最終會被如何使用,可能是有商家購買了你的個人數據向你進行進准營銷,也有可能是騙子通過你的個人信息對你進行詐騙。


臨床心理學家、深耕監控行為影響的學者布洛克·齊斯霍姆認為,監控對用戶產生的影響包括好幾個方面,比如「對『被監控』有多少認知」「如何評價監控者的動機」等等。

如果某人感到被監視,他心理產生的變化會隨著外界環境而有所區別,例如逃到歐洲的烏茲別克難民就不敢跟家裡打電話,因為他們認為來自外國的電話都會被某些機構監聽。考慮一番之後,他們跟家人的聯繫就此切斷。


隨著科技的進步,監控變得越來越方便、成本也越來越低。日積月累,會使很大一部分人產生心理抵抗情緒,而他們知道即便自己抵抗也無可奈何,於是大部分人都會感到麻木,但是產生的影響不會消失,仍然是一天一天地增加,到頭來本人都無法預知何時會精神失控。


監控帶來的兩面性如今正被逐漸放大,可是人們根本沒有一個好的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不使用電子產品,搬去深山老林生活,這些話也就說說而已;政策引導,法律規範,早就已經在做了,可是通過監控引發的侵犯隱私事件依然在發生,不該傳播的信息一樣在傳播。


總的來說,安全與隱私不該成為對立面,在建設安全城市的過程中,如何破除人們對於監控的負面情緒,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能長久影響你大腦的不止霧霾,還有持續的監控》


【完】

智能相對論: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元、演算法、人機交互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准准 的精彩文章:

TAG:鏈准准 |